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冉敬
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 274000
难治性抑郁症是目前临床医学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长时期且不间断的心情低落,悲观敏感,思维缓慢等不良症状并且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是非常容易发生自杀念头〔1〕。这及其危害了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并对其家人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目前对于抑郁症病因的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不可否认的是,抑郁症的产生与患者的心理素质,生理系统,社会环境、遗传、神经内分泌以及患者所遭遇的重大事件等众多方面密切相关〔2-3〕。当前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多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是目前公认的有效地治疗方法,但是对于该治疗手段来说,优质的护理对于患者后期的恢复极为重要〔4-5〕。相关的研究表明〔6-7〕,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可以保证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顺利地进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并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应治疗与护理。因此,本文采取随机对照法进行研究,探讨护患沟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
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护理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难治性抑郁症诊断标准;②符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能耐受;③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并发恶性肿瘤、高血压或入院资料不全者;②近1个月给予其他方法治疗或对本研究可能产生影响者;③合并妊娠期妇女、存在激素、酒精滥用史者。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18~47岁,平均(32.51±2.87)岁;病程1~6月,平均(3.59±1.21)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16例,高中以上8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9~46岁,平均(32.59±2.11)岁。病程1~7月,平均(3.62±1.23)月。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17例,高中以上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难治性抑郁症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适应证、治疗原理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患者入院后常规护理,如因素指导、康复锻炼等,尽可能获得患者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护患沟通。①护理方案制定。护理人员及时核对清楚患者的名称、性别等基本资料,然后用温和且简练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成功的信心,提高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低患者进行慰问,询问患者的身体是否存在不适现象,及时回复患者所提的问题。②沟通方式。医护人员在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说话应具有针对性,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谈话方式与谈话内容。对于患者的问题多给予积极鼓励,具有安慰性的语言,此外医护人员要学会倾听患者的言语,在整个交流的过程要注重眼神情态的交流等。③沟通技巧。①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病程相对较长,不免会产生恐惧、无奈、无助等心理。因此,护患沟通过程中应善于运用相关心理学技能对患者倾诉给予接纳与肯定,善于利用语言沟通、问题重构等技巧给予肯定,对于患者进行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耐心倾听患者,理解患者的情感表达,积极参与患者的对话中,并给予患者语言、情感支持与鼓励,让患者获得更多的关心、照顾。同时,护士给予患者微笑的面孔、眼神的关注、身体微微前倾等,让患者感受重视,提高护理依从性;②善于接纳患者的情绪。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善于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无法准确患者的情感时,积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提高护士的归属感;③非语言沟通。除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外,还应加强患者非语言沟通,配合患者一些细微的动作,善于借助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沟通过程中可以轻拍患者的肩膀,帮助患者整理头发、衣服的,尽可能获得患者的配合。
①认知水平。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w、2 w、3 w及4 w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合计3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佳;②不良情绪情况。让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以此测评患者的心理焦虑与抑郁的状态。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9〕。③满意度。采用医院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分别从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护患沟通方法、护患沟通时间及护患沟通效果进行评估,调查问卷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统计满意病例数。
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1、2、3、4周MMSE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护理后1、2、3、4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1个月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情绪比较(分,
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护患沟通方法、护患沟通时间及护患沟通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n(%)〕
抑郁症又称为抑郁障碍,临床上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严重者可引起悲观厌世甚至伴有自杀企图。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指对患者注射一定剂量的静脉麻醉药与肌肉松弛剂让患者进入麻醉的状态后对其进行定量的电流以刺激患者的大脑,以此借助患者的皮质脑电的发放达到控制换证精神状态的一种物理方法〔11-12〕。但是,由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由于病因、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性,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认识、了解,导致患者治疗满意度较低,预后较差〔13〕。因此,加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过程中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4-15〕。
近年来,护患沟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1、2、3、4周MMSE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护理后1、2、3、4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护患沟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利于患者恢复。根据相关研究发现〔16-18〕,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是保证治疗及护理过程中顺利的重要前提,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可以使患者更加详细的了解具体的治疗及护理环节,进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并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应治疗与护理。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后1个月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较低(P<0.05)。说明护患沟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护理中进行运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减少不良情绪发生。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疾病的困扰,需要长时间进行治疗以减轻病情,但长时期的治疗后若得不到针对性的护理会使患者产生口干,便秘以及视力模糊等不良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9-22〕。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护患沟通方法、护患沟通时间及护患沟通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患沟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但是,由于每一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病因、疾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护患沟通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每一位患者学历、文化背景调整护患沟通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将护患沟通用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降低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