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研究

2022-01-07 04:06:26林剑璜卢贞徐牡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肝素钠微量白蛋白

林剑璜,卢贞,徐牡丹

福建省立金山医院药学部,福建福州 350028

现阶段糖尿病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截至到2018年年末,糖尿病的患者人群数量约为4.3亿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会引发肾脏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属于微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包括肾小管与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等,最终引发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后果。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受到一系列临床指标的影响,与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密切相关,所以在当前临床治疗中,改善血脂、血糖等成为延长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常见方法[2]。该院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厄贝沙坦与低分子肝素钠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为深入了解联合用药方法的临床疗效,该文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74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接收的7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入院顺序对患者平均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7例,男/女=22/15;年龄43~72岁,平均(55.86±8.23)岁;糖尿病病程3.4~7.5年,平均(5.83±1.67)年。对照组患者37例,男/女=20/17;年龄41~73岁,平均(55.79±8.41)岁;患者糖尿病病程3.1~7.8年,平均(5.79±1.7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供的标准;②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③得到医院伦理的支持;④年龄≥18周岁者;⑤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⑥患者对随访的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并发症患者;②参与该次研究前30 d内出现频繁血糖波动等情况;③电解质异常患者;④合并恶性肿瘤、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疗效的病症者;⑤参与该次研究前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⑥妊娠以及哺乳期者;⑦患者在随访期间失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厄贝沙坦(国药准字J20171089)治疗,0.15 g/次,1次/d,连续用药两周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增加用药量,最高为0.30 g/次,1次/d。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国药准字H20140281),4 250 IU次/d。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8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判断标准:显著改善:治疗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一般有效: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症状有进一步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②记录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包括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以及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③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统计白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④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做为期1年的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贫血、感染、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再入院率以及病死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较

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较(±s)

组别尿微量白蛋白(mg/L)治疗前 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mg/(g·Cr)]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241.05±40.71 241.19±40.62 0.029 0.582 181.74±23.52 200.12±20.39 42.306 0.001 223.67±19.86 223.50±18.63 0.006 0.471 173.09±16.38 197.61±16.75 34.683 0.003

2.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的血脂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但组间比较证实,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要进一步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s),mmol/L]

表3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变化[(±s),mmol/L]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TG治疗前 治疗后2.85±0.43 2.79±0.42 0.306 0.527 1.20±0.18 1.79±0.16 10.305 0.019 TC治疗前 治疗后LDL-C治疗前 治疗后6.03±1.26 6.11±1.21 0.729 0.632 3.34±0.52 4.98±0.43 7.551 0.023 5.23±0.76 5.19±0.66 0.329 0.488 3.41±0.29 4.28±0.31 6.638 0.008 HDL-C治疗前 治疗后0.98±0.19 0.95±0.15 0.219 0.426 1.43±0.12 1.19±0.13 13.622 0.038

2.4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两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期12个月的随访显示,观察组患者预后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的远期疗效满意,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相关炎症指标证实,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的炎症指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ng/L]

表5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ng/L]

组别TNF-α治疗前 治疗后IL-6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142.63±18.42 141.98±19.03 0.007 0.863 79.82±8.43 95.06±8.22 13.325 0.008 60.73±4.45 60.32±4.61 0.342 0.193 38.49±2.04 49.56±2.15 8.063 0.001

2.6 两组患者药物安全性比较

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药物安全性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被认为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居民医疗卫生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血糖控制,虽然血糖控制满意,但是依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会造成患者肾脏结构改变,造成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并引发肾小球硬化等一系列问题[3-4]。而在临床治疗中,通过阻断RAAS对尿蛋白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干预,已经成为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加之人体肾脏中存在大量的微血管,对氧化损伤十分敏感,所以在疾病发生之后,可以在疾病的多个阶段发现肾脏损伤的出现,在临床治疗中,必须要针对患者病情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对策[5-6]。

该次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后,观察组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5)。从药理作用来看,厄贝沙坦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常见药物,被证实对于改善患者血压、血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患者的肾功能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7]。同时低分子肝素钠作为一种抗血栓剂,具有更强的抗凝作用,可阻止肾损害的发生[8]。作为一种科学的用药方案,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保护患者肾脏的同时,也能阻止肾脏损伤的发展,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9]。同时,该文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为(181.74±23.52)mg/L、(173.09±16.38)mg/g·Cr,TG、TC、LDL-C、HDL-C分别为(1.20±0.18)、(3.34±0.52)、(3.41±0.29)、(1.43±0.12)mmol/L,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低分子肝素钠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可以加快血管基底膜阴离子的重建,因此随着患者治疗时间的推移,蛋白漏出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随着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可以进一步调节血脂,改善临床症状[10]。除此之外,在国外文献上也有低分子肝素钠改善患者血脂的报道,患者在接受该药物治疗后,可见TG与TC水平明显下降[11-12]。同时根据文献的调查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水平要明显高于无肾病患者[13],其原因可能为:IL-6等炎症指标在肾小球细胞中的表达,受到STZ诱导作用的影响,随着疾病的发展,IL-6的表达程度越明显,这可能与尿白蛋白排泄有关。在该次研究中证实观察组患者的炎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联合用药是改善尿白蛋白排泄等症状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有研究指出,IL-6会进一步调整内皮细胞通透性,并且系膜细胞的增殖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肾损伤情况[14-17]。该文结果显示患者的IL-6水平明显改善,且TNF-α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改善,这一结果提示联合用药的疗效满意。其次,两组药物的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低分子肝素钠的用药安全性有关,该药物在皮下注射期间,生物利用度约为100%,并且经由肝脏代谢,经尿液排除,基本不会在人体中停留,因此可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最后在对两组患者做长达一年的随访后,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单一的用药方案相比,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钠的远期疗效更理想,其原因可能与联合用药保护患者肾脏功能、促进尿蛋白等指标改善等有关,再加之药物有较高安全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依从性,保障临床治疗目标的实现。曾林源等[18]以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厄贝沙坦的临床疗效后,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4.74%,高于对照组,这与该文的研究相同。该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所选患者的数量减少,且均为该地病例,临床治疗效果可能受到地域因素的限制而限制其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厄贝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满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要求,该用药方案的安全性高,可以促进患者康复,该文研究证明,联合用药方法已经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的各项炎症指标,弥补传统治疗方案的不足,具有科学性,应该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肝素钠微量白蛋白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12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白蛋白不可滥用
祝您健康(2014年9期)2014-11-10 17:29:39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