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周雪,赵纯, 李秀玲
1.江苏丰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徐州 2217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江苏南京 210001
心力衰竭即心肌收缩功能障碍, 由于心脏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因素的存在造成心肌坏死、心输出量不足, 继而引起全身性灌注不足、 血液循环障碍。 顽固性心力衰竭(RHF)又称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属于治疗难度较大的特殊心力衰竭类型。 当心力衰竭患者进行4 周以上的规范治疗后, 临床症状和心衰治疗均无明显好转者,就归属于顽固性心力衰竭范畴。 目前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则以强心药物增加心搏出量为主,左西孟旦是其中的代表性药物[1-5]。 左西孟旦通过增加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敏感性的方式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心搏出量,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关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西药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的临床报道较多, 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缺乏深入探讨[6-7]。 基于此,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4 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左西孟旦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方便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4 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82 例,男40 例,女42例; 年龄63~78 岁;61 例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平均病程(7.41±2.14)年。 对照组82 例,男41 例,女41 例; 年龄62~79 岁;62 例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平均病程(7.51±2.77)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有患者表示知晓该次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症状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表现,存在呼吸困难、 胸闷及劳动后气促乏力等临床症状超过6 个月;②NT-proBNP 指数、心电图表现符合心衰表现;③在该院或其他医疗机构接受过系统抗心衰治疗时间超过4 周,临床症状及NT-proBNP 指数无明显好转;④存在心悸气短、畏寒怕冷、四肢浮肿、舌淡紫苔白滑等阳虚血瘀证候。 排除标准:①1 d 内收缩压波动超过30 mmHg者;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既往有左西孟旦、芪苈强心胶囊或其他抗心衰药物过敏史者;④患有精神疾病者[8-11]。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NT-proBN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 及NT-proBNP 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 及NT-proBNP 对比(±s)
组别LVEF(%) NT-proBNP(pg/mL)观察组(n=82)对照组(n=82)t 值P 值76.15±11.06 59.16±8.12 8.214<0.001 3 678.92±69.22 5 567.23±95.64 106.082<0.001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C、TG、HDL-C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对比[(±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情况对比[(±s),mmol/L]
组别TC TG HDL-C LDL-C观察组(n=82)对照组(n=82)t 值P 值4.75±1.62 4.01±0.98 2.593 0.011 2.63±1.51 2.05±1.11 2.345 0.019 1.38±0.49 1.12±0.52 2.414 0.018 2.79±0.59 2.82±0.61 0.235 0.81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78/8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82%(63/82)。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顽固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heartfailure,RHF),即难治性心力衰竭, 是一种治疗难度较大的特殊类型心力衰竭。 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手段,如去除诱因、减轻活动量、给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均无法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经过4 周及以上规范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 根据临床研究,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是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的3 种基础疾病, 而感染是顽固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因[12-16]。 对于感染诱发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存在两种推测:①老年患者免疫系统低下且神经感觉功能失敏,导致感染无法及时治疗,继而持续性感染联合基础性疾病导致患者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 ②老年患者免疫环境较差, 从而无法抵抗感染,导致感染进展速度快,再加上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吸收能力较差,老年患者无法及时控制感染,最终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 目前对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①因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导致心肌大面积损伤, 继而导致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且由于剩余心肌细胞负荷大,导致心力衰竭持续进展。 ②器质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穿孔等导致血液分流、反流,造成心排出量低于正常水平,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不佳。 ③心力衰竭患者大都活动量不足,且静脉瘀血情况严重, 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激发肺栓塞,导致心力衰竭持续加重。 ④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全身静脉瘀血,特别是左心衰竭患者肺部瘀血严重,造成了肺部分泌物增多、肺部感染加重,肺部感染带来的发热、呼吸困难都会加重心力衰竭。 ⑤大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极大,极有可能加重心衰。 ⑥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的存在也是顽固性心衰的危险因素, 由于感染及心脏瓣膜赘生物导致心力衰竭持续进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⑦洋地黄类药物的错误使用, 由于顽固性心衰治疗效果较差,医生很有可能会逐渐加大洋地黄用量,继而导致洋地黄中毒,诱发多种心律失常,导致心力衰竭加重。 ⑧限盐及利尿过度,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使心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各器官需要[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