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张锦言,王炎玲,朱琴
1.南通大学附属通州医院手术室,江苏南通 226300;2.南通大学附属通州医院院感科,江苏南通 226300;3.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苏南通 226001
骨折现象在生活中较为常见, 视情况有着不同的医疗干预措施, 通常常规的骨裂等症状较轻的骨折通过外固定的方式完成医学干预, 骨折情况较为严重的则需要手术干预来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生理功能。 手术干预中,对手术质量影响较大的是术后感染,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同时更影响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如何在围术期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是当前外科手术重要的研究课题[1-3]。 该研究随机选取2020 年1—11 月该院收治的116 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基于临床干预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差异进行规划分组, 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基础组, 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优质组, 分析骨科患者手术干预中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在该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16 例,基于术后干预措施进行随机分组, 其中手术期间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的58 例患者纳入基础组, 男34 例, 女24例;平均(42.35±2.64)岁。 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的58 例患者纳入优质组,男36 例,女22 例;平均(42.28±2.58)岁。两组基本数据分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详细了解该研究护理干预差异。
纳入标准:对该研究医学调研知情者;基本资料健全者;遵医嘱行为良好者;接受骨科手术干预者。
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者;晚期恶性肿瘤、器官衰竭者;依从性差者;基本资料不全者。
基础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对于患者骨折情况、手术干预情况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在日常、康复锻炼、作息、饮食方面给予患者干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优质组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 相关护理措施从接诊患者后开始实施:
①病情分析:基于患者骨折部位、生理状态进行评估,手术干预前实施常规健康干预措施,科普骨折与康复相关的健康知识,并指导患者摆正心态,提升患者依从性[4-5]。
②环境干预:手术干预期间,保证手术室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符合标准, 保证手术室空气质量处于最佳状态,降低因室内温度不足引起的患者寒战、抽搐等生理反应。
③质控干预: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明确落实手术室消毒、医疗人员防护装备与消毒措施的佩戴与遵循,保证手术室处于无菌状态,符合无菌手术室标准[6-7]。 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效果符合相关标准。
④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 严密监测患者血氧浓度、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数据,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实施,若是手术时间较长,需要严格把控手术室内无菌状态,并对患者实施预防压力性损伤和护理,降低下肢深层静脉血栓,背部、臀部压力性损伤、肺部呼吸系统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8-9]。
⑤术后干预: 手术完成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置入负压引流管,并清洁消毒手术切口,定期更换敷料,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感染、脓肿、积液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更换敷料;定期检查患者背部、臀部皮肤、肌肉情况,预防压力性损伤的产生,协助患者翻身、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生理状态的康复[10-11]。
自拟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 评价范围包括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评价,总分100 分,50 分以下为不满意、51~80 分为满意、81~100 分为非常满意。
伤口愈合情况:甲级: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现象;乙级:伤口愈合欠佳,有血肿、积液现象;丙级:伤口愈合不良,存在血肿、积液,需开放伤口引流,但未出现感染现象。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切口感染例数。
采用SF-36 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完成数据评价,共涉及生理状态、 心理情绪、情绪干预、自我效能4 项,每项分值0~25 分,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 基础组非常满意16 例,满意32 例,不满意10 例,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占比82.76%;优质组非常满意12 例,满意43 例,不满意3 例,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占比94.83%,优质组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发生率对比
伤口愈合效果方面,基础组甲级愈合13 例,乙级愈合36 例,丙级愈合9 例;优质组甲级愈合27 例,乙级愈合29 例,丙级愈合2 例,优质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与切口感染事件对比
骨科伤口感染率方面,基础组骨科伤口感染例数8例,感染率13.45%;优质组骨科伤口感染例数2 例,感染率3.45%,优质组患者在骨科切口感染率方面,较之基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事件对比
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基础组生理状态(19.51±1.75)分、心理情绪(19.35±1.85)分、情绪干预(19.82±1.54)分、 自我效能 (19.64±1.97) 分低于优质组生理状态(22.64±1.41)分、心理情绪(22.15±1.52)分、情绪干预(23.45±1.25)分、自我效能(22.85±1.65)分,优质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较之基础组同项数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生理状态心理情绪情绪干预 自我效能基础组(n=58)优质组(n=58)t 值P 值19.51±1.75 22.64±1.41 10.607<0.001 19.35±1.85 22.15±1.52 8.906<0.001 19.82±1.54 23.45±1.25 13.938<0.001 19.64±1.97 22.85±1.65 9.513<0.001
骨折症状严重患者需接受有创手术来完成骨骼重建、骨骼修复、内固定等[12]。 骨科伤口的手术干预之后,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基于近些年交通行业的发达,临床骨折患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在手术干预后的预后护理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有创手术中,需要切开患者受创部位的皮肤、剥离肌群、皮下组织,难免会破坏血流状态与局部免疫状态[13-14]。 骨科手术的临床实施中, 术后伤口感染是影响患者生理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若术后未能及时实施抗感染、抗菌药物的临床干预,有很大概率出现感染症状,并且存在继发性脓毒血症的风险[15-16]。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有效的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促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17-18]。 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重要医疗服务场所,对患者的医疗干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手术室的诸多条件控制方面, 温度条件控制在21~25℃,合适的温度既不会让患者感到寒冷,出现肌肉抽搐、寒战的现象,同时又不会太热,导致患者血流加速、出汗增多,影响麻醉效果的结局[19-21]。 同时在手术环节的干预操作方面进行优化改善,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基于合理的抗菌、抗感染要实施,降低术后因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功能失衡引起的创口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术后帮助患者定期翻身,调整体位姿势,防止压力性损伤产生,同时质控小组对手术室环境的质控考核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生理康复表现[22-24]。 骨科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中,在全程的护理干预方面均开展优质的护理干预, 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质量的提升,术前的护理干预中,综合且全面的术前检查措施能够更好地明确患者的生理状态表现以及病理表现,了解患者骨折病理表现,并掌握患者的基础疾病状态,在手术干预阶段,标准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更好地规范了手术操作流程, 使得手术过程中的无菌化操作符合标准, 降低因不规范操作或细菌侵袭引起的术后感染风险,在护理干预的辅助下,帮助医生顺利地完成医疗干预,完成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固定、缝合,在手术完成以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干预,更好地改善术后感染的不良反应,提升护理干预质量[25-27]。
研究数据分析: 优质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占比94.83%, 高于基础组患者护理服务度占比82.76%(P<0.05),进一步证实了病情干预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更好地促进患者生理状态的改善;该项研究数据与王晔等[28]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3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36%,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数据优于基础组同项数据(P<0.05),有效证实了病情干预中,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实施能够显著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护理质量的实施促进了患者生理状态改善、心理情绪改善,更好地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上述研究结果均有效证实了骨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干预期间增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生理状态、术后预后质量[29-30]。
综上所述,基于骨折患者的手术干预护理,手术室优质护理的实施连接了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干预, 更加有效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