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慧 孙丛姗
摘要: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以及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就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计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学生的计算耐心
计算题具有较大训练量,而且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正处于活泼好动阶段,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计算题产生厌烦心理。然而,由于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种特性,设计相应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计算题训练之中,并在计算中增强计算耐心。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计算能力检测表,让学生对上面的习题进行计算,然后,教师按照学生提交习题的时间,分别对学生习题进行检查,并从中找出算得又准确又快速的学生,并根据名次进行奖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竞争斗志,提升其计算能力。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简单来说,学习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通过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在学习方面有着良好的习惯,所以这些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时,往往不会因马虎大意而出现计算失误,相反,当前小学阶段很多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经常会在数学计算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由此可以看出,计算习惯能良好的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进行小学北乘法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在计算方面的速度,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可以从口算题入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一道口算题:7x9-7,此时学生们肯定会使用先乘后减的方式进行计算,最后结果为56,为了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扩展思维,教师可以让学们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进行计算,此时有的学生就会想到,9个7再减去一个7,就变成了7x8,所以结果还是56。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促进了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习惯养成。
3.在情境里理解计算意义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的计算符号,每个符号在算式中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将计算和生活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实际意义,提升在计算方面的质量与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在冬季时的长跑体育锻炼情境出题,同学们在冬季的时候,每天早操时间都要进行晨跑,晨跑时间为10分钟,外圈的同学每分钟要比内圈的同学多跑30米,内圈的同学每分钟能跑120米,问外圈的同学在每天的早操期间跑了多少米?依据题意,同学们能列出算式:120+30x10,根据先乘后加的方式进行计算,学生们会先进行乘法计算,但最后的结果是错误的,此时学生们就会出现疑惑和矛盾,因此就会带动学生在计算方面学习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引入小括号在计算方面的作用,就会明白计算的意义,并加深学生对计算符号的理解性记忆,提升学生们在计算方面学习的综合效率。
4.在情境里学会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创造情境,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计算方式。例如:在进行小学乘法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们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并进行实际的商品交易,此时有的同学要买三个练习本,每个本子是0.35元,那这个同学需要付多少钱,这时售货员会列出等式:0.35x3,最后就会得出相关答案,在学生们得出答案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是如何计算出来的,之后学生们就会一一展示算法,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不仅会对计算产生进一步认识,还会潜移默化地掌握转化思想,学会相关的计算方式,提升在计算方面学习的综合质量。
5.实现计算教学的算法多样化
教师在实际进行算法方面的多样化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把握好尺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在教育领域中进行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明确表示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算法教学的多样化,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较大差异,单一的教学手段一定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在计算方面学习的需求。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育并不完全,所以若教师长期进行一种计算方式的教学,学生就会对这一种算法出现错误的刻板认知,从而会降低在计算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就要注重应用游戏化教学手段、合作教学手段等多种教学手段和计算方式,以此实现算法的多样化。
6.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在计算方面的整体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数感主要体现在口算和估算两个方面,良好的数感不仅能提升学生在计算方面的准确率,还能够带动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兴趣点,为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计算方面的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估算方法的探索,并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解释,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实际进行习题的结果估算,并多次证明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探究出来的估算方法和生活中的计算相结合,以此提升对计算知识点的应用水平,强化数感。
7.通过多问多解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想要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就要时刻的观察学生在思维上的发展情况和变化情况,并利用一题多问或者一题多解等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解决相关数学题目的时候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多问多解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在发现相关数学问题、分析相关数学问题及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例如在学习有关梯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的怎样得到长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吗?能不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发现我们之前学过的计算面积的方法是不是适用于梯形面积的计算中呢?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会马上被调动起来。这种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式,会使得学生的思维被瞬间打开,从而也有效的促进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周加发.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路径分析[J]. 环球慈善, 2019(9):1.
[2] 刘恒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學生的计算能力分析[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6):1.
[3] 杨瑾. 小学数学中段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与习惯的策略探讨[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