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萍
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眼科,江苏徐州 221116
临床上根据眼底改变情况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分为六期、两大类。Ⅰ期:微血管瘤,出血;Ⅱ期:微血管瘤,出血并有硬性渗出;Ⅲ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以上Ⅰ~Ⅲ期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Ⅴ期:机化物增生;Ⅵ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以上Ⅳ~Ⅵ期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该阶段患者的新生血管尚未形成,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以视物模糊为主[1-2]。临床研究指出,对于该阶段的患者,加强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进一步发展为增殖型视网膜病变,同时可降低患者失明的风险。因此,积极地治疗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代医学对于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3]。中医对该疾病研究多年,认为血虚络阻是其主要病机,宜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4]。为此选取2020年5月—2021年7月84例该院诊治的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探究实施活血化瘀法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84例该院诊治的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2~73岁,平均(59.62±2.35)岁;糖尿病病程2~13年,平均(6.02±2.83)年。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54~75岁,平均(60.05±2.46)岁;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6.12±2.05)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②经中医诊断符合血虚络阻型的患者;③自愿进行临床研究,且能够配合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由于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患者;②存在青光眼、白内障、近视眼等其他眼科疾病的患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④合并眼部手术治疗史的患者;⑤存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禁忌证的患者;⑥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
两组均行基础治疗,包括血糖控制、血脂调节、血压控制等。同时指导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国药准字H20080288)进行治疗,0.5 g/次,3次/d,口服。观察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的同时给予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汤剂内服,组方:葛根颗粒15 g、地黄颗粒15 g、制川乌颗粒15 g、茯苓颗粒15 g、丹参颗粒20 g、红花颗粒6 g、煅石决明颗粒24 g、黄芪颗粒15 g、炒白术颗粒15 g、当归颗粒10 g、白芍颗粒10 g、麦冬颗粒15 g、制吴茱萸颗粒15 g、三七粉颗粒3 g。开水冲服、1剂/d,免煎,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①治疗效果: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到未发病前的水平,眼底出血、渗出吸收完全,荧光渗漏消失;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提高>2行,眼底出血、渗出吸收完全,荧光渗漏消失;有效:患者的视力提高>1行,眼底出血、渗出吸收部分,荧光渗漏明显减轻;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活动在1行以内,眼底出血及渗出未见明显变化,荧光渗漏未见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5]。②中医症状积分: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其视物昏花、目睛干涩、五心烦热、气短懒言等中医症状程度进行评估,每项评分范围均为0~3分,积分越高表明患者所对应的症状越严重[6]。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指标: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④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两组治疗前的视物昏花、目睛干涩、五心烦热、气短懒言等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
组别视物昏花治疗前 治疗后目睛干涩治疗前 治疗后五心烦热治疗前 治疗后气短懒言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1.87±0.36 1.83±0.35 0.516>0.05 1.19±0.27 1.58±0.31 6.148<0.05 2.10±0.42 2.09±0.41 0.110>0.05 1.32±0.30 1.81±0.34 7.003<0.05 1.95±0.40 1.92±0.36 0.361>0.05 1.31±0.29 1.74±0.33 6.343<0.05 2.14±0.43 2.13±0.42 0.107>0.05 1.39±0.31 1.83±0.34 6.197<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微血管瘤数量少于对照组;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黄斑水肿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指标比较(±s)
组别微血管瘤数量(个)治疗前 治疗后出血灶面积(PD)治疗前 治疗后渗出灶面积(PD)治疗前 治疗后黄斑水肿面积(PD)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18.67±2.54 18.32±1.97 0.705>0.05 8.14±1.63 14.39±1.47 18.453<0.05 3.15±0.39 3.13±0.32 0.256>0.05 1.68±0.13 2.14±0.26 10.255<0.05 2.98±0.24 2.97±0.28 0.175>0.05 1.04±0.15 1.89±0.20 22.034<0.05 2.88±0.27 2.87±0.31 0.157>0.05 0.97±0.13 1.35±0.18 11.091<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2)对照组(n=42)t值P值10.19±0.91 10.17±0.87 0.102>0.05 8.04±0.72 8.89±0.86 4.911<0.05 6.29±0.81 6.28±0.84 0.055>0.05 3.96±0.37 4.78±0.46 9.001<0.05 3.59±0.35 3.60±0.41 0.120>0.05 2.15±0.29 3.09±0.26 15.640<0.05 3.82±0.39 3.81±0.40 0.116>0.05 2.64±0.26 3.19±0.31 8.809<0.05
DR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属于微血管病变。目前,临床对于DR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长期慢性高糖血症是引起该病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慢性高血糖所引起的一系列生化功能代谢异常在DR的发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7-8]。临床根据其病程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背景型和增殖型。其中背景型DR属于病变初期,处于该阶段的患者病情尚且较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视物模糊,但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眼底新生血管形成,就会进入增殖期,从而发展成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阶段患者的病情较重,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玻璃体积血,甚至是牵拉性视网膜脱落,失明,危害极大。因此,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病初期,即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阶段,对患者开展积极地临床治疗,防止其病情进一步恶化,是挽救患者视力健康,降低失明风险的关键[9-10]。
中医对该疾病有深入的研究,中医认为“瘀血内停阻滞脉络”是该疾病的主要病机,因此,对于DR的治疗,中医认为需从活血化瘀入手,方为对症[11-12]。该次研究中,以中医活血化瘀法对这类患者进行治疗,方用葛根、制川乌、地黄、茯苓、丹参、红花、煅石决明、黄芪、炒白术、当归、白芍、麦冬、制吴茱萸、三七等,方中诸药合力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明目的功效,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方中所用黄芪具有消肿利水、生阳补气的效果。且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血糖、降低血压的功效,对糖尿病患者大有裨益;同时黄芪还可以改善毛细血管脆性,抗血小板聚集,从而对视网膜微循环障碍产生良好的改善作用[13]。方中葛根具有扩张血管活血之功效,且葛根还能有效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方中白芍具有补血止痛之功效,它含有天然抗炎成分:苷类和酚类物质,能消除人体的多种炎症,有保护心血管系统、调节免疫系统、抗炎、抗氧化活性的效果。方中红花有活血化瘀、疏通血脉、止痛消肿之功效,有改善血液流变学,修复和保护毛细血管的作用[14]。方中的地黄具有通血脉的功效,而地黄中所含的梓醇,具有降血糖,纠正糖代谢紊乱、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在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进展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煅石决明有明目益睛之功效,适合视物昏花、目赤翳障的患者。麦冬皂苷是麦冬的主要成份,能够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降低血糖。方中的丹参具有破宿血、补新血的功效,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方中三七具有止血散瘀、活血降压、抗炎扩血管等功效[15-16]。
该次研究中,应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背景型DR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2.86%,显著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64.29%(P<0.05)。这与张新彦等[1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高于对照组的63.33%。这一结果也充分表明了,中医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法治疗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显著,可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