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小学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有效支架

2022-01-09 03:58倪李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概括能力高段小学

倪李雅

摘要:就语文教学实践而言,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文章,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只顾应试的要求、教学的标新和只求标准答案等问题。本文认为,应搭建学习支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落实文意把握能力的训练和语文概括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概括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故事梗概”;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等方面的表现”,“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笔者认为,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概括”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学生学习以及运用知识的过程。若是学生概括能力强,就会在他脑海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需要提取知识加以运用时自然更加迅速,更加随心所欲。可见,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当前小学高段学生语文概括能力存在的问题

就语文教学实践而言,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文章,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高段学生的概括能力现状十分堪忧。

1.无视方法的积累,只求教学的标新。

过度批判导致了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不重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育。一段时间以来,对让学生死记硬背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无情的批判,对一些教师用固定的模式去归纳表述中心思想的死板做法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从而导致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干脆回避归纳中心思想。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在公开课上,很少还会有老师让学生去归纳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

2.漠视概括的训练,只顾应试的要求。

应试教育是导致概括能力教育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现阶段的语文考试直接考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很少见到。有人就认为没有考就不需要学了,从而将概括能力的训练束之高阁。

3.忽视思考的过程,只求标准的答案。

教师不注重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一个令人深思的原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把最佳的概括答案放在了迷宫的尽头,然后一步一步“带领”学生通过迷宫走到尽头,而没有让学生经历主动思考的过程。

二、搭建语文概括能力的有效支架

当代心理学家林崇德说:“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再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至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改进存在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学习支架,有效帮助小学高段学生提高语文概括能力呢?

(一)落实文意把握能力的训练。

1.利用概说训练。主要运用于新课导入后,进行概说课文内容,或是概说故事情节,或概说事物特点等,可以有效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说”来提高概括能力。

2.渗透作业训练。可以利用课前的预习单来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要求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或是利用课堂作业本的习题来巩固课堂“概说”环节的内容。

(二)注重语文概括方法的渗透。

1.段落大意综合法。每一篇文章都会分为几个段落,段落作为文章的组成部分,将每一个段落的段落大意提炼出来,在将各个段落大意综合起来,基本上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在概括各个段落的大意时一定要做到有详有略,注意区分重点段落和次要段落。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可引导学生区分出课文的重点段落:“峰顶歼敌”和“跳下悬崖”,然后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要素归纳法。但凡写人叙事的文章,逃不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了这些基本要素,并加以概括,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例如在学习《武松打虎》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六要素:时间(一天晌午),地点(景阳冈),人物(武松),事件起因(武松独自一人上景阳冈),事件经过(武松痛打老虎),结果(武松打死了老虎)。理出文章的上述要素之后,再引导学生将上述要素连成通顺的话,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3.各类事件叠加法。在很多课文中,作者经常会通过叙述几件事情来反映文章的主旨。通常可以将每件事情提炼概括出来,然后加以叠加,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适应这个方法的时候,也要突出哪件事情是重点。例如在教学《带刺的朋友》时,引导学生理出文章主要叙述了两件事情:“刺猬偷枣”和“刺猬自卫”。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引导学生着重抓住动词来概括“刺猬偷枣”这件事,突出刺猬的高明,而“刺猬自卫”这件事可以一带而过,然后再用叠加的方法将两件事情加起来,再用通顺的语句去表达,就形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重点语句扩充法。作者在文章布局中经常会使用中心句、过渡句,只要抓住了这些重点语句,再扩充些内容就形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紧抓中心句。每个中心句往往又会有许多的关键词所组成,这些词往往就是文章的灵魂。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中心句是:“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和“美丽的大花园”又是这个中心句的关键词,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仅仅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展开阅读,就能使学生准确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②紧抓过渡句。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过渡句,然后让学生思考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内容上,再围绕过渡句进行内容扩充,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在学习《赵州桥》时,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然后再让学生找出“坚固”和“美观”具体体现在什么内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借助思维过程演绎的展现。

利用导图来整体把握文本, 抓住文本的主要思想或观点, 进而厘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概括出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领会文章主要的表达方法, 并提炼出关键词。这个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 使得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 提炼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我们常说要把“厚”书读“薄”,其实就需要学生扎实地掌握“概括”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高段学生概括能力的教学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迫切的。只有经过扎实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教學,才能使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与语言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概括能力高段小学
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依凤画凰”巧迁移——谈小学语文中高段课文精彩开头仿写尝试
浅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