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思珍,黄敏
(江西省分宜人民医院,江西 分宜 336600)
在眼科中,慢性泪囊炎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溢脓、溢泪等是其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局部皮肤糜烂及红肿等情况[1]。慢性泪囊炎极易反复发作,且病情迁延不愈,病情严重者甚至会诱发角结膜炎及角膜溃疡,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2]。慢性泪囊炎主要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存在慢性结膜炎性反应患者中,该类患者极易出现鼻泪管阻塞,从而导致泪囊内细菌生长繁殖情况较为严重,黏膜肥厚充血,进而引发溢脓、溢泪,增加患者痛苦[3]。目前,对慢性泪囊炎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由于操作简单、对机体损伤较小及疗效确切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但针对该项手术应用安全性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应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男9例,女14例;年龄31~62岁,平均(42.7±9.5)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7±0.3)年。对照组男7例,女16例;年龄33~65岁,平均(42.9±9.3)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4.8±0.5)年。纳入标准:伴溢泪、溢脓等症状,无鼻部疾病史;冲洗液自泪小点反流,且伴黏脓性分泌物;对泪囊区进行挤压,可见泪小点内溢出黏脓性分泌物;依从性较好,且精神正常。排除标准: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鼻中隔发生偏曲,且发生占位性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泪囊鼻腔造口治疗,对患者实行局部麻醉,并在其内眦区沿泪前嵴平行位置做一长约2.0 cm的弧形切口,充分暴露泪囊窝,并置入撑开器,咬除骨质,同时将骨孔扩大至1.0 cm×1.5 cm左右,充分暴露鼻腔黏膜,之后插入探针,顶起泪囊鼻侧壁并切开鼻黏膜与泪囊,间断缝合鼻腔黏膜后瓣及泪囊,之后填入凡士林纱条,缝合黏膜前瓣,缝合骨膜后牢固缝合其内眦腱断端,并逐层缝合眼轮匝肌及其皮肤。
研究组接受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对可能妨碍泪囊术后引流及手术视野操作的鼻腔鼻窦病变,可首先采取鼻内镜手术处理,然后行局部麻醉,在患者中鼻甲前端附着缘鼻丘直至钩突中点位置做一1.5 cm×1.5 cm的U型切口,并分离黏骨瓣,直至泪骨嵴与钩突前位置,使其泪颌缝与上颌骨额突均能充分暴露,采用金刚砂钻磨除局部骨质,从而形成约1.2 cm×1.2 cm大小的骨窗,充分暴露泪囊。将探针插入其中以充分顶起泪囊侧壁,U型切开泪囊壁并使其向鼻腔翻转,修剪鼻腔黏膜瓣覆盖位置,有效清理黏膜及骨屑,并冲洗泪道,之后采取电凝止血,为防止黏膜瓣移位采用明胶海绵进行填塞。
两组术后均接受常规的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术后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经鼻内镜检查患者泪囊造口宽敞,且造口周边存在上皮化,临床症状均消失为治愈;经鼻内镜检查仍存在泪囊造口,但较为狭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为好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甚至存在加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②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复发性阻塞及脓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23 23手术时间(min)50.1±5.2 35.0±5.0 11.349<0.05术中出血量(ml)90.3±9.2 34.3±8.0 11.507<0.05住院时间(d)10.2±0.7 5.4±0.6 10.986<0.05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使慢性泪囊炎发病率呈逐渐递增趋势,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病情进展,极易导致角膜穿孔,甚至引发患者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4]。溢泪与溢脓是慢性泪囊炎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临床中大多借助手术以改善其症状。传统的手术治疗对机体损伤较大,且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加之,该项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从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5]。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逐渐运用于临床,该项手术具有以下优势:借助鼻内窥镜进行手术操作,能有效保证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增加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避免因鼻外径路手术对内眦神经、皮肤、韧带以及血管等造成损伤,加之该项手术操作无面部手术瘢痕,从而满足了广大患者对于美容方面的需求,受到女性患者的青睐[6-8]。此外,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能同时对鼻部病变进行处理,手术过程中对泪囊周围组织结构的损伤较小,且不会对眼轮匝肌造成损伤,使得泪囊的“泪液泵”功能得到有效保留,利于泪液排出[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能提升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其术后恢复。但在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期间,为保证治疗效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首先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泪囊窝进行准确定位。②泪囊造口应合理,大多数学者认为仅开放泪囊下半部分则能达到较好的引流泪液的效果,无需对泪囊实行全程开放。全程开放泪囊极易因泪总管开口的创伤而造成闭锁,泪囊正常的舒缩功能也会遭到破坏,从而丧失泪液引流的动力[10]。③为减少骨质裸露应保留黏膜瓣,在临床应用期间存在部分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失败情况,分析原因为,泪囊造口部位的瘢痕收缩或者肉芽增生极易导致造口闭锁情况出现。制作泪囊鼻腔黏膜瓣,使得暴露骨质得到充分覆盖,能显著减少因骨质裸露而导致的肉芽瘢痕情况,加速鼻腔黏膜与泪囊黏膜愈合,造口闭锁情况明显减少[11]。④定期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嘱患者定期进行泪道冲洗,及时清理鼻腔内的肉芽及血痂渗出物,避免因造口堵塞而造成造口闭锁。
综上所述,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效果显著,患者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