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
——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批评

2022-01-07 02:20单小曦项雅思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姜子牙

单小曦,项雅思

(杭州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近年来,中国动漫电影行业越发重视对我国古典文学资源的现代开发。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掀起“国漫”复兴热潮,《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相继上映。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哪吒》总票房超50 亿,《姜子牙》总票房达16 亿。这两部动漫电影不仅在票房上获得巨大成功,艺术上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艺术突破表现在,两部作品实现了从古代“封神世界”向现代“封神宇宙”的转型。“封神世界”主要依托《封神演义》一书,其中以神仙、人、妖三族为主体,并存阐教、截教、人道、西方教等神人派系,列365人进入封神榜。以往影视行业在开发“封神世界”时,创作团队虽有立场选择上的不同,但往往不会对世界体系做出明显改动。《哪吒》《姜子牙》主要人物身份也沿袭了《封神演义》的基本设定,但对其具体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颠覆性处理,颠覆了《封神演义》所突出的阐教、截教的对立斗争,转向以人物为主体,构筑出了一个新媒介文艺视野下的“封神宇宙”①“封神宇宙”并非彩条屋提出,创作团队对《哪吒》与《姜子牙》的定位是彩条屋中国神话系列。在影片播映后,观众对其中展现的与《封神演义》相关联又具备独立性的“封神世界”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加上现有的漫威宇宙、中土宇宙、三体宇宙等体系的影响,人们认为《哪吒》与《姜子牙》展现的世界观具有发展为“封神宇宙”的潜力,《哪吒》《姜子牙》也被视为“封神宇宙”系列电影。彩条屋随之将“封神宇宙”体系融入生产,希望从《封神演义》中挖掘出具有现代色彩的“封神宇宙”。。本文以《哪吒》《姜子牙》为考察中心,从数字技术、思想主题、文化与身份认同三个方面阐述“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问题。

一、数字技术的效应:从“封神世界”到“封神宇宙”

本文所说的“封神世界”指代《封神演义》中的世界,“封神宇宙”则为彩条屋系列动漫电影《哪吒》《姜子牙》中蕴含的宇宙体系。从传统“封神世界”到现代“封神宇宙”的转变,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建构作用。数字技术在创作活动、文本本身与审美接受三个方面,为“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赋能。

从媒介文艺学视角看,作为书写—印刷文化语境下古典文学范式中的现象,“封神世界”主要是语言文字符号参与打造的古典封神世界。它的载体形态为书本,是依靠语言符号的表意性与纸质载体媒介的传播形态建构的。其中,语言符号的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表意体系中,“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①[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50—51页。。小说《封神演义》中“封神世界”的种种场景,都是通过汉字符号进行描绘的。纵然读者不能亲眼看见第一回中纣王在女娲宫进香的场面,但通过《纣王女娲宫进香》这个章节名,通过阅读叙述性、描述性语言,通过汉字的能指与所指关系,再结合自身经验,是能够在脑海中联想和想象出五彩金妆的女娲宫以及商纣王进香之宏大场景的。同时,语言符号又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它依托纸媒载体和作为制品媒介的书籍而存在和传播,它们一同助推“封神世界”在人们头脑意识中形成。

相对于古典文学中的“封神世界”,新媒介文艺生产中的“封神宇宙”发生了现代转型,被赋予了中国传统神魔小说之宇宙体系所不具备的诸多新特点,在创作、文本、审美接受方面都有颠覆性转变。

