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其恢复情况及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2-01-07 07:30李宝华王雪
系统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支气管小儿炎症

李宝华,王雪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江苏南京 211800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认为儿童易发生肺炎,与其机体内易感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岁)、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等[1-3]。现如今社会物质生活整体得到改善,我国卫生医疗水平上升明显,感染性疾病以及严重的感染所引起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肺炎一直是医院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当疾病发作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逐渐波及邻近组织,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聚集等情况。临床观察发现咳嗽、咳痰及呼吸不畅等症状若长时间未得到有效改善,导致痰液分泌物堆积,会使气道受阻,发生炎症感染,最终导致肺部疾病。目前临床已证实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关于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症状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该研究选取2018年9月—2020年5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讨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促进小儿患者及下调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气促等主要症状,血氧饱和度≤0.92;②依从性良好;③家属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功、肾功能不全者、心血管系统疾病者;②营养不良、贫血或近期内有急慢性感染病史;③伴有智力缺陷或精神异常者;④对该次研究用药过敏者;⑤临床资料不完善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12岁,平均(5.56±1.62)岁;病程2~8 d,平均(3.45±1.12)d。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12岁,平均(5.58±1.70)岁;病程2~8 d,平均(3.50±1.12)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且获得批准。

1.2 方法

入组80例小儿患者均给予支气管肺炎抗感染、止咳等常规治疗,目的在于帮助小儿患者改善通气状态,根据小儿营养状态,适当补充营养,注意预防并发症。连续干预7 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604,规格1 mL∶7.5 mg)治疗。经静脉注射给药,根据年龄给予适当剂量药物治疗。≤2岁,剂量为7.5 mg/次,2次/d;2~6岁,剂量7.5 mg/次,3次/d;6~12岁,剂量为15 mg/次,2~3次/d。持续用药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恢复情况(退热时间、气促消退时间等)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1)疗效评定标准[5]:①治愈:观察无发热、咳嗽与气促等临床症状,肺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无阴影,实验室监测指标显示恢复正常水平;②好转:临床症状有改善,肺部X线结果显示阴影部位缩小,实验室监测指标趋向正常水平,但未完全达到正常范围;③无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结果并未比用药前改善。临床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00%。

(2)症状恢复情况:主要对比患儿发热、咳嗽、气促、湿啰音及肺部X线阴影消退时间。

(3)血清炎症因子: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 d后,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加好转总例数多于对照组,总有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发热、咳嗽、气促、湿啰音及肺部X线阴影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比较[(±s),d]

?

2.3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两组治疗前IL-6、IL-8、CRP及TNF-α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后,IL-6、IL-8、CRP及TNF-α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

3 讨论

肺炎是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疾病致死的主要因素。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严重时可导致机体多脏器炎性病理损伤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在我国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全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6-10]。以往临床以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治疗方式为主,虽能缓解患儿部分症状,但康复时间长,难以根治,临床疗效难以确保。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发现联合用药能促进小儿患者康复,尤其是在控制炎症方面,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减轻患儿痛苦。

该研究结果分析可知,观察组治愈转好总例数(36/40)多于对照组(29/40)、总有疗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且观察组发热、咳嗽、气促、湿啰音及肺部X线阴影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氨溴索能促使小儿症状消退,提升临床疗效,与潘光松等[11]研究中研究组疗效(95.00%)高于参考组(77.50%)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氨溴索有效成分是溴环己胺醇的黏液性溶解剂,对支气管、肺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使局部血药浓度能在较短时间内上升[12-14]。氨溴索具有促进黏液腺、浆液腺分泌的作用,稀释痰液,能为纤毛运动提供更大空间,推动黏膜纤毛运动,促使痰液排出,有利于抑制细菌或病毒滋生[15];氨溴索还能促进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表面活性物质,从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抑制组胺等引起的呼吸道平滑肌收缩,从而提升患者肺功能,达到止咳的功效,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控制[16]。国内外研究显示,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存在明显的炎性因子增高及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并指出CRP、IL-6、TNF-α等指标是检测炎症强弱及肺炎严重程度的预警指标,将其用于指导治疗[17-18]。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的IL-6、TNF-α及CRP含量极少,当机体处于炎症或感染时,机体在6~12 h内其含量快速上升,甚至是正常值的100~1 000倍,当CRP水平超过148 mg/L,提示机体发生脑膜炎症状。该研究结果分析可见,两组治疗7 d后IL-6、IL-8、CRP及TNF-α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对控制患者炎症更为高效。原因在于氨溴索可增强抗菌药物气道浓度,提高抗感染效果,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还可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花生四烯酸释放,进而减轻炎症、免疫损伤程度,获取显著的抗炎疗效[19]。加之氨溴索治疗时间短,收效快,患儿痛苦少,易被患儿家属接受,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可积极下调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炎症反应,保护小儿健康。

猜你喜欢
支气管小儿炎症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投稿方式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炎症是个什么“鬼” 有了炎症是不是就要消炎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