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标准化体系研究
——基于《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等文件的分析

2022-01-06 08:28朱志鹏
图书馆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条目指南应急

朱志鹏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3)

1 引言

受德尔塔等变异新冠毒株的影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在短期内快速终结[1]。作为重点防控的公共场所,图书馆应做好持续防控的准备。图书馆的科学防控离不开国家防控政策的指导。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累计出台270余项防控新冠的政策文件,这其中与图书馆防控关联度最高的是《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2](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立足于最新的疫情防控形势和人群流行特征,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相较于第1版《指南》[3],第2版《指南》在场所篇中新增了图书馆。同第1版《指南》[4]相比,第2版《指南》对于图书馆的防控要求有新增的内容。由此可见,图书馆防控的职责不断明确、要求逐步细化。

《指南》包含场所篇、单位篇与人群篇等3部分,涉及38类场所、17种单位与20类群体[2]。它的内容以宏观防控要求为主,从中可以提炼出关键要素,整合这些要素后能够形成通用的防控标准化体系,这有利于整个图书馆行业对于防控工作的协调推进。因此,通过分析《指南》构建图书馆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兼具可行性与必要性,值得深入研究。

2 文献回顾

我国图书馆学领域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图书馆的应急服务与管理。应急服务的研究包含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就实践层面而言,部分学者着眼整体服务,调查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应急服务。如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应急服务内容[5]、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应急服务模式[6]。部分学者专注特定服务,研究电子教参服务[7]、阅读疗法应急服务[8]。就理论层面而言,相关研究集中在信息素养教育提升[9]、图书馆应急服务体系建设[10]等方面。应急管理的研究包含管理机制与管理能力两方面。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涉及图书馆公共危机治理体系构建[11]、常态化防控管理建议[12]等内容;而管理能力的研究则涉及图书馆应急管理能力提升[13]、危机管理能力评价[14]等内容。综上所述,图书馆应急服务的研究主题多样、研究内容丰富,实践与理论层面均有涉及;而图书馆应急管理主题尽管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偏重于管理理论,涉及疫情防控的内容不多,对于图书馆防控的实践指导作用不显著。因此,聚焦图书馆防控主题,基于《指南》等文件的分析构建图书馆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3 图书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因为图书馆包含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等要素,单位性质普遍为机关事业单位,所以本文聚焦于《指南》中涉及图书馆、机关事业单位与保洁员的内容,围绕场馆、设备与人员展开分析。为了确保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本文除了《指南》外还参考其他政策文件与学术论著的内容。

3.1 防控维度与内容梳理

从《指南》中可以提炼出图书馆疫情防控的4个维度,分别是场馆防控、物资设备防控、人员防控、组织与制度保障。它们对应的《指南》等文件的条目详见表1。这4个维度对于图书馆防控具有不同程度的意义。其中,场馆防控是图书馆疫情防控的基础,场馆防控是《指南》对于公共场所防控的共性要求,同样适用于图书馆。尽管图书馆对于人们的价值不局限于实体场馆价值,但只要实体场馆存在,场馆防控在图书馆疫情防控中的基础性地位就不会改变。物资设备防控是图书馆疫情防控的保障。图书馆是由多种设备组成,日常运转与防控离不开物资设备的保障。人员防控是图书馆疫情防控的重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重心应放在人员防控上。组织与制度保障是图书馆疫情防控的关键,是维系其他3个维度与图书馆防控整体的纽带。

表1 图书馆疫情防控要求与对应文件条目梳理

3.2 场馆防控标准化

《指南》中场馆防控维度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通风换气、清洁消毒与设置地标等3点防控要求。如表2所示,这3点防控要求共包含9个防控指标,由《指南》等文件的6个条目支撑(条目编号与表1对应)。防控指标分为定量与定性两类。其中,定量指标是指用数量定义与衡量的指标;定性指标是指用文字描述的指标。