首先,在创作环节,“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推动。《哪吒》与《姜子牙》的制作中,广泛运用了数字拟像技术。“‘拟像’,就字面意思来看,意思是通过某种媒介使事物本身得以显现或成象……到了数字时代,数字媒介已经使拟像影像成为铺天盖地的大众文化、信息和娱乐方式。”②陈琳娜:《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在《哪吒》《姜子牙》的创作过程中,数字拟像技术处于统领地位,这具体表现为CGI 数字建模活动。“CGI 技术通过如3DMAX、Maya、Softimage等相应软件采用多边形或曲面建模、扫描建模、数字绘景等方式完成数字模型建构直到生成影像画面。”③陈琳娜:《数字技术电影美学的当代建构》,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封神宇宙”人物纯动画的拟像建模与《复仇者联盟》(2012)中身穿战衣的钢铁侠不同,钢铁侠是真人表演身体与虚拟数字形象拓展合成的影像身体,哪吒、姜子牙则是纯粹数字仿真技术与程序运算的产物,而非在人类身体上叠加了数字影像。在建模完成后的动作设计阶段,需要真人表演的参与。这不同于上面提到的钢铁侠那种真人表演,而体现为数字拟像与真人演绎的结合,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动作捕捉技术。一般的动画制作都需要专门的动作指导,由于经费限制,《哪吒》在制作中,导演亲自上阵(如图1所示)。

图1 导演饺子在创作哪吒的表演动作④ 《〈哪吒之魔童降世〉幕后创作全纪录》,哔哩哔哩,2021-07-24,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331077.

通过镜头记录与数字技术加工,不断增强哪吒的仿真性,这种以数字拟像为核心、涵盖CGI 数字建模技术和人物动作设计的创作,让《哪吒》《姜子牙》于形式上实现了现代转型。由于数字媒介的使用,《哪吒》与《姜子牙》在场景设计与特效上体现出了不同凡响的一面。如此,“封神宇宙”才能够从传统“封神世界”单一的语言文本创作中超拔而出,在创作方面进行现代转化①《〈哪吒之魔童降世〉幕后创作全纪录》,哔哩哔哩,2021-07-24,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331077.。

其次,影像符号媒介、数字制品媒介助推“封神宇宙”文本实现了现代转型,这是数字技术赋予“封神宇宙”在文本层面的变化与革新。与“封神世界”依赖文字符号和纸媒载体生产形象不同,“封神宇宙”依靠数字技术支撑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符号进行意义的复合生产。姜子牙斩狐妖的场景在小说《封神演义》中仅靠文字符号呈现,读者对斩妖封神的接收依赖于汉字的表意功能。动漫电影《姜子牙》对此的展现,则包含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符号。其中图像符号呈现的包括天牢、静虚宫等物象,姜子牙、九尾、小九、诸神等人物形象,以及九尾反扑众神、姜子牙斩杀九尾等动作过程。图像符号是动漫电影最重要的符号,囊括人物、场景、特效诸多方面,这些往往在同一画面中叠加出现。声音符号分为主导音与背景音,背景音包括但不限于非语言性纯音乐,《姜子牙》中众神的呼喊起初是主导音,但在姜子牙斩妖时转为背景音,这一阶段的主导音为姜子牙与狐妖的对话,其中最关键的两句为“姜子牙,你师尊凭什么代表天命?”“师尊拯救了世间苍生”②电影《姜子牙》,哔哩哔哩,2021-07-24,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35370?bsource=baidu_aladdin.。文字符号最典型的是台词字幕,除此之外还有人物、场景、背景介绍,如“申公豹”“师尊”“静虚宫”③电影《姜子牙》,哔哩哔哩,2021-07-24,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35370?bsource=baidu_aladdin.……它们或以文字式图形出现在影片画面中,或通过字幕附加与图层重叠表现出来。数字技术的强大计算功能使这些符号及其相互复合生产意义成为可能,由此构成动漫电影制品。可见,由影像符号、数字制品作为文本表达的“封神宇宙”,与传统的由语言文本和书本制品承载的“封神世界”完全不同。

