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辉恒
开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开平 529300
肥胖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亚急性炎症状态。肥胖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成正比,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它也与非代谢性疾病有关,如哮喘、老年痴呆症和一些癌症。目前,肥胖型2型糖尿病尚无临床诊断,但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伴有肥胖[1]。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肥胖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2]。肥胖时,胰岛素抵抗会导致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升高;同时,肥胖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3]。糖尿病临床分类一般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超重,因此,有人称2型糖尿病为肥胖症,也有人称肥胖症为肥胖型糖尿病[4]。当肥胖的人患上糖尿病时,是由胰岛素的相对缺乏引起的,因为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5]。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把饮食控制和减肥放在治疗的首位,并通过适当的运动和严格的饮食管理,使患者的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逐渐达到理想状态。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该研究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36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情况。现报道如下。
选取肥胖型糖尿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6例。研究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53~82岁;BMI 25~38 kg/m2。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3~82岁;BMI 25~38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均采取健康宣教、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等常规糖尿病基础疗法。
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1)治疗,口服,起始剂量为0.5 g,2次/d,餐前服。视个体情况渐加量至0.5 g/次,3次/d。
研究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国药准字J20110026)治疗,二甲双胍用法同对照组,利拉鲁肽起始剂量为0.6 mg/d。至少1周后,剂量应增加至1.2 mg,注射1次/d。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显著:血糖恢复正常值;改善:血糖下降;无效:血糖没有变化。比较超氧化物歧化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氧化应激指标。比较两组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血脂指标。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研究组LDL、TG、TC、SOD、GSH-PX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LDL、TG、TC、SOD、GSH-PX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LDL(μmol/L)治疗前治疗后5.35±1.07 5.16±1.11 0.739 0.462 2.53±0.45 3.26±0.53 6.300<0.001 TG(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2.35±0.37 2.26±0.36 1.046 0.299 0.98±0.15 1.71±0.43 9.618<0.001 GSH-PX(pg/mL)治疗前 治疗后52.25±8.93 52.56±8.55 0.150 0.881 71.12±5.14 60.93±7.28 6.861<0.001 TC(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6.31±1.46 6.44±1.65 0.354 0.724 3.61±0.42 4.95±0.66 10.277<0.001 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232.31±30.46 236.44±30.65 0.574 0.568 442.61±80.92 300.95±52.66 8.804<0.001
研究组血糖水平、HbA1c、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HbA1c、HOMA-IR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HbA1c、HOMA-IR比较(±s)
组别研究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2 h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4.93±0.56 5.02±0.48 0.732 0.467 1.24±0.39 3.51±0.58 19.487<0.001 12.26±3.15 12.09±3.11 0.230 0.818 6.24±0.86 9.95±1.03 16.589<0.001 16.26±3.13 16.13±3.14 0.176 0.861 7.24±0.86 13.95±1.03 30.004<0.001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9.46±2.42 9.45±2.43 0.018 0.986 6.18±1.13 8.69±2.38 5.716 0.000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为44.44%(16/36),改善为44.44%(16/36),无效为11.11%(4/36),总有效率为88.89%(32/36)。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为27.78%(10/36),改善为41.67%(15/36),无效为30.56%(11/36),总有效率为69.44%(25/36)。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其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6]。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效率下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降血糖作用,进而导致糖代谢异常或血糖显著升高[7]。这部分患者在肥胖症患者中更常见,对于肥胖型糖尿病,简单的理解是患者有两个代谢问题,即肥胖和糖尿病[8]。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为24 kg/m2左右,而2015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肥胖发病率高,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更为常见[9]。肥胖常在2型糖尿病发病前出现,如果不及时诊治,可引起消瘦及各种并发症或伴发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10]。大多数肥胖型2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这意味着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抗体,从而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功能[11]。在治疗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药物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口服药物更重要,比如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12]。一些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减肥,而一些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提高糖利用率的口服药物足以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治疗是相当令人满意的。肥胖与糖尿病相互影响,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胰岛素或减重治疗。
该次研究中,研究组血糖水平、HbA1c、HOMA-IR低于对照组(P<0.05),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显著。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和作用。二甲双胍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抑制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13]。二甲双胍已被发现可以改善血脂,增加纤溶系统的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这被认为有助于延缓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此外,二甲双胍对肥胖患者的减肥也有一定效果。利拉鲁肽是一种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它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提高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14],降血糖效果确切。还能通过延缓胃排空,抑制大脑中枢的摄食中枢,抑制食欲,增加饱腹感,从而达到减肥作用[15]。此外,还具有降压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质量,达到综合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糖、HbA1c、HOMAIR等水平,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氧化应激,具有临
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