表2 场馆防控要求、指标与对应条目表

3.2.1 通风换气

图书馆正常开放期间存在一定的人群聚集情况,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为确保通风换气的有效性,图书馆应制定通风换气的频次与时长指标。其中,通风频次与时长(条目1)分别指图书馆每日开窗通风的频次、每次开窗通风的时长。由于通风换气涉及开窗操作,所以应针对开窗数量(条目2)设置指标,它是指图书馆办公室、阅览室等空间常开窗户的数量。上述3个防控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3.2.2 清洁消毒

由于新冠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24],图书馆应重视场馆卫生尤其是垃圾清理情况,制定垃圾及时清理标准。垃圾的及时清理率(条目3)是指图书馆每日实际清理垃圾与应当清理垃圾的次数的比值。消毒是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和手段[25],通常分为预防性消毒与终末消毒。前者是指日常状态下开展的消毒,后者是指应急状态下开展的消毒。图书馆一方面要定期开展预防性消毒,选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消毒剂[16]2,制定公共接触区域消毒频次指标(条目4),它是指图书馆每日消毒各公共接触区域的频次;另一方面,熟悉终末消毒的处置流程,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终末消毒,制定终末消毒处置的科学性指标(条目5),它是指图书馆是否采用科学的方法应对终末消毒。上述3个指标中,只有终末消毒处置的科学性是定性指标,其余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3.2.3 设置地标

馆内用户应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26],“1米社交距离”可以通过设置地面标识显示给用户。设置地标只是防控手段而非目标,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地标的效能,图书馆应围绕地标的数量与质量设置指标。地标覆盖率(条目6)是指设置地标的空间占用户实际使用空间的比重。图书馆在确保地标数量充足的同时还要确保其质量合格。尽管《指南》等文件中未明确地标的质量,但图书馆仍有必要专门设置质量指标。地标样式的醒目度是指地标引起用户注意的程度;材料的耐磨度是指地标磨损对其醒目度的影响程度,它们均为定量指标。

3.3 物资设备防控标准化

《指南》中物资设备防控维度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防疫物资储备、清洁消毒设备配备、空调管理维护与公用设备消毒等4点防控要求。如表3所示,这4点防控要求共包含13个防控指标,由《指南》等文件的9个条目支撑。

表3 物资设备防控要求、指标与对应条目表

3.3.1 防疫物资储备

为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图书馆应设置采购经费、物资类别与数量指标(条目7)。其中:采购经费应作为专项防疫经费纳入图书馆的经费预算;物资类别应尽可能覆盖清洁消毒领域;物资数量应综合工作人员、到馆读者的数量以及场馆面积等因素测算。由于洗手液等物资是消耗品,图书馆还应定期检查并及时补给,有必要设置物资补给频次指标(条目8),它是指图书馆每周补给防疫物资的次数。因为口罩是工作人员和读者出入图书馆的必需品,使用频繁且耗损率高,所以图书馆应专门设置口罩收纳桶。废弃口罩收纳桶配备(条目9)是指图书馆是否配备口罩收纳桶。上述5个指标中,物资类别与废弃口罩收纳桶配备是定性指标,其余均为定量指标。

3.3.2 清洁消毒设备配备

图书馆除了为工作人员配备消毒设备外还应为读者提供手消毒设备。这就有必要设置手消毒设备配备指标(条目10),它是指图书馆是否配备手消毒设备。在配备消毒设备的同时,图书馆可以在设备旁张贴使用说明并提醒接触物品后及时洗手。这有助于使用者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由于图书会在读者之间流通,图书馆还要对馆藏图书进行消毒处理,这就要求图书馆配备图书消毒设备。图书消毒设备配备指标(条目11)是指图书馆是否配备图书消毒设备。上述2个指标均为定性指标。

3.3.3 空调管理维护

不论空调是否开启,图书馆都应对空调定期清洁消毒与维护。为了控制空调的清洁消毒与维护效果,图书馆应设置空调的消毒频次、清洗频次、维护频次(条目12)以及通风口的检查频次(条目13)等4个指标。它们分别指图书馆每月消毒空调、清洗空调、维护空调以及检查通风口的次数,均为定量指标。

