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清
摘要: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旨在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互动中探究知识。新课程理念倡导互动教学,主张教与学相互影响,师和生交往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在互动中提高教学效果。然而,许多教师在互动教学中有失偏颇,把握不准互动教学的要领,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倾向,导致互动教学有违初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互动对象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交流,通过双向互动实现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换,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的基本样态。课堂互动一般由教师选择互动对象,或喊学生回答问题,或让学生解答题目,或邀请学生实践操作。有的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时较随意,有的教师为了确保教学的流畅、节省教学时间,喜欢选择一些优秀学生作为互动对象。
互动对象的选择很重要,影响着互动教学的效果。在选择互动对象时,教师首先应以公平、公正为前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互动。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合理选择互动对象,提高互动教学的效率。对象选择应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要根据问题难易和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选择互动对象。教师可以选择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进行互动,优先把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作为互动对象。例如,在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一课时,笔者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意识地选择学生互动。对于简单的问题,笔者选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让他们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对于较难的问题,笔者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
二、精选问题,在优质提问中互动
问题是数学的生命,提问是互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师都会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问能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影响师生互动的深度和互动教学的成效。提问是互动教学的关键,优质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思考。
对于提问,部分教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提问次数越多越好。许多提问属于低效互动,问题缺乏思维含量,不具思考价值,这种提问属于无效互动。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务必优化课堂提问,为互动教学提质增效。教师要少提知识性问题,多提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少提封闭性问题,多提开放性问题;少提结论性问题,多提过程性问题。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笔者在教学“用量角器量角”时,原本打算让学生自学,然后由笔者提问:“怎样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手拿量角器动个没完,于是改变了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了练习纸,让他们观察练习纸上的角,并让学生猜这个角有多少度。验证猜想的欲望驱动着学生积极测量,在学生动手测量后,笔者再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归纳出正确的量角方法。
三、设置主题,在优质讨论中互动
讨论是互动教学的一种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数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综观当前数学课堂,笔者发现许多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导致讨论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如讨论主题形式化,讨论问题过于简单;讨论指导形式化,缺乏真正有效的指导;小组讨论形式化,学生兴趣不浓;讨论偏离中心,缺少思维碰撞,没有实质效果。
优质讨论是高效互动的保障,教师要设法提高课堂讨论的质效。优质讨论表现为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表达踊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讨论主题,讨论的主题要具有讨论的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而且能诱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优质讨论要求教师发挥好组织引领作用,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的指导,及时为学生解决难题。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课中,在探究笔算方法时,笔者精心设计讨论主题,安排了两次讨论,分别指向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算理和算法。在小组讨论中,笔者还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深入学生中间,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積极为学生指点迷津。
四、激发互动并培养学习兴趣
智能化教室可应用于学前准备、课堂互动、课堂测试等各方面,而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可对教师的学习状态和知识进行实时监控,有效促进师生互动。例如:教师在“位置与方向”教学中,以榜样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可以学到空间与位置知识的积累。在预科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了解学习材料,并为学生组成有意义的教师小组。实施互动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数学学习。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构建出不同思维方式的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的竞争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竞争力。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中,教师不能仅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解教学空间的转变,学生们在长时间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中,若不能亲自动手将数学公式进行实践性推导,依然会形成知识点的迷惑性。又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长方形门窗、圆形篮球等融合到课堂中,这样可以充分地让学生理解书本中的知识,掌握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对难度较大的习题,教师可提前公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测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提问题或布置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表达意愿。应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唤醒学生的学习精神和自主性,并对其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行自觉训练[2]。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分成不同的份数,将正方形分成四份,每份表示1/4,三角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份表示1/3,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并让学生说出份数的共同点。在最后总结出:将一个单位平均分为若干份,表示一份或者几份的数为份数。通过课堂创建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对学生自身的思维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正确地认识和了解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