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芝
摘要:近年来,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模式作为最具创新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环节中,都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尤其是其带给学生的良好体验,让学生可以从更多多元的角度去进行知识学习,这让教育工作变得更为科学、高效,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因此更进一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时期,学生年龄小,借助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带领学生入情入境遨游于知识海洋。学生走进知识背后,爱上探索知识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学生在情境中,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升,本文将深度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古诗词意象走进古诗词内容背后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与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教师需要分别展开诗词诗句意象解读,叙述古诗中的重点含义和内容。学生走进诗句背后,理解了诗词的真正含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巧妙理解诗句意象和内容。比如在《江南春》的学习中,这首古诗描述的是,江南在春天时候多美丽。诗词中有着美好的情感寄托,同时也印刻了鲜明的江南文化色彩。使用了七言绝句,咫尺天涯,淋漓尽致的呈现出千里水乡的江南美景。诗词对于江南生机盎然和春光明媚的描写,凭吊历史的同时,感叹了朝代更替变化。学习《江南春》时,走进江南的山村,品味诗人行走间遇到的人事物。在千里大地上,红花与绿叶相互映衬。山郭和水村到处都是酒旗。到处都有烟雨楼台和寺庙。时代变化中,江南烟雨中的亭台楼阁越来越少。通过古诗意象的感触和学习,把握古诗词传达的内容和情感,借古讽今,理解诗词传达的感情。
二、创设情境体现诗词形象
古诗教学期间,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认识古诗中的形象美与意境美,一定要将古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变成视觉化内容。将古诗中的情感融入到生活当中。古诗知识点的学习,要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和作用,呈现对应的画面,展示相应的影音资料。学生深度品味和领悟古诗词中传达的感情和形象。比如在《黄鹤楼送别》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古人在送别时候的场景。教学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能够在分析和思考诗词语句的过程中,感受和理解诗人和友人离别时候的真挚感情。教师甚至可以播放一些古风十足的乐曲充当背景音乐,让学生高声诵读古诗词。学生朗讀的同时,形成了代入感,仿佛走进了历史之中,明白了古诗当中蕴含的真挚感情,明白了古诗词中传达了哪些形象。在声声入耳的朗读中,糅合了音乐、学生的朗读声音。学生品味古诗词意境和形象,感触古人之间美好的友情。
三、书写古诗题目引导学生猜想和思考
讲解古诗词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互动和引导。教学前,提前将所要讲解的古诗题目直接写到黑板。比如在学习《悯农》的时候,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上悯农。此时学生看到黑板上的题目以后,就会自主翻阅课本,寻找这首古诗的内容。古诗题目其实从某些角度来说,就已经凝聚了诗人创作意图。悯农一共有两首,一悯农,二锄禾。教师写出标题以后,学生开始思考,悯农,有农字,应该是反应的农业生产或是农民,悯农,应该是怜悯农民的意思。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农民,知不知道种地需要怎么做,种地是否辛苦。在学生叽叽喳喳回答问题的同时,教师继续引导:现代社会,意境不再使用传统生产模式,但农业生产仍旧十分辛苦。教师此时可以拿出提前准备的一些粮食种子,让学生看一看农作物长什么样子。教师可以介绍相关背景,包括北方人喜欢吃小麦,南方人喜欢吃稻米。教师还可以使用大屏幕播放插图以及视频。在一系列的课前准备活动中,充分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四、介绍古诗创作背景
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学生渴望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希望了解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感叹。教师在讲解古诗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学生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仍以《悯农》为例,为了带领学生走进时代背后,了解古人劳作模式,感受当时人们对于粮食的珍惜之情,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画面,将学生代入诗人角色,偶然间路过一个乡村,看到无数农民手持锄头顶着炎炎烈日,如同不知道劳累一样在农田里劳作。农民额头的汗珠如同黄豆大小,不断落在大地。在讲解到这里的时候,教师寻求学生表演,喜欢表演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与理解,模仿农民种地的场景。介绍诗词背景,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集中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学生才能表现出强烈的知识求知欲望,主动配合教师,深度学习知识。教师示范带给学生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遇到学习问题,学生才能主动提出困惑。教学中,教师需要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什么场景,平时是否见过这样的工作环境与场景,提问学生是否体验过类似的劳动。实际生活与课本插图是否有一样的场景。提出这些问题,学生课堂注意力被充分调动。学生走进问题的背后,在小组合作中,寻求对方意见以及知识看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炎炎夏日,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家吹空调,可为什么农民却必须进入田地生产,种植粮食。同学们有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文字与场景的配合,在发散性问题中,使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研究。学生深入的想象,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观看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模仿与示范,对古诗所描述的内容建立了深刻理解与印象。
结语
小学时期,语文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情境教育价值,巧妙使用情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背后世界。让学生形成扎实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形成充足的力量,这样学生未来的学习才能足够顺利。
参考文献
[1]张美姣,谢月湘.浅析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求学,2021(28):53-54.
[2]梁娟.小学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2021(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