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燕,叶慎菊,刘琳琳,刘华之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感科,江西 赣州 3410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起病急,且发展快,患者在无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病,极易产生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1]。与此同时,部分患者担忧手术治疗效果,害怕遗留后遗症,因此,情绪起伏较大,极易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如焦虑,不仅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同时还可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3]。为此,要求临床积极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优质护理属于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护理模式,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4-6]。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焦虑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与对照组(n=53)。观察组男38例,女16例;年龄41~75岁,平均(60.25±2.1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中专25例,中专以上14例。对照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42~77岁,平均(60.32±2.1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中专27例,中专以上1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获得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拟行手术治疗;具备清楚意识状态;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眼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入院资料缺失。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严格遵照医嘱为其提供被动性的护理服务,常规口头宣教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
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行优质护理。
1.2.1 术前护理 每名护理人员均需树立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术前结合患者职业、性别、年龄、个性特征等选择合适的方式行术前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可采用口头宣教方式,也可选择口头结合图片或视频宣教方式、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重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为其提供反馈信息,减轻患者心理顾虑,提高手术治疗信心。
1.2.2 术后护理 ①优质眼部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了解眼部敷料是否渗液,嘱患者避免揉眼、触碰眼部或私自解开绷带,告知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疼痛症状正常,数天后便会自行消失,防止患者过度担忧。②规避危险因素,嘱患者多次少量饮水,避免暴饮暴食,或饮用刺激性饮料、浓茶、咖啡,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③优质生活指导,嘱患者保持居住环境明亮、宽敞,避免刺眼物品;嘱患者每天保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取侧卧位时保持患眼在上;避免长时间疲劳作业或阅读,多呼吸新鲜空气,多进行室外活动。④优质心理干预,引导患者保持身心放松状态,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淡化自我角色,引导患者回顾以往放松、愉悦的事件,以减轻焦虑情绪;告知患者可通过聆听轻柔、舒缓音乐的方式放松身心,保持眼压稳定;嘱患者家属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给予其爱与关怀,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坚定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眼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眼压: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SW-5000非接触式眼压计(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测量眼压。焦虑情绪[7]: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程度,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生活质量[8]: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SQOL-DVI)评价两组生活质量,评价内容包括心理状况、社会活动、全身状况、症状及视力,并计算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干预前后眼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眼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眼压比较(±s,mmHg)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眼压比较(±s,mmHg)
组别对照组(n=53)观察组(n=54)t值P值干预前30.25±1.58 30.28±1.52 0.100 0.921干预后22.15±1.08 14.05±0.58 48.455 0.000 t值30.812 73.309 P值0.000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3)观察组(n=54)t值P值干预前55.69±5.12 56.02±5.09 0.334 0.739干预后48.96±3.22 32.15±0.18 38.305 0.000 t值11.258 20.026 P值0.000 0.000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社会活动、全身状况、症状及视力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社会活动、全身状况、症状及视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心理状况、社会活动、全身状况、症状及视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3)观察组(n=54)t值P值心理状况干预前12.15±1.05 12.12±1.02 0.150 0.881干预后18.15±2.08 24.58±2.28-15.232 0.000 t值-18.747-36.658 P值0.000 0.000社会活动干预前15.16±0.58 15.19±0.49-0.012 0.965干预后20.15±1.12 25.58±2.28-13.256 0.000 t值-20.156-23.669 P值0.000 0.000全身状况干预前13.22±1.08 13.28±1.05-0.159 0.632干预后20.15±2.18 25.16±3.15-13.258 0.000 t值-21.158-20.006 P值0.000 0.000续表组别对照组(n=53)观察组(n=54)t值P值症状及视力干预前16.15±1.05 16.19±1.03-0.028 0.963干预后30.25±1.96 37.85±2.69-14.526 0.000 t值-31.025-26.632 P值0.000 0.000总分干预前56.68±4.93 56.78±4.81-0.106 0.916干预后88.65±7.53 113.17±8.76-15.514 0.000 t值-25.860 83.215 P值0.000 0.000
临床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属于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指因前房角突然关闭,导致眼压快速升高而引发的眼病,临床尚未明确具体发病机制[9-1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会有明显视力降低、眼痛、呕吐、恶心及同侧偏头痛等症状伴随出现,若不及时采取恰当措施治疗,则可使患者短期内失明[12-14]。手术是临床治疗该病的常见方式之一,可延缓病情进展,促进恢复。研究[15]显示,虽然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但手术治疗还与护理质量密切相关。实际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属于一种身心失调性疾病,患者通常会伴随情绪变化与心理异常情况出现,女性患者与老年患者表现尤为明显。患者通常会担忧手术治疗效果、害怕手术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极易出现愤怒、紧张、恐惧、焦虑等异常情绪变化,进而影响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16-17]。因此,积极探索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反应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为临床需探索的问题之一,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眼压、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效果理想,利于改善患者焦虑状况,降低眼压,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优质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对基础护理进行强化,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最终达到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18-19]。该护理模式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简化工作流程,进而为患者提供放心、满意、低耗、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20-21]。本研究中,术前结合患者职业、性别、年龄、个性特征等选择合适的方式行术前健康宣教,利于提高宣教针对性与宣教效果,减轻患者术前心理压力;术后实施优质眼部护理,指导患者规避危险因素,同时加强生活指导与心理干预,利于促进术后眼部康复,最大程度上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影响病情康复,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干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利于改善患者焦虑状况,降低眼压,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