“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还体现在审美接受方面。在传统文字阅读语境中,读者阅读《封神演义》建构“封神世界”全靠头脑意识的想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意识,将文字的抽象性二度转换为形象画面,因而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人的意识和思维具有趋易避难的倾向,对于缺乏审美经验和文化素养的读者而言,语言文字很可能为他们的接受活动筑起了一道篱笆,一旦受阻,人们对“封神世界”的想象很有可能停滞甚至终止。数字技术打破了这道篱笆。3D 数字技术为《哪吒》《姜子牙》赋能,给予观众沉浸式体验,形成了完全不同于文字阅读的立体化观影审美接受模式。“人的两眼(瞳孔)之间有一定的距离,3D成像是依靠人的两眼的视觉差产生的。人看到3D 影像,必须让左眼和右眼看到两幅不同的影像,使两副画面产生一定差距,实际上也是模拟实际人眼观看面前景象的情况,从而产生3D 立体效果。”④高子涵、张岳、王银河:《数字及3D电影放映技术》,《电影评介》2014年第4期。《哪吒》《姜子牙》都运用3D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由此观众观影时映入眼帘的不再是“超大屏电视”的大荧幕,而是进入“封神宇宙”世界中,与其中的人物、场景融为一体,这使得受众获得了超真实感受,典型地表现在对打斗情节的体验中。如三头六臂的少年哪吒与化身为龙的敖丙在陈塘关上方的大战,魔丸与灵珠携手对抗天道,自我顿悟的姜子牙与九尾、师尊的殊死搏斗……这些以特效为生产核心、以3D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为播放手段的恢弘场面,让影院观众的感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身体所处空间,随电影播映进入“封神宇宙”之中,直击现场。这与传统“封神世界”相比,减少了观众思维想象二度转换的环节,从而避免了因此环节困难而带来的逼真感流失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说,通过3D 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加强了观众对“封神宇宙”的沉浸感与体验感,树立了观众对“封神宇宙”艺术真实的认同心理,使“封神宇宙”在审美接受上实现了现代转型。①鲍德里亚把这种逼真称为“仿真”“超真实”,将之看作后现代美学生产现象。本文在逻辑上把后现代性也放入现代美学之中加以考虑,因此这里仍使用“现代转型”一词。

二、“封神宇宙”的现代主题

现代性思想主题是“封神宇宙”现代转型的重要表现。动漫电影《哪吒》《姜子牙》中的主人公哪吒和姜子牙展现出了现代个体人生的一体两面。哪吒将生命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展现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外界环境发生的冲突与反抗;姜子牙则从个体人生的自我发现出发,不断在自我内部生成出自我反抗。而从自我出发的外部、内部反抗正是现代性个体人生最为典型的写照。

《哪吒》可以视为个人成长的现代书写。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哪吒既希望保持个人独立,又希望融入集体,但周遭世界不接纳他,他只能与命运抗争。康德认为,自由意志“也就是摆脱了整个自然的机械作用的自由和独立,但它同时却被看作某个存在者的能力,这个存在者服从于自己特有的、也就是由他自己的理性给予的纯粹实践法则”②[德]康德:《康德三大批判精粹》,杨祖陶、邓晓芒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页。。这是康德为现代性主体所做的哲学奠基。哪吒以自由意志为人生支点,既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中寻求社会性成长,又在对天道、命运的反抗中获得人性层面的成长,展现出了现代个体人生的价值。

