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比较

2022-01-05 02:09吴肖锋张浩陈丽薇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替普低剂量溶栓

吴肖锋,张浩,陈丽薇

(黄河三门峡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是一种主要由局部脑细胞缺血所致的临床常见病[1]。ACI 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眩晕、吞咽困难、肢体无力等,严重时可能伴发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有研究发现[2],及早予以ACI患者有效溶栓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保证其生存质量。而目前临床上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可对ACI 患者产生切实疗效的溶栓药物即为阿替普酶[3],但有关于该药物不同剂量在患者实际治疗中的效果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不同剂量阿替普酶对ACI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脑血流动力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收诊的ACI患者106 例,根据分层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 例。试验组中女20 例、男33 例;年龄49~77 岁,平均年龄(59.72±8.51)岁;病程0.5~5 h,平均病程(2.17±0.46)h。对照组中女19 例、男34 例;年龄51~76 岁,平均年龄(59.87±8.46)岁;病程0.5~6 h,平均病程(2.21±0.42)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版)》[4]中有关于ACI 的标准;②首次发病;③意识清晰;④临床资料完整;⑤经头部CT 检查,无颅内出血。排除标准:①溶栓禁忌证;②正在接受抗凝治疗;③3 个月内存在头部创伤史;④肝肾功能不全。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标准剂量阿替普酶:予以患者注射用阿替普酶(批准文号:S20110052;生产厂家:Boehringer ingelheim)静脉输注治疗,总剂量为0.9 mg/kg,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为1 mg/ml,其中10%于1 min 内静脉推注,其余剂量行静脉滴注,滴注时间约60 min。试验组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总剂量为0.6 mg/kg,其他步骤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共计15 个项目,量表为42 分制,分值高提示神经功能恢复差。②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静脉血采集完毕,做好血清分离、保存等工作,再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相应试剂盒(由齐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完成IL-1β、TNF-α 的检查。③比较两组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采用经颅多普勒系统(型号:Multi-Dop x;生产厂家:德国DWL)对上述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用药后NIHSS 评分均较用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后NIHS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比较[(±s),分]

组别例数用药前用药后试验组539.76±2.146.67±1.43对照组539.64±2.067.02±1.91 t 值0.2941.068 P 值0.7690.288

2.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用药后IL-1β、TNF-α 水平均较用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后IL-1β、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ng/ml]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ng/ml]

IL-1βTNF-α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试验组5318.26±2.72 8.36±1.9415.73±2.96 8.92±2.08对照组5318.41±2.57 8.17±1.8315.52±2.87 8.71±1.94 t 值0.2920.5190.3710.538 P 值0.7710.6050.7120.592组别例数

2.3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用药后RI、PI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RI、PI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3 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比较(±s)

RIPI用药前用药后用药前用药后组别例数试验组530.89±0.160.71±0.130.65±0.090.93±0.15对照组530.88±0.170.68±0.120.67±0.080.91±0.12 t 值0.3121.2341.2090.758 P 值0.7560.2200.2290.450

3 讨论

ACI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发病机制较为复杂[5],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边缘缺血半暗带组成,一般而言在血管闭塞10 min 后,其中心坏死区会进展成为不可逆坏死,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治疗该病主要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溶栓治疗可促使患者的闭塞血管尽快开放,恢复其梗死区域血流灌注,挽救其仍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机体神经细胞。

3.1 低剂量阿替普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中两组用药后NIHSS 评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提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ACI 患者的神经功能,原因可能与该药物可迅速开通患者的闭塞血管有关,有助于恢复其脑部梗死区的血供。但试验组用药后NIHSS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阿替普酶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在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相当,与纪芳等[6]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也有研究[7]认为,低剂量阿替普酶的疗效优于标准剂量,其原因可能与纳入标准、选择偏倚等因素不同有关。

3.2 低剂量阿替普酶对患者炎症反应的效果分析

阿替普酶是一种成分主要为糖蛋白的血栓溶解药,半衰期为5 min,可促使纤维蛋白结合赖氨酸残基,通过转变纤溶酶原成为纤溶酶的方式溶解血栓纤维蛋白,进而起到溶栓效果[8]。与此同时,该药物应用后还可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后IL-1β、TNF-α 水平均低于用药前(P<0.05)。IL-1β、TNF-α 均可在ACI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能够诱导炎性介质的释放,反映患者的脑神经损伤程度及脑梗死体积状况,由此可知阿替普酶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试验组用药后IL-1β、TNF-α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阿替普酶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的抗炎效果相当。

3.3 低剂量阿替普酶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况的改善情况分析

RI、PI 对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均可反映患者供血动脉的低阻力特征,分析患者的脑血流速度[9]。本研究中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用药后RI 水平下降,PI 水平上升(P<0.05),提示阿替普酶应用后可保证患者的脑部供血,减少患者因脑血流中断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原因可能与该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ACI 患者生成血栓的部位有关。但试验组用药后RI、PI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低剂量阿替普酶在改善脑血流方面的作用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相当。

综上所述,ACI 患者治疗中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的效果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相当,均可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调节其脑部血流状况,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小、随访时间短等问题,仍需进行相关研究,以求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阿替普低剂量溶栓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