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忍耐和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2022-01-07 12:50滕丽美邓建军沈鹏飞
四川精神卫生 2021年6期
关键词:负性问卷效应

滕丽美 ,邓建军 ,沈鹏飞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2.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北京 100190;3.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通信作者:邓建军,E-mail:1583481983@qq.com)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不仅危害人们身体健康,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1-2]。对大学生群体而言,疫情期间的隔离、封闭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心理缺失感、失控感、无助感,并影响其社会适应水平[3-4]。社会适应主要反映个体与社会环境和谐、平衡的动态关系[5-6]。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来看,在COVID-19疫情压力条件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生态系统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7-8]。因此,为应对COVID-19疫情压力,大学生应积极利用自身心理资源和外界资源,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根据应对资源理论,个体具有的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缓冲压力的消极影响[9],更好地应对负性生活事件,进而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10-11]。COVID-19疫情的暴发性、危害性、传染性,加剧了大学生应激反应[2],社会支持正是通过外部路径增强大学生应对能力,进而促进其社会适应水平的提高。此外,忍耐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功能[12-13]。忍耐既表示稳定的个性特质,类似于心理弹性、韧性;又表示动态的心理过程,类似一种应对策略[13]。研究表明,忍耐与社会适应水平呈正相关,忍耐有助于降低个体因应激事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14]。目前,尚缺少将外界资源中的社会支持和自身资源中的忍耐进行整合的研究。为此,本研究考察COVID-19疫情压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忍耐和社会支持在其间的中介效应,并揭示忍耐和社会支持不同的作用效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于2020年3月20日-4月20日选取3 300名大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3 21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5%。大学生年龄17~24岁[(20.78±1.46)岁];男生741人(23.0%),女生2 478人(77.0%);生源地:城镇1 266人(39.3%),乡村1 953人(60.7%)。所有问卷均为匿名填写。

1.2 评定工具

采用王佳丽等[4]编制的新冠肺炎疫情压力问卷评定大学生的主观疫情压力水平。该问卷共8个条目,采用1~5分5点计分,评分越高表示主观感受到的疫情压力越大。本研究中,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95。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较好,χ2/df=3.214,P<0.01,CFI=0.956,TLI=0.967,RMSEA=0.048。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Social Adaptation Inventory,SAI)评定大学生社会适应水平[15]。修改部分项目以符合新冠肺炎疫情实际。该量表共20个条目,总评分越高,表示社会适应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87。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较好,χ2/df=2.458,P<0.01,CFI=0.946,TLI=0.935,RMSEA=0.056。该量表有良好的信效度。

采用肖水源[16]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情况。SSRS共10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本研究中,该量表各维度 Cronbach’s α 系数分别为 0.775、0.767、0.78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df=1.327,P<0.01,CFI=1.000,TLI=1.000,RMSEA=0。

采用邓建军等编制的忍耐问卷(Patience Ques⁃tionnaire,PQ)[17]。该问卷共 18个条目,包括坚韧、宽容、韧性3个维度。本研究中,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66、0.817和0.825。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χ2/df=2.565,P<0.01,CFI=0.966,TLI=0.967,RMSEA=0.049。

1.3 评定方法及质量控制

采用自陈式问卷法收集数据,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偏差效应。于是,在研究程序上通过系列方法进行控制,例如匿名方式填写、选择信效度较高的量表或问卷、问卷项目随机排列等措施。此外,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共同方法偏差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数据中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7个,第一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的17.57%,小于40%的临界标准,所以不存在显著的共同方法偏差效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变量以(xˉ±s)表示,采用Pearson方法进行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SS 22.0中的Process插件对忍耐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采用Bootstrap 2000进行路径效应检验。

2 结 果

2.1 各量表评定结果

3 219名大学生COVID-19疫情压力问卷评分为(2.23±0.94)分,PQ评分为(3.71±0.82)分,SSRS评分为(2.98±0.74)分,SAI评分为(0.52±0.65)分。

2.2 相关分析

大学生COVID-19疫情压力问卷评分与PQ和SSRS评分均呈正相关(r=0.297、0.229,P均<0.01),与 SAI评分呈负相关(r=-0.430,P<0.01);PQ 和SSRS评分与SAI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4、0.283,P均<0.01),PQ评分与SSRS评分呈正相关(r=0.271,P<0.01)。见表1。

表1 相关分析(r)

2.3 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SPSS 22.0中Process(model 6)插件进行中介模型分析,其中介效应通过Bootstrap方法进行检验,样本量选择2 000,当95%CI不包括0时,表示中介效应显著。

疫情压力到社会适应的直接路径显著(β=-0.226,P<0.01,95%CI:0.197~0.255),并且忍耐的间接路径(β=0.049,P<0.01,95%CI:0.039~0.062)、社会支持的间接路径(β=0.016,P<0.01,95%CI:0.009~0.025)均显著。见表2。此外,忍耐在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社会支持在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见图1。

表2 忍耐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图1 忍耐和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模型

3 讨 论

本研究中,COVID-19疫情压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具有显著的负性影响,即大学生感知的疫情压力较高,其社会适应水平越低。此结果反映了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影响社会适应水平[10]。可能的原因如下:个体应对负性生活事件需要运用心理资源,当负性事件压力增加必然导致个体心理资源减少,进而发生适应障碍[18];当负性事件发生时,个体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其策略的有效性影响应激后果,若策略不当或应对不良,容易导致大学生社会适应障碍[19]。此外,疫情期间,由于各种防控措施,如隔离、封闭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平衡受到冲击,产生心理应激反应[2,4],其中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较大。疫情压力作为一种应激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紧密相关,并显著影响其社会适应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忍耐和社会支持在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疫情压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忍耐和社会支持起到缓冲作用,大学生忍耐能力或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则越能降低疫情压力的不良影响,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即忍耐作为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有利于大学生应对负性生活事件[20],更是体现了忍耐类似“心理弹性”“韧性”的积极品质和功能[12-13]。同时,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部分缓解疫情压力带来的负性影响[4,14],提示社会支持在负性事件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缓冲生活压力事件的负性影响,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外部应对资源,以降低疫情压力的负性影响[2]。当个体具有良好的内部心理资源或外部社会支持系统时,更有助于个体与环境和谐相处,进而处于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21]。

此外,本研究表明,忍耐对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关系的中介效应较社会支持更明显,说明个体内部心理资源在应对疫情压力中的作用更大,反映了忍耐具有情绪调节的积极作用。基于资源保护理论,个体倾向于努力获取、维持和培育对自身有益的资源并竭力避免自身资源因威胁而损耗[13,20]。因此,在疫情压力下,大学生应积极获取个体的应激资源,尤其是内在的心理资源。当个体主动采用忍耐应对策略,并处理好个体与环境、人际和自我的关系时,可能有助于促进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升社会适应水平,达到个体心理-社会协调状态。

综上所述,COVID-19疫情压力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具有负性影响,且忍耐和社会支持在疫情压力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忍耐较社会支持更能抑制疫情压力对社会适应的消极影响。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①研究对象为大学生,此结果对其他群体的外部效度仍需进一步验证;②忍耐既有人格特质静态属性,又有应对策略动态属性,如何进一步区分忍耐这两种属性的作用机制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③本研究为横向研究,虽然忍耐与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具有保护效应,但其长效机制如何,仍有待将来继续探讨。

猜你喜欢
负性问卷效应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问卷大调查
偶像效应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