一方面,哪吒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中寻求社会性成长,从而超越偏见与孤独个体的局限,摆脱自然机械作用而获得意志的自由与独立。个体成长和偏见的冲突是《哪吒》重点表现的一个主题。从灵珠到魔童的转变让陈塘关百姓对哪吒的态度彻底扭转,而初生魔丸形态的哪吒“作恶”,使集体偏见初步形成。生而为魔的哪吒被社会群体所排斥,在偏见作用下陈塘关百姓试图以集体力量控制魔丸。他们反复强调着哪吒的“妖怪”身份。第一次从李府出逃时,面对陈塘关,哪吒充满好奇、欣喜,表现出的是对这个世界的亲近和友好,这在他高兴地接受小女孩邀请和她一起踢毽子的片段中可以看出。直到百姓发现哪吒的“妖怪”身份并表现出偏见、孤立、敌对态度,哪吒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转向失落、愤怒。现代哲学人文学术的主流观念认为,前现代社会中的个体作为集体的一部分,缺乏自我独立意识。而现代社会中的生命个体是建立在个体与集体、自我与他人具有明确界限和区隔基础上的,个体自我无论是从集体中分离出来,还是再次融入集体社会,都是以拥有自由意志和个体独立意识为基础的。传统小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形象,既无自由意志,亦缺乏个体独立精神。他与父亲及周围世界的冲突,是一个中国传统父权文化反抗者的一般遭遇。他的反抗,不过是被父权文化抛弃后所做出的反弹行为,即那里的哪吒从未经历现代性个体觉醒的过程,从未也无力对集体人格和父权文化予以质疑。而最终走向臣服、归顺,更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哪吒》则不同,其中的哪吒形象最耀眼之处在于他被赋予了现代性人格的基础——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外化为个体主义和独立人格。剧作中的哪吒始终坚持他内心自由意志给予的理性法则,坚守个体性,无论是他对充满偏见的社会集体的不妥协,还是追求融入集体的行动,乃至最后为拯救陈塘关而与龙族斗争,都是以这种建立在自由意志基础上的个体主义和独立人格为立足点的。他在个人主体性的成长中追求融入集体,而不是为追求融入放弃了自我和主体性。与此同时,哪吒与陈塘关集体世界的冲突而形成的个人孤独感,也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个映射。

除了与传统的群体文化和集体人格的冲突、斗争外,哪吒的现代性人格还体现在他以个体力量与天道、命运进行抗争,从而获得了人性层面的成长。人性层面个人成长的实现是哪吒现代精神的体现,其归根结蒂仍是自由意志的一种外化。剧作中,压迫哪吒的更为强大的力量来自于无人能够打破的天道,即使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也终将屈服。面对这种力量的压迫,哪吒却怒吼:“我命由我不由天!”并以大无畏的精神、坚强的意志与之抗争。这是哪吒生命中最具华彩的章节,其背后支撑他的仍是主创者赋予他的自由意志。

为了衬托哪吒的现代个体独立性,主创者让陈塘关百姓仍保留了传统社会中的集体人格。以盲人老者、娘娘腔大汉、熊孩子王为代表的陈塘关百姓群体,最初是作为哪吒的对立力量而存在的。他们拥有集体脸谱,不具备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他们少有自己的思想,以集体意志取代了个体表达。他们对魔丸哪吒抱有的偏见,来源于哪吒魔丸的定位与出生时的破坏性举动。面对哪吒的成长,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去思考哪吒的魔丸属性在哪里,直至成为被哪吒拯救的对象时,他们的偏见才发生转变。如果陈塘关没有面临生存危机,也许这种转变还不会发生。此处我们看到了小说《封神演义》中的那个陈塘关,看到了将个人视为集体话语传达者的前现代性集体群像。而正是在他们的反衬下,哪吒的现代性人格才得到了高扬。

动漫电影《姜子牙》的现代性主题主要表现为个体人生的自我发现。电影聚焦姜子牙的人生历程,既展现了他对内心自我的发现,又高扬了他反抗权威和坚持独立人格的精神。

姜子牙的自我发现具有现代意义。其中,包含主体自我寻找和反对权威两个方面。姜子牙斩妖过程中初遇小九,对师尊产生质疑,标志着他开启了自我主体寻找的道路。然而,北海放逐中断了姜子牙的自我寻找之旅。静虚宫大施淫威,试图扼杀姜子牙刚刚萌动的主体意识。不甘屈服的姜子牙毅然离开北海界,再次踏上寻找真相的路途,从而也冲破了主体寻找的停滞状态。与九尾的反复斗争使姜子牙的自我主体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当他发现封神大战是师尊以苍生为借口满足自己统治私欲的真相后,权威、偶像在他心中轰然崩塌。由此,姜子牙完成了从“弟子姜子牙,愿追随师尊,放弃一切,成为一个守护苍生的神”向“用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①电影《姜子牙》,哔哩哔哩,2021-07-29,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35370?bsource=baidu_aladdin.的转变。电影对传统“封神世界”中的宿命论、权威至上、封神榜拜封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质疑,使主题建构获得了鲜明的现代意义。同时,姜子牙的自我发现展现出了个体人生的内部反抗。姜子牙发现自我、建构个人主体性的历程,正是通过自我意识觉醒,冲破“为天下苍生”的虚假价值体系束缚的成长之旅,也是获得现代性个体独立人格的精神之旅。

