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存芳,裴巧云
(1.新疆昌吉州中医医院血液科,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新疆 昌吉 831100)
血液疾病是出现在造血系统,或是对造血系统功能有影响的疾病类型,主要特征为出血、贫血和发热等,以头晕、思维迟缓、活动时气喘和视力模糊为主要表现。目前,临床主要是通过输血治疗血液疾病患者。输血是指将血液按照输液的方式输注至患者静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1]。与普通患者相比,血液疾病患者输血具有成分血种类多、输血次数多等特点,易出现多种异常情况,可严重影响输血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对血液疾病患者予以输血治疗时,应由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保障输血安全,降低输血风险。不规则抗体也被称作是意外抗体,是指不包括抗A和抗B在内的其他抗体,其可导致寒战、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严重时可破坏型号不配合的红细胞,使其生存期缩短,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导致患者死亡[2]。因此,必须重视血液疾病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血栓弹力图可动态监测高凝、低凝和纤溶功能亢进等血液凝固状态,该试验无需前期处理,可充分操作,耗时短,且仅需20 min即可获得检测结果,方便快捷,在血液疾病输血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3]。为保障血液疾病患者输血治疗安全,本研究在血液疾病患者输血治疗前联合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和血栓弹力图检查,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150例血液疾病患者,其中男74例,女76例;年龄20~70岁,平均(49.72±4.48)岁;疾病类型:红细胞疾病64例,白细胞疾病48例,出凝血疾病38例。纳入标准:存在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和易感染等血液系统疾病典型症状;年龄20~70岁;精神状况良好,无沟通交流障碍。排除标准:实质性脏器功能异常者;现行其他治疗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不规则抗体筛查 在所有患者治疗前抽取新鲜血液3 ml,使用医用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为待测标本,予以微柱凝胶管保存,置入浓度为0.5%的Ⅰ型筛选红细胞,在37℃条件下孵育,离心处理5 min后,观察检查结果。
1.2.2 血栓弹力图检查 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管按照1∶9的比例抽取静脉血,均匀摇晃,取1 ml加入放有高岭土的试剂杯,均匀颠倒,使用血栓弹力图仪测定样品。根据操作规范,在仪器检测架上放置空白检测杯,注入氯化钙20µL,取上述样品340µL缓慢加入,移动仪器控制杆至Test处,启动程序予以检测。
1.2.3 凝血指标检测 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
1.3 观察指标
1.3.1 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观察并分析患者阳性检验率和鉴定结果。判定标准[4]:微柱底部红细胞沉积为阴性,红细胞聚集于微柱为阳性。将浓度为5.0%的血清和筛查红细胞加入标记试管、阳性和阴性对照试管,阳性试管内加入AB型血清和浓度为5%的Rh(D)阳性红细胞,阴性试管中加入IgG抗D血清和浓度为5%的Rh(D)阳性红细胞,在37℃条件下孵育1 h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将抗球蛋白试剂加入后离心,标记试管、阳性试管聚集明显,阴性试管未出现聚集现象为阳性,提示存在不规则抗体。
1.3.2 分析凝血指标检查结果 分析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分布情况。
1.3.3 分析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 分析患者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血栓最大幅度和凝血综合指数分布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分析 150例血液疾病患者中,阳性12例,检出率为8.00%;其中男2例,检出率为1.33%,女10例,检出率为6.67%,不同性别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5,P=0.018)。12例阳性患者抗体类型鉴定结果,见表1。
表1 抗体类型鉴定结果[n(%)]Table 1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antibody types[n(%)]
2.2 凝血指标检查结果分布情况 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提示血液低凝的概率分别为3.57%、30.00%、13.33%,纤维蛋白原水平<2 g/L的概率为8.00%,见表2。
表2 凝血指标检查结果分布情况[n(%)]Table 2 Distribution of coagulation index inspection results[n(%)]
2.3 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分析 反应时间提示凝血因子高活性概率为30.00%,凝固时间提示纤维蛋白原低活性概率为28.00%,血栓最大幅度提示血小板功能低下概率为38.00%,凝血综合指数提示血液低凝状态概率为31.33%,见表3。
表3 血栓弹力图检查结果分析[n(%)]Table 3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hromboelastography examination[n(%)]
输血是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疾病治疗技术,绝大部分患者入院后需行输血治疗。然而输血方案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若不及时处理,会影响输血效果,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5]。现阶段医疗技术迅速发展,使血液检查水平迅速提升,血型鉴定错误所致风险事件发生率极低,但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仍较高。为此必须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不规则抗体也被称作是意外抗体,是指除抗-A和抗-B外的血型抗体。人体有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两种免疫抗体,前者存在于ABO血型系统,后者即为不规则抗体。以往血型检查以交叉配血试验和盐水血型鉴定为主,但两种方式只能用来检测ABO血型系统抗体,检查其他抗体效果不理想[6]。
本研究结果显示,150例血液疾病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12例,检出率为8.00%,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群体检出率更高,与庄中胜等[7]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尽管不规则抗体阳性检出率较低,但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可导致患者体内红细胞溶解,引发输血反应。本研究对比不同类型发现,不规则抗体筛查包括抗C型、抗-D型、抗-E型和抗-M型抗体,尽管各种类型抗体检出率不高,但同样需重视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工作。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普遍存在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主要与患者血小板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如纤溶和抗凝系统的激活、血小板消耗等。血液疾病患者输血治疗中,可出现出血、贫血和血栓病变[8]。因此,需重视输血前凝血功能检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常规出凝血实验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常用的两项指标,操作简便、易于实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但同样存在局限性。如该方式未关注细胞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法准确反映凝血状况;此外,这两项指标仅可反映患者是否缺乏凝血因子,无法确定血液高凝状态,也无法预警血栓的发生。血栓弹力图可为血液凝固提供全面、连续性信息,包括凝血启动、血小板聚集、血块形成和溶解等,可检测血液疾病患者凝血状态。血栓弹力图应用原理是按照4°45′的角度摆动装有待测标本的测试杯,金属针在血液凝固和溶解时切应力的影响下,发生左右转动的情况,金属针可在切割磁力线的作用下形成电流,经软件处理,形成血栓弹力图曲线。该方式分析不同阶段凝血情况,可判定受检对象凝血状态是否平衡。现阶段,血液系统疾病输血治疗中,仅以出血风险为观察重点,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关注度有限。血栓弹力图检查中,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可用于反映凝血因子功能和纤维蛋白原活性。与常规检测相比,血栓弹力图可对常规检测予以补充,结合患者病情需要补充纤维蛋白原,以改善凝血功能[9]。以往的检测中,仅可用血小板计数反映患者血小板数量,但无法准确反映血小板功能。相关规范显示[10],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应予以血小板输注。因此,在血液疾病患者输血治疗中使用血栓弹力图检查,可为血小板输注提供指导,减少血制品的不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不规则抗体筛查和血栓弹力图检查,可筛查不规则抗体,反映患者血凝状态,减少输血不良事件,进而保障血液疾病患者输血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