3.3.4 公用设备消毒

由于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24],所以图书馆应重点消毒公用设备。如何控制公用设备的消毒质量?图书馆应设置设备消毒频次指标(条目14),它是指图书馆每天消毒公用设备的次数。由于部分书架均面向读者开放,也被视为公共接触区域,同样需要重点消毒。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消毒方式消毒书架,都会安放图书并对图书造成非自然损伤。由于无接触借还书能避免读者与书架直接接触,间接降低书架消毒频次,图书馆应设置无接触借还书实施指标(条目15),它是指图书馆是否通过实施无接触借还书来减少图书的消毒损伤,是公用设备消毒要求中唯一的定性指标。

3.4 人员防控标准化

图书馆防控应坚持“人物同防”的原则[24],除了物资设备防控外,图书馆还要做好人员防控。《指南》中人员防控维度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工作人员防控与读者防控要求。如表4所示,这两点防控要求共包含12个防控指标,由《指南》等文件的10个条目支撑。

表4 人员防控要求、指标与对应条目表

3.4.1 工作人员防控

工作人员应接种新冠疫苗、配合参与图书馆开展的健康培训、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这些防控工作的执行到位离不开防控指标的指引。图书馆应针对疫苗接种、健康培训与口罩佩戴设置指标。其中,疫苗接种率(条目16)是指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人员与全体工作人员的比值;健康培训的参学率(条目17)是指参与健康培训的工作人员与全体工作人员的比值;佩戴口罩的类别与完成率(条目18)分别指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要求佩戴医用口罩、工作期间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与全体工作人员的比值。

针对清洁消毒的工作人员,图书馆还应专门设置两个指标指导其防控工作。工作服的清洗频次(条目19)是指工作人员每日清洗工作服的次数。清洁工具的消毒频次(条目20)是指工作人员每日消毒清洁工具的频次。上述6个指标中,除佩戴口罩的类别是定性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是定量指标。

3.4.2 读者防控

读者在入馆时要主动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核验健康码。为了规范上述操作,图书馆应围绕体温检测与健康码核验设置指标。其中,体温检测与健康码的完成率(条目21)分别指每日入馆检测体温的读者与当日全部入馆读者的比值、每日入馆出示健康码完成核验的读者与当日全部入馆读者的比值。读者在馆期间不仅要全程佩戴口罩,还要保持社交距离,在馆内入座时要遵守座位使用规定。图书馆应围绕这些行为规范设置指标。其中,佩戴口罩的完成率(条目22)是指同一个时段内,馆内坚持佩戴口罩的读者与全体读者的比值;社交间距的合格率(条目23)是指同一个时段内,馆内保持1米间距的读者与馆内全体读者的比值;阅览桌人数的合格率(条目24)是指同一个时段内,馆内落座人数合格的阅览桌与全部阅览桌的比值。此外,图书馆应针对老年人等读者提供人性化入馆服务,设置人性化入馆实施指标(条目25),它是指图书馆是否为老年人提供替代核验健康码的入馆途径。上述6个指标中,除人性化入馆实施是定性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是定量指标。

3.5 组织与制度保障标准化

组织与制度保障是对图书馆场馆、物资设备与人员防控的补充。《指南》中组织与制度保障维度的全部内容可以归纳为主体责任落实、每日健康监测、入馆人流管控、应急预案制定与防疫知识宣传等5点要求。如表5所示,这5点防控要求共包含15个防控指标,由《指南》等文件的10个条目支撑。

表5 组织与制度保障要求、指标与对应条目表

3.5.1 主体责任落实

图书馆应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防控工作与管理制度,围绕相关制度设置指标。防控工作责任制、管理制、组织框架建立(条目26)分别指图书馆是否建立系统的防控工作责任制、管理制与组织框架。具体来说,工作责任制度应建立在防控组织框架的基础上,图书馆可以参考医院,在框架内设立清洁消毒组、物资保障组、防控知识宣教组、健康监测组等矩阵型组织。各组再将对应的防控责任从组长落实到个人[20]91。而防控管理制度则包括健康监测、人流管控、应急响应与防疫宣传,各项制度都应做到权责明确。上述3个指标均为定性指标。