同时也要看到,在展现现代性个体独立性问题上,这部电影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表面上姜子牙呼唤“愿世间再无流离失所,愿众生再无谎言愚弄,愿天下再无不公”②电影《姜子牙》,哔哩哔哩,2021-07-29,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35370?bsource=baidu_aladdin.,似乎他已经完成了自我发现,突破了宿命论与权威桎梏。但实际上,元始天尊是被他的师父——传统权力等级体制中更大的权威者制服。姜子牙成神的方式是斩断天梯,终结人神联系,但他的质疑与反抗却终止于师尊权威这一层级。他搁置问题,逃避承担更大的责任。以“权威制权威”,并没有打破传统权威价值体系。

三、“封神宇宙”的文化身份认同

彩条屋“封神宇宙”的成功,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与现代主题的展现。而在更深层次上,彩条屋“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还体现在,它是在现代性语境中建构中国文化身份认同的一种尝试,它穿越古典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混杂共生的当代中国,使中国古典文化在全新的形式中被唤醒、重构、激活,使其在现代性语境中发挥出了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的功能。

文化身份认同折射出的是认同主体在文化群体之间作出归属选择和亲疏关系的定向:“文化认同是人们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人们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秉承共同的文化理念、遵循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追求共同的文化理想是文化认同的依据。”①佐斌、温芳芳:《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年第2期。文化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共同指向文化理想,文化理想是文化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乃至民族、国家的共同价值指向。古典文本《封神演义》中的“封神世界”扎根于传统世界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其作为文化产品的传播和认同机制,对“封神世界”的认同,一方面来源于汉语表意符号所展现的文学叙述模式,另一方面来自于其独特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文化理想。从文化理念、思维方式角度看,神仙信仰体系及其文学想象是产生认同的根源。《封神演义》取材于上古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诸多封神榜中的神仙一直是百姓的崇拜对象,哪吒、姜尚等人物在民间信仰中有着重要地位。文化理想层面,《封神演义》的民本思想深厚,主张有条件的、相对的君臣关系对集权的反抗。“封神世界”民本思想展现的文化理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给予百姓追求文化理想的可能性,即在无法超越被统治的状态下,拥护顺天命而行的明君,人们由此建构起对“封神世界”的文化认同。

