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进容,刘燕芬,张秀丽
广东省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内科,广东阳春 529600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的90%左右[1]。 此类型的患者并非胰岛素功能丧失, 而是胰岛素作用降低导致的代谢紊乱, 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可改善血糖。 此病是终生性疾病,无法治愈,患者通过住院治疗可控制血糖,当离开医院后,很难遵医嘱按时服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利于血糖、血脂的控制,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延续性护理。 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是一种不局限于住院患者, 使患者回家后依然可以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减少病情恶化再住院,此护理方式并不是为患者出院后提供长期的护理服务, 而是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和用药指导等[1]。 该研究以该院2019年10 月—2020 年10 月在院治疗的9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不同组别(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 例)后,对其实施不同护理模式,重点观察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共方便选取92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位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分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 例。 观察组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分别为31 例、15 例; 年龄47~83岁,平均(65.31±5.46)岁;病程0.8~14 年,平均(7.46±1.37)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30 例、16例;年龄48~84 岁,平均(65.81±5.94)岁;病程1.2~15年,平均(7.18±1.46)年。 分析组间患者以上基础数据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②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年龄均>45 岁;④均具备良好的遵医行为,且具有较好的自律性。
1.2.2 排除标准 ①<45 岁的患者;②合并有严重血液、脑疾病的患者;③1 型糖尿病患者;④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⑤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均按照常规模式实施护理, 如给予患者常规入院教育,运动及用药等方面宣教知识手册,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小课堂, 出院时为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 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饮食习惯如是否吸烟、 喝酒以及坚持运动等进行评估并记录, 然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为出院后自护提供前提。 ②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的文化知识程度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 为患者宣教疾病护理相关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策略, 对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 ③用药指导。 讲解所用药物机制、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等。 ④饮食指导。 根据具体病情、胖瘦、饮食习惯给予提供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文化水平、接受程度不同,以口头或发放宣传册等方式, 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⑤生活指导。护理人员需从生活方面对患者实施教育与指导,获得患者家属的配合,督促患者禁烟酒,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与饮食习惯。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识别和应对, 对居家环境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意见, 利用电话或入户的方式对用药依从性差者随访,了解其饮食、用药、运动是否合理,并通过多次随访监督其形成健康饮食习惯, 鼓励其积极参与运动和锻炼,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评估患者的病情,然后调整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根据其方案进行居家的延续护理。
对比组间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比较组间患者的SF-36 生活质量评分, 比较组间患者护理前后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自护行为评分。
生活质量:应用SF-36 生活质量量表,包含躯体能力、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4 方面内容,每方面内容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
自护行为评分: 应用改良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 对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后进行评分, 共包括饮食、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运动几项,总分0~70 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 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 值P 值7.13±1.62 9.36±1.23 7.435<0.05 9.21±1.86 13.24±2.14 9.640<0.05 6.08±1.15 8.43±0.26 13.518<0.05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健康状况评分高于护理前,观察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时间精神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 健康状况观察组(n=46)对照组(n=46)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P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t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P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56.28±8.16 68.13±10.38 56.19±8.23 61.25±8.36 0.053>0.05 3.501<0.05 57.15±8.96 68.24±9.38 57.24±8.89 62.35±9.07 0.048>0.05 3.062<0.05 56.39±8.38 68.19±9.36 56.28±8.41 61.45±9.16 0.063>0.05 3.490<0.05 57.23±8.47 69.13±9.17 57.41±8.16 62.17±8.57 0.104>0.05 3.761<0.05
护理前,组间相关指标、SDS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相关指标、SDSCA评分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组间相关指标及自护行为得分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组间相关指标及自护行为得分对比(±s)
组别时间体质量(kg)BIM(kg/m2) SDSCA(分)观察组(n=46)对照组(n=46)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t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P 护理前组间比较值t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P 护理后组间比较值78.4±5.90 69.3±4.80 78.7±6.20 73.5±5.20 0.238>0.05 4.025<0.05 26.56±2.47 22.03±1.39 26.73±2.82 24.74±2.08 0.308>0.05 7.347<0.05 35.34±5.73 61.95±6.52 36.33±6.69 45.27±5.64 0.762>0.05 13.122<0.05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的代谢异常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此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也逐年增多,此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全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虽然这种病无法根除,但是通过有效的控制,患者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当患者血糖升高时应去医院就诊,住院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若出院以后,不能更好地控制饮食、合理用药以及锻炼,很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 传统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因此,延续性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护理中发展的新方向,是医院护理的延伸与拓展[3]。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多, 卫生服务需求猛烈激增, 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医疗负担, 而国外的护理新进展和发展使医护工作者对国内的护理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保健观念的转变使护理工作者对患者不仅仅拘泥于医院和社区的护理,而是采用个性化延续护理[4-7]。 延续护理是指及时地、安全地帮助患者从急性期过渡到亚急性期,从医院转移到家庭这一过程, 患者可在不同地点或者同一地点的不同水平保健服务间进行转移, 保障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协调性,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指导,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并纠正以往错误的认知[8-11]。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患者长时间饱受疾病的折磨,用药的依从性较低,而用药指导,是对患者合理用药进行讲解,还有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剂量等,目的是提高患者按时用药的依从性,还有杜绝随意增减药量和停药的问题。 同时,要想更好地控制血糖,需进行合理膳食,通过对患者身体的评估,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规避患者因为饮食不合理而导致的血糖控制不良现象[12-15]。 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收集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为患者发放个性化糖尿病护理手册, 在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情况,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采取登门拜访的形式来进行指导,同时对用药进行调整,并留下联系电话,以方便患者电话咨询,若患者需要,可帮助患者解决入院床位的预约等[16-17]。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 (7.13±1.62)mmol/L、(9.21±1.86)mmol/L、(6.08±1.15)%, 优于对照组的 (9.36±1.23)mmol/L、(13.24±2.14)mmol/L、(8.43±0.26)%(P<0.05)。护理前组间代谢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精神状态(68.13±10.38)分、生理功能(68.24±9.38)分、社会功能(68.19±9.36)分和健康状况评分(69.13±9.17 分)高于对照组, 体质量 (69.3±4.8)kg、BMI (22.03±1.39)kg/m2、SDSCA(61.95±6.52)分优于对照组(P<0.05)。 韩霞[18]选取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对观察组40 例行个性化延续护理,对照组40 例则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12±1.63)mmol/L、(9.23±1.87)mmol/L、(6.08±1.16)%,优于对照组的 (9.36 ±1.24)mmol/L、 (13.23 ±2.14)mmol/L、 (8.42 ±0.27)%(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2.08±5.16)分,高于对照组的(71.59±3.89)分(P<0.05),证实个性化延续护理可对2 型糖尿病获得显著效果, 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说明个性化延续护理的实施,可帮助患者形成合理膳食、按时用药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帮助其提升自护水平,与韩霞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个性化延续性护理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保证了2 型糖尿病患者在出院后还可接受健康教育和有效的护理,通过护理人员的随访,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