3.5.2 每日健康监测

图书馆要面向工作人员开展每日健康监测,收集工作人员上报的体温信息。“健康监测”强调全员参与性和持续性,图书馆应围绕这些特征设置指标。全员参与度(条目27)是指参与每日健康监测的工作人员占全体职工的比重;监测持续性与内容的全面性(条目28)分别指图书馆是否坚持实施每日健康监测、监测多个维度的指标;异常处置的及时性(条目28)指图书馆是否及时处理人员身体异常等情况。上述4个指标中,只有全员参与度是定量指标,其余均为定性指标。

3.5.3 入馆人流管控

为了尽量避免人群聚集的情况出现,图书馆应做好人流管控并以此为基础设置指标。登记入馆的落实率(条目29)是指1天内登记入馆的读者与全部入馆读者的比值;座位预约的落实率(条目30)是指读者可以线上预约的座位数与全部读者座位数的比值;阅览室人数的合格率(条目31)是指同一个时段内,馆内落座人数合格的阅览室与全部阅览室的比值。上述3个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3.5.4 应急预案制定

应急预案是针对应急情况的工作方案,而应急情况主要是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在图书馆内活动过的情况。因为新冠肺炎确诊信息查询数据显示,曾有新冠确诊病例在某地图书馆活动过,所以应急情况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值得引起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应围绕应急预案的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设置指标。理论层面,预案内容的全面性(条目32)是指图书馆应急预案的内容要素是否全面;实践层面,应急培训的参学率与应急演练的频次(条目33)分别指参与应急培训的工作人员与全体工作人员数量的比值、图书馆每季度面向全体工作人员组织应急演练的次数。上述3个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3.5.5 防疫知识宣传

防疫知识宣传的质量取决于馆内外的宣传方式,图书馆设置防疫宣传的标准化指标应考虑上述因素。告示牌设立(条目34)是指图书馆是否在馆内设立防控告示牌,告示牌内容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知识以及馆内活动准则等。其中,个人防护知识来自《指南》,而馆内活动准则由图书馆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制定而成。仅靠馆内设立告示牌的方式还远远不够,图书馆还应采用线上方式开展宣传。宣传方式的多样性(条目35)是指图书馆是否同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的途径开展防疫宣传。上述2个指标均为定性指标。

4 图书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的推进路径

图书馆疫情防控标准化体系建立可以实现3个层面的防控目标:首要目标是将新冠病毒阻隔在馆外;次要目标是在新冠病毒突破馆外防线进入馆内传播时,减少感染人数并尽快溯源;最后目标是保证图书馆全域终末消毒的顺利开展。

图书馆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防控标准化体系指标。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于2020年发布地方标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1部分:公共场所》[27],该标准明确图书馆在其适用范围内。图书馆可参考借鉴其在清洁消毒等方面的通用标准,在防控中应用其列举的规范性引用文件。然而,针对入馆人流管控等防控要求,图书馆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各级指标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防控体系。

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等机构可以进一步细分指标,在此基础上面向省级公共图书馆征集指标名称、属性及取值范围,组织图书馆学专家和公共卫生领域专家评估征集来的指标方案,完善各级指标并对体系定稿,最后将该体系下发给各级公共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系统,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可以结合高校特点细分指标,委派专家分赴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防控调研,通过听取高校师生反馈意见等方式完善各级指标并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体系。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发布的防控指南[16]2,具有实践指导价值,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其他图书馆系统可以参考上述程序完善体系。

图书馆可在《指南》的基础上制定通用性强、操作性高的标准化防控体系,结合防控工作特点对常规服务进行调整,以保证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条目指南应急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不服不行的搜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