在现代语境下,《封神演义》很难再仅仅依靠纸本阅读来持续提供鲜活的文化身份认同资源,它需要的是立足当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彩条屋的尝试提供了中国古典传统现代性转换的范例,“封神宇宙”及其未完成性让其文化身份认同的功能被再度激活,跨越个体身份认同到民族文化认同的领域,甚至葆有持续生长的潜能。首先,彩条屋“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仍依托中国古典文学资源。中国古典小说展现的中国神话宇宙纷繁复杂,除了《封神演义》,《西游记》《山海经》《淮南子》《九歌》等书都有其独特的神话体系,这些神话体系世代传承,互相独立又交织杂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神话世界总体。《哪吒》《姜子牙》从中衍生、改编,最终形成“封神宇宙”,其中部分人物、场景、背景与传统的“封神世界”一脉相承,透过《哪吒》与《姜子牙》,人们能够回忆起潜藏在这个全新宇宙体系下的传统中国文化,涉及到历史人物、文学著作、历史典故、名物制度、图腾象征等方方面面,这些是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哪吒》《姜子牙》的成功,在动漫影视界古典文学资源的现代转型中扬起旗帜,为人们从古典文学精神中建构文化认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其次,传统“封神世界”及其背后的神仙信仰在现代虽有所削弱,却仍有民间基础,与此相关的故事通过书籍、影视等形式持续传播,仍被保存于国人内心。同时,这种文化身份认同机制在彩条屋的重构中滤去了纯粹的宗教信仰及迷信的部分,成为一个充满现代气息和人情味的“封神宇宙”。电影中哪吒不是完全孤立的存在,他拥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支撑。可见,人们对传统“封神世界”及其神仙信仰的接受方式已转变为依托现代人道主义的情感联系。第三,对“封神宇宙”的文化身份认同离不开文化理想的助力。传统“封神世界”展现的文化理想仍局限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从现代的眼光回看,其中传统的民本思想实际没有超越封建话语的规约。现代“封神宇宙”作为文艺性宇宙体系,弥漫的是基于现代语境的文化期待,从中展望和谐、自由、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的现代社会价值。封神题材作为中国本土的传统神话题材,是独特的中国文化表达,由此,人们对“封神宇宙”的期待和认同,扎根于国人心灵深处被现代生活所遮蔽、隐而未显的封神文化情结。

“封神宇宙”已然延伸至民族国家的文化身份认同。民族身份认同首先需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封神宇宙”从影片取材、时空背景、画面审美、主题意蕴等方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华民族”成为明确的认同主体。“封神宇宙”以动画电影的形式,讲述的是依托古典的现代中国故事。“封神宇宙”不仅仅是哪吒、姜子牙个人故事的集合,它更是一种“中国故事”的新讲法,会在观众心中播下中华民族故事于现代动漫电影叙事可能的种子。当下,“国漫”一直被追问究竟应该“民族化”还是“国际化”的问题。“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表现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基础的动画创作模式,而‘国际化’则是以国际流行文化(尤其是美、日等动画强国的文化)和现当代文化为基础的动画创作模式。”①宁翔:《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电影文学》2016年第19期。“封神宇宙”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以“民族化”为制作核心,囊括背景、情节、人物、对话、审美、主题诸多方面,同时不刻意回避“国际化”,在技法、图像、叙事等方面适当借鉴,由此,“封神宇宙”是以民族为出发点,以“国际化”技术助力赋形“民族化”内核,面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封神宇宙”系列电影作为中国故事需要的是在异域文化语境中检验自身的文化吸引力。在电影推出海外版的过程中,在具体的台词翻译等细节处,中国观众通过网络,提出保留中国元素的要求。《哪吒》传出出海放映消息时,网上即刻掀起关于电影台词翻译问题的讨论,人们对哪吒的粗话、太乙真人的“川普”等饱含民族特色的台词翻译反响强烈,要求保留其中的中国特色,也就是保留“封神宇宙”人物的中国性,地方方言、太极八卦、术法道理、战后安抚情怀等细节,让观众感受到影片所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过去与现在。当人们在出海的《哪吒》《姜子牙》中辨认出蕴含着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性细节时,身份认同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这种跳脱出国内语境的自我认同,即是在国际话语和异质性文化中确立现代性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结 语

综上,透过《哪吒》与《姜子牙》,我们可以看到彩条屋对“封神宇宙”现代转型的尝试。从传统“封神世界”到现代意义上的“封神宇宙”,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创作、文本、审美接受方面均给予“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以助力。同时,主题意蕴是“封神宇宙”现代转型的突出体现,《哪吒》与《姜子牙》在个人成长、自我发现等方面对“封神宇宙”的现代主题都进行了阐述。“封神宇宙”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离不开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认同,“封神宇宙”是现代中国人构建中国文化认同以及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当然,处于初创期的“封神宇宙”,不可避免地也会存在诸多局限,但总体上看,“封神宇宙”的现代转型在新媒介文艺勃发的当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姜子牙
乌尔善 封神U23,制造新惊喜
七月,票房“封神”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走下神坛的姜子牙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