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

2022-01-09 06:41何上青胡婵芳林丽蓉彭新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外渗预见性造影剂

何上青 胡婵芳 林丽蓉 彭新辉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学影像科(510700)

CT 增强扫描主要是通过向静脉内注射定量的碘造影剂,更清晰显示患者病变组织范围与性质,有效弥补平扫缺陷,从而提高影像诊断的确诊率与病变检出率[1]。由于注射的造影剂多为水溶性碘对比剂,虽可增强观察效果,但易产生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部分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出现渗漏情况,造成患者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组织坏死,诱发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等[3]。故行CT 增强扫描时必须确保造影剂的使用安全。本文探讨预见性护理对CT 增强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纳入标准:年龄20-76 岁;病症、体质与常规检查等资料齐全;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造影剂禁忌症;恶性肿瘤晚期;严重血液系统或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痴呆或沟通障碍。2020 年10 月-2021 年3 月符合研究要求的、行CT 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共3606 例,根据行CT 增强检查时是否实施预见性护理分为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923例中男1085 例,女838 例;年龄20-75 岁,平均(48.26±6.53)岁;扫描部位:头部642 例,腹部631 例,胸部650 例。观察组1683 例中男926 例,女757 例;年龄21-76 岁,平均(48.56±6.52)岁;扫描部位:头部547 例,腹部627 例,胸部509 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扫描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定期核查护理制度,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尤其是碘过敏,注射造影剂前行碘过敏试验;同时进行宣教与心理护理;准备好急救物品,便于对过敏患者实施抢救;告知腹部增强CT 检查者6h 前开始禁食,并在检查前饮水500-700 ml;告知盆腔增强CT 检查者适当憋尿。患者均早1 周内禁服含重金属药物,禁做肠胃钡剂。护理人员辅助患者保持检查体位,并让家属陪护,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师;要求患者积极配合,检查后多饮水。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1)认知干预:①因患者对相关检查认知较少,担心可能出现的不良反较,害怕得出不佳的诊断结果,对检查设备的辐射情况存在戒备,患者常出现焦虑、紧张与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配合度。护理人员需热情、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解释CT 增强扫描的相关知识,检查的目的性、必要性,告知造影剂的作用与安全性、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提前做好准备。②依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具体病情与心理状况等信息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与怀疑心理,消除患者焦虑与紧张感。鼓励家属给患者有效的亲情支持,确保检查顺利进行。(2)预防性护理:①对患者身体体质进行全面评估,严格掌握造影剂的适应症与禁忌症。②核实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糖及心脏病等,并由主治医师陪同进行相关检查;针对高龄患者行生命体征监测。③检查前做碘过敏试验,依据患者的病变程度、年龄与精神状态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降低风险。④依据药物渗透压及性质与患者病情、外周血管状况(弹性、充盈度等),评估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发生外渗的风险。以粗、直、弹性较佳且活动度较小、易固定的血管进行静脉穿刺并留置套管针,选择耐高压的PICC 导管,以减少造影剂外渗。⑤准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有效干预。⑥注意检查室的温度,对造影剂进行加温至35-37℃为适宜。⑦在注射造影剂前确保高压注射器与血管通路畅通且安全,依据患者年龄、病情与血管情况适当调整流速,并密切观察患者表情变化,出现胸闷、全身发热等,及时安抚患者情绪,告知其症状属于正常现象,并已做好急救准备。⑧检查结束后,嘱患者留观30 min,出现不适时立即告知医护人员;确定无迟发性不良反应与其他不适后方可离开,嘱每小时喝温水至少100 ml,以促使造影剂排出。

1.4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1)不良反应:①过敏反应:出现头晕、恶心、头痛、发热与轻微瘙痒等症状,且短时间内可自行消失或缓解为轻度;出现明显头晕与头痛、喉头水肿、眼结膜充血、荨麻疹等,但无明显生命体征变化,经干预后症状缓解为中度;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与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启动急救干预。②外渗:根据外渗的造影剂剂量判定:外渗量<20 ml 为轻度;外渗量在20-50 ml 为中度;外渗量>50 ml 为重度。(2)满意度:以我院自拟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包含服务态度、专业性等多个方面,满分100 分,90-100 分为非常满意;60-89 分为满意;0-59 分为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率(%)描述计数资料,取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造影剂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造影剂外渗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CT增强扫描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技术,与传统CT平扫相比,可准确显示患者病变组织范围,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与影像诊断准确率,临床诊断效果显著[4]。但因静脉内注射造影剂是一种侵入操作,且大部分造影剂为碘溶剂,可造成患者出现过敏、造影剂外渗等不良反应。而非离子型造影剂可有效发挥低渗性、高密度亲水性与低化学毒性等特点,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与过敏等情况的发生率[5,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总过敏的反应发生率虽略低于观察组(P>0.05),但对照组的重度过敏反应发生情况则高于观察组。其原因可能与积极开展预见性护理,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确定禁忌症,并说明相关注意事项,做好心理疏导与健康宣教有关。造影剂外渗是CT 增强扫描中的常见并发症,不仅降低CT 增强扫描的质量,而且影响患者身心健康[7]。造影剂外渗与护理人员操作水平、患者血管状况及配合度密切相关,当造影剂流速超过3 ml/s或渗透液超过500 mosm/kgH2O 时,造影剂外渗风险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其原因可能是:根据患者病史确定禁忌症与高危人群,给予针对性护理,选择合适的非离子造影剂,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密切关注造影剂渗出情况,并做好外渗护理[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9]。

综上所述,给予CT 增强扫描患者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造影剂引发的过敏与外渗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渗预见性造影剂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