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2022-01-10 07:06:18刘广伟李娟娟王俊
当代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格雷

刘广伟,李娟娟,王俊

(沈阳维康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2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主要术式,可在短时间内疏通阻塞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心肌灌注[1]。但PCI术无法减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生物学进程,术后血栓再形成风险较高。抗血小板治疗仍是冠心病围术期不可缺少环节,能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2-3]。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均为抗血小板药物,但两者起效时间、抗血小板作用、半衰期等存在一定差异[4]。本研究旨在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冠心病PCI患者中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选取合适药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行PCI术治疗冠心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6.85±7.34)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39±1.44)年。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91±7.37)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43±1.39)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5]中关于冠心病的指导标准;具备《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6]中关于PCI的手术指征;为初次PCI;对研究所涉及药物耐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急诊PCI者;存在出血倾向或急慢性感染者;伴有恶性肿瘤或中、重度肝脏损害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两组术前均服用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国药准字J20171021),术后调整为每次100 mg,每天1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Sanofi Clir SNC,国药准字J20180029),口服,术前给药剂量为300 mg,术后调整为75 mg,每天1次。研究组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应用替格瑞洛片(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343),口服,术前给药剂量为300 mg,术后调整为180 mg,每天1次。两组均持续用药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微循环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随访至术后6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①应用DW-T5型超声诊断仪[大为医疗(江苏)有限公司]测定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和分微循环阻力指数(IMR)。②采集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相关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③统计术后6个月内两组血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事件发生率。④记录治疗期间腹痛、皮疹、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微循环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CFR、I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两组CFR、IMR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微循环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微循环指标水平比较(±s)

注:CFR,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IMR,分微循环阻力指数。与本组术前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CFR术前1.37±0.36 1.39±0.35 0.282 0.779术后1个月1.85±0.41a 2.37±0.49a 5.755 0.000 IMR术前23.79±4.72 23.92±4.45 0.142 0.888术后1个月26.92±5.65a 30.35±4.89a 3.246 0.002

2.2 两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TNF-α、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两组TNF-α、CRP、IL-6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注: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与本组术前比较,a P<0.05

组别对照组(n=50)研究组(n=50)t值P值TNF-α(pmol/L)术前7.78±1.21 7.82±1.25 0.163 0.871术后1个月4.02±0.79a 3.34±0.77a 4.359 0.000 CRP(mg/L)术前6.56±1.04 6.63±1.08 0.330 0.742术后1个月4.54±1.18a 3.22±0.96a 6.136 0.000 IL-6(ng/L)术前4.75±1.13 4.80±1.17 0.217 0.828术后1个月3.04±0.81a 2.15±0.67a 5.987 0.000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腹痛1例,皮疹1例,消化道出血2例,总发生率为8.00%(4/50);研究组出现呼吸困难1例,鼻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总发生率为6.00%(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

3 讨论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PIC术虽可改善冠状动脉狭窄,但无法消除病因,术后仍需持续治疗,以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阻止病变发展。研究[7]发现,PCI支架置入过程中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机体凝血机制及炎症反应,进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血小板活化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核心环节,PCI前后均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保障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8]。

阿司匹林是冠心病PCI围术期不可缺少的药物,在预防血小板凝聚中应用效果显著。但单一药物效果欠佳,临床多采用双抗治疗,以增强抗血小板效果。氯吡格雷为P2Y12受体抑制剂,给药后经肝脏代谢活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释放自体凝血物质二磷酸腺苷,通过阻止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目的[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微循环指标优于对照组,TNF-α、CRP、IL-6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替格瑞洛在冠心病PIC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作用机制相似,均是通过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达到抗血小板目的。但替格瑞洛为非前体药物,与P2Y12受体之间的作用具有可逆性,给药后无需经肝脏代谢即可发挥药效,较氯吡格雷起效更快,药效更强,能更好的改善心脏微循环,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再形成,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0]。替格瑞洛能增加血浆中腺苷浓度,进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肌收缩能力,改善冠状动脉循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减轻心肌损伤,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1]。研究[12]发现,氯吡格雷在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损中可能无效,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使用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效果较强,但长期或过量用药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因本研究用药时间较短,临床严格控制给药剂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PCI患者安全可行,其中替格瑞洛能更好的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城市地理(2015年24期)2015-08-15 00:52:57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