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语文德育教育

2022-01-08 11:22姜雅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弟子规中华传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主席曾说,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这一点上来讲,实施德育,语文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语文德育最大的特点,和谐而充满诗情画意是语文德育的追求。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语文德育教育。

一、寓德于教(阅读教学)

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表现力。没有枯燥乏味的说理,而是在理解品味文学作品中,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在入情入境中自然显现。

《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的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之所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谆谆教诲,今天读来依然铿锵激昂,振奋人心。当我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重温儒家圣贤哲言,心中便油然升起一种舍生取义、正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人瞬间也变得浊气荡尽、神清气爽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成为一个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打下良好基础。

二、寓德于美(诗文鉴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做一名语文老师是幸福的,带领学生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不仅能接受美的洗礼,而且能够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内心涌动的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比热爱;歧路壮别,王勃高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吟诵“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种昂扬乐观的积极人生态度,可让学生学会直面别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刘禹锡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五柳先生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更是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吟诵赏读,细细品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扩大眼界,陶冶情操。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逐渐积淀成为一种中华传统美德,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中华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在一次风雨袭击之后,所居茅屋被摧毁,诗人扼腕叹息,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只要天下人受到庇护,唯独我个人茅屋被破坏,挨淋受冻,死不足惜。范仲淹《岳阳楼记》脍炙人口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

古诗文的“忧国”因素,不仅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古诗文中“忧国”因素,培养爱国情怀,增强自身的责任感。

三、寓德于境(经典诵读)

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诵读《弟子规》,《朱子家训》等经典作品,意在培养学生以“孝”为主的家庭伦理、以“礼”为主的行为规范、以“信”为主的社会交往准则和以“俭”为主的生活信条。这些是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准则。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现在的学生都是零零后,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对于父母的教导,很多学生不仅不接受,反而会顶撞父母。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很多学生知道以后应该如何对待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我又带领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央视的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温馨的亲子互动深深打动了师生,甚至有小男孩当场站起来说晚上也要回家给妈妈洗脚。

“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遵礼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对尊长非但应该有礼——“疾趋揖”,还必须有节——“长无言,退恭立”,这也在告诫长大后的孩子们:对待尊长,应该既尊重又有节度、分寸;又要有礼而进,知礼而退。对尊长行趋礼是我国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一种礼仪,也是个人修养的一种体现。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是教授《弟子规》时候感触最深的一点,它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在学到这一节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体会过诚实守信带给你的快乐吗?你可有过出言不是信为先的时候呢?一个平时不善言辞的小男孩讲了自己因沉迷网络而对家长撒谎的经历,因为撒谎,不守信,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才幡然悔悟。如今,学习了《弟子规》,想想先人们的教诲,反省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的汗颜。

由此可见,《弟子规》对学生内心的触动还是很大的,语文老师应该抓住这些教育节点,适时恰当地对学生施以德育教育。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朱子家训》中的句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当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时,他们提到了白居易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还提到了学校餐厅提倡的光盘行动。于是,我顺势告诉孩子,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件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因此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当我们离开家或办公室,是否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关滴漏时,我们是否想到先用一只容器把它接下来,然后再请人抓紧修理;当我们要扔掉一张纸时,是否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这样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我们应该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习惯。

《朱子家训》的很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学生既有了深刻的感悟,又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

四、寓德于行(综合学习)

活动是青少年发展的主要途径和载体,《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语文课堂有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方面,根据课本各个单元的活动安排,进行各种如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趣味语文活动等。另一方面,组织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结合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开展具有创造性,形象性,操作性的活动课,让学生怡情益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通过多方面、全方位、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相信学生的道德品质会得到不断提高。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真正达到“文以载道”的目的,也希望我们的学生能从传统美德中汲取养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青少年。

作者简介:姜雅平(1985.1---),女,汉,山東烟台,中学二级教师,汉语言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弟子规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