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妹,戴蕾,林梅蓉
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发生率高,老年人是主要发病群体,患者一旦诱发2型糖尿病,往往要终身治疗。中老年群体是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群体,患者常见表现是多饮多食、体重降低,若患者对疾病不重视,并未在生活中合理饮食,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增高,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几年,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次不断增加。现阶段,2型糖尿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并未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总体上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2]。中医治疗糖尿病历经千年,已经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西医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为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方法具有必要性。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本虚标实”,在虚证的影响下,患者机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3]。对此,该文选择该院2019年2月—2021年4月纳入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纳入的12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法对患者分组,两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1~71岁,平均(58.34±4.64)岁;病程1~20年,平均(10.01±2.02)年。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2岁,平均(58.41±4.03)岁;病程1~19年,平均(10.21±2.31)年。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在临床上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患者具有完善的资料;同意参与该研究。
排除标准:资料不全面及不同意该研究者;精神或者心理疾病者。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干预。①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及医嘱为患者注射胰激肽原酶,或者告知患者口服降糖药的方法。②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认识到2型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指导患者生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导患者按摩或者泡脚,饭后适当地运动[4]。③心理疏导:多数患者在疾病影响下,容易发生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积极鼓励患者,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④饮食指导:通过饮食指导,让患者合理饮食,告知患者食用清淡食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食用高脂肪及高糖分的食品,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禁忌烟酒[5]。⑤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检测神经功能的方法,保证患者对疾病知识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光谱治疗仪及理疗仪器为患者展开康复护理,30 min/次,1次/d,通过仪器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通过现场演示方式,指导家属按摩方法,鼓励家属在患者睡前进行按摩,从而改善患者血运状态。
观察组:基于西医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干预。①中药熏洗:选择白芷、海风藤、络石藤、细辛、桑枝、红花、川芎、当归、防风,根据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情况加减用量,将药水煎煮,药液成形后,熏洗患者双下肢,熏洗时间为40 min/次,药液温度保持事宜的状态,在熏洗过程中,药液温度降低,适当加入热水[6]。在熏洗后,将少量药液涂抹于患肢,熏洗后让患者处于休息状态,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患肢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②针灸:选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外关等穴位,利用30号1.5寸毫针,以平补平泻方法进针,进针后在针刺上悬挂艾灸条,温针灸30 min/次,1次/d。③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分析患者情志特征,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针对情志郁结患者及时完成心理疏导,告知患者“郁气解病征消”的原理,使患者多处于愉悦的状态下,以免患者病情加重[7]。在情志护理过程中,引入健康教育内容,让患者认识中医护理方法,患者掌握中医护理的意义,并积极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通过社会活动转移患者注意力,有效调节患者情志。④饮食护理:在中医护理中,饮食护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中医饮食疗法的原则是少食、清淡、禁忌辛辣、油腻食品。针对血瘀气虚者,在饮食中适当增加活血益气食品,常见食品是山药。针对血瘀寒凝者,适当增加肉桂及茴香,从而达到温经通络的效果。针对血瘀阴虚者,在食物中增加百合及木耳、银耳等,达到化瘀滋阴的功效。针对肝肾亏虚者,在食物中增加甲鱼及枸杞等,达到滋阴补肾的效果[8]。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估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传导速度值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良好。②对比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包括患肢感觉减退及麻木、疼痛等,总计48分,分值低则表示患者症状减轻[9-10]。③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包括SDS及SAS评分,SAS(焦虑)评分中,临界分值为50分,超过50分表示患者发生焦虑症;SDS(抑郁)评分中,临界分值为53分,超过53分表示患者发生抑郁症,分值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严重。④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包括餐前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⑤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其中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社会关系、躯体疼痛,每个项目中含有20个子项目,每项评分为100分,分值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指标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5.31±3.12)m/s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6.33±4.02)m/s,对照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39.15±2.45)m/s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7.34±3.02)m/s,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s),m/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s),m/s]
组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护理前 护理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36.41±2.41 36.11±2.34 0.691 0.490 39.15±2.45 45.31±3.12 12.028<0.001 35.31±3.85 35.16±3.02 0.237 0.812 37.34±3.02 46.33±4.02 13.849<0.001
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及麻木、感觉减退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疼痛护理前 护理后8.41±1.51 8.34±1.02 0.278 0.780 6.64±1.02 3.01±0.75 22.209<0.001麻木护理前 护理后8.31±1.45 8.45±1.25 0.566 0.572 7.41±1.51 4.34±1.02 13.050 0.000感觉减退护理前 护理后9.34±0.31 9.43±0.25 1.750 0.082 8.41±1.71 5.13±1.11 12.462<0.001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分]
组别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49.41±3.02 49.31±3.13 0.178 0.859 46.25±3.85 40.31±3.02 9.403<0.001 49.25±3.11 49.38±4.02 0.198 0.843 45.34±3.74 38.36±4.02 9.846<0.001
护理前,对照组FPG及2 hPBG水平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PG及2 hP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FPG护理前 护理后2 hPBG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9.85±2.02 9.41±2.13 1.161 0.248 7.63±0.85 5.36±0.74 15.602<0.001 12.71±1.22 12.76±1.65 0.188 0.850 7.89±1.02 6.13±1.33 8.133<0.001
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生理职能 心理职能 社会关系 躯体疼痛对照组(n=60)观察组(n=60)t值P值51.22±5.02 61.36±5.55 10.495<0.001 53.01±4.85 63.12±4.96 11.288<0.001 52.11±4.02 62.02±4.33 12.992<0.001 51.38±4.36 62.04±3.96 14.019<0.001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患者发生神经纤维节段性、轴突性脱髓鞘的概率增高,在疾病影响下,患者容易发生感觉减退及疼痛、麻木等表现,导致患者机体及心理承受痛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打击[11]。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液黏稠度增高及机体缺氧缺血、神经代谢障碍相关[12]。在临床治疗中,西医常见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疗法,在药物治疗下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但远期效果不理想。在患者疾病治疗的同时,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症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3-14]。临床常见西医护理模式,通过健康教育及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等方法,改善患者生活习惯,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治疗的意义,自观念上对患者进行教育,使患者积极规范自身的行为,以免在生活中大量饮食肉类食品或者饮酒等。在中医领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痹症”“痛症”范围,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与精血亏虚及阴虚血瘀相关,患者长期经络失养,容易发生供血不足及瘀阻经络,导致神经功能无法修复,患者机体产生疼痛感。对此,在中医护理过程中,遵循止痛通络及益气活血原则。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功能及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护理后,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功能及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屈方华[15]在研究过程中,针对观察组患者施以情志护理联合中药熏洗护理,同样取得显著效果,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两组患者症状情况改善上,干预后的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中,干预后的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陈晓正等[16]研究中,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动静态足底压力分析及减压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糖水平改善[17]。该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血糖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餐前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该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施以西医护理,观察组在西医护理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自情志护理及中药熏洗、针灸、饮食管理等方面进行护理,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综合性指导。根据患者病情状态,为患者搭配饮食方案,使患者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免血糖增长,并保证患者营养充足,不断提升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在中药熏洗后,家属为患者按摩足部,通过足部按摩方法,让患者将药物全部吸收,并促进人体经络循环,一般情况下,按摩时间保持在20 min,以免损害患者皮肤[16]。在中医护理中,指导患者康复护理方法,通过运动方案提升人体机能,加速患者血液循环,逐渐改善患者神经功能[18]。在西医健康教育及仪器护理中,患者的机体功能有效改善,两者联合干预,患者的机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有效改善,并调整患者情绪状态,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施以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症状情况,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及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