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联合现代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2022-01-08 05:34李爱彬孔永华
大医生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上肢偏瘫肢体

刘 岩,李爱彬,孔永华

(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针灸科,山东 青岛 266200)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患者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其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因此,如何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是临床医护人员的研究重点。现代康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但康复治疗时间长,部分患者难以坚持,效果不甚理想[1]。中医学认为:脑府受损,痰瘀,脉络受阻致肢体阴阳失衡,张弛失调,发为偏瘫。针灸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等作用,在缺血性脑卒中、中风中应用广泛。本研究在现代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5.61±5.24)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8例,脑出血15例;偏瘫侧别:左侧肢体23例,右侧肢体20例。对照组43例,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5.73±5.35)岁;脑卒中类型:脑梗死26例,脑出血17例;偏瘫侧别:左侧肢体24例,右侧肢体19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专家共识中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电脑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②首次发病,且伴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③病情稳定;④视力、听力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等功能障碍;②合并精神障碍或癫痫;③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④存在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⑤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现代常规康复治疗,包括降低颅压,给予营养脑神经及改善脑血液循环治疗,并结合肢体康复治疗,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关节主动与被动训练、坐位及站位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康复治疗时间45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对穴位进行消毒,选穴涌泉、四神聪、三阴交、内关、极泉等穴醒脑开窍,并辨证配穴:风痰阻窍型者加太冲、丰隆、足三里、肝俞等;瘀血阻络型患者加血海、膈俞穴;风阳上扰型患者加心俞、肝俞、太冲、肾俞、太溪等穴位。一次性毫针留针,每隔10 min进行1次提拉捻转,1次/d,6次/周,连续治疗12周。对头皮常规消毒后,选头顶病侧颞前线、额中线、病侧颞后线、中线处,取一次性毫针快速刺入,进针深度约1.2寸,捻转后接通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凯胜电子(惠州)有限公司,CE0120],选取200次/min连续波型治疗,每次留针30 min,1次/d,治疗10 d后中间休息3 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连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肢体功能:参照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3],量表包括上肢、下肢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包括10个维度,33个条目,总分66分,下肢运动包括7个维度,17个条目,总分34分。得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②神经功能: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估[4],包括面肌、语言、意识等8个维度,总分45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血流动力学: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飞利浦超声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213060175,型号:EPIQ CVxi)对患者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和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检测。④疗效:参照全国第六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5]进行判定:基本治愈:治疗后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显效:病残程度为1~3级,治疗后的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40%~90%;有效: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20%~39%;无效:以上标准均未达到。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用(±s)表示,经t检验,疗效用[例(%)]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MA评分、C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肢、下肢FMA评分、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下肢FMA评分、C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肢、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MA评分、C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FMA评分、CS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FMA: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C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

组别 例数 上肢FMA评分 上肢FMA评分 CS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22.65±4.27 46.89±6.84* 17.89±3.21 28.52±3.82* 36.51±4.11 9.34±2.63*对照组 43 22.69±4.35 37.51±5.69* 17.82±3.18 25.39±3.51* 36.47±4.05 15.62±3.45*t值 0.043 6.913 0.102 3.956 0.046 9.493 P值 0.966 0.000 0.919 0.002 0.964 0.000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s,cm/s)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s,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ACA:大脑前动脉,MCA:大脑中动脉,PCA:大脑后动脉。

组别 例数 ACA MCA PCA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31.24±6.04 48.73±8.65* 45.13±6.0861.38±10.08* 33.92±6.17 42.10±8.04*对照组 43 31.09±5.93 42.39±8.07* 45.21±6.1552.64±9.37* 33.86±6.07 37.82±7.37*t值 0.116 3.514 0.006 4.164 0.046 2.573 P值 0.908 0.001 0.952 0.000 0.964 0.01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高发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症是造成人类认知功能障碍、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偏瘫是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脑卒中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神志清楚即可在48 h后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尽可能减轻神经功能受损,促进患者康复[6-7]。

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肢体主动及被动训练、保持良肢位、上下楼梯训练等。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但存在效果因人而异、治疗时间长的缺点。对于部分肥胖患者而言,顺利完成康复训练难度较大,给康复治疗师带来较大压力。中医学将脑卒中偏瘫归入“痿痹”范畴,机体虚弱为其病因,痰淤阻滞为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补其虚、培其本、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原则;且中医还认为“脑为诸阳之会”,任、督二脉均行于此,因此采用头针治疗,可疏通经络气血,调神醒脑;体针取穴以阳明、少阳两经为主,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辨证选穴,可调和阴阳、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评分比较,明显增高,C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提示针灸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与针灸头部穴位和身体穴位,可起到疏通经络气血,调神醒脑的作用,同时可促进中枢神经感觉性输入及运动性输出功能的恢复,重组大脑皮质功能及通路再建,从而改善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CA、MCA和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提示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这也是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改善的重要原因。分析原因是在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可增强脑兴奋性,促使脑部血流量提高,对脑功能重组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最大限度激活大脑运动皮层区,增强患者运动功能的可塑性,并对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显于对照组,证实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现代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上肢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肢体语言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