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伟劲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危重症类型,一旦止血不及时容易诱发休克或者是多脏器衰竭,故迅速而准确的诊断及治疗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1]。内镜检查为评估空腔脏器黏膜是否存在充血炎症、肿块、息肉的常用检查方法,以往临床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开展的内镜检查多于就诊后6~24 h内进行,但此时容易因病程时间的延长而形成多处出血,加重原有病情[2]。紧急内镜检查是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就诊后6 h内开展的检查,但该时间段内开展的内镜检查所具有的作用尚未被充分明确,故本研究对此展开深入分析,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帮助,内容如下。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2)无内镜检查禁忌;(3)临床资料完整,无影响本研究进行的缺失项。排除标准:(1)消化系统占位性病变;(2)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植物生存。依据内镜检查时机分为紧急内镜组及早期内镜组,各50例。紧急内镜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8~65岁,平均(52.34±3.56)岁;原发病类型:静脉曲张破裂33例,消化性溃疡 17例;出血量:150~1 100 ml,平均(533.25±45.10)ml;合并症:肝硬化20例,冠心病11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早期内镜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6~65岁,平均(52.47±3.43)岁;原发病类型:静脉曲张破裂35例,消化性溃疡15例;出血量:165~1 110 ml,平均(535.88±45.32)ml;合并症:肝硬化20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已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紧急内镜组于就诊后6 h内实施内镜检查,早期内镜组于就诊后6~24 h实施内镜检查。两组内镜检查步骤一致,具体如下:协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保持屈曲,头部稍稍前倾,促使口咽部及食道形成圆滑曲线,佩戴义齿的患者先行取出,揭开患者领口及腰带后叮嘱其轻轻咬住牙垫。由操作人员采取单人插镜法进镜,面朝患者后左手手持内镜(德国卡尔史托斯内镜产品中心,MoVeo电子内镜)操作部位,右手则在距离内镜端25 cm左右处持镜,末端对准患者舌根部之后促使镜端顺利插入其咽喉壁,调节大旋钮促使其通过咽喉部进入食管[3]。进镜后在内镜辅助下逐一观察患者的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十二指肠降段等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点,退镜时边退边观察十二指肠降段及球部、胃窦、胃角、胃体、胃底、食管等[4]。若观察部位被流出的血液阻挡,可采取旋转内镜镜身、屈曲内镜端等方法做进一步观察。以上检查均由具有丰富诊断经验的医师出具诊断报告。
选取30 d死亡率、30 d内再出血率、活动性出血及血管溃疡诊断率为观察指标。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紧急内镜组 30 d死亡率、30 d内再出血率分别为8.00%、12.00%,略高于早期内镜组的6.00%、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30 d死亡率、30 d内再出血率比较[例(%)]
以手术结果为参照,两组分别有活动性出血35例、血管溃疡15例。紧急内镜组活动性出血诊断率明显高于早期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活动性出血及血管溃疡诊断率比较(%)
因上消化道出血所致的死亡率为8.0%~13.7%,特别是合并肝硬化的患者一旦发生上消化出血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引发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甚者死亡[5]。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肝硬化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由此使得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进一步上升态势[6]。
内镜检查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用于评估空腔脏器有无黏膜充血性炎症、肿块、息肉等病变,且当前所使用的支气管镜、胃肠镜、阴道镜、肛门镜、膀胱镜均处于该范畴,在疾病诊疗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果[7]。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治中内镜同样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关于内镜检查时机医学界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异议,我国医学界认为上消化出血患者内镜检查需要在首次黑便或者是末次呕血发生后的24~48 h内进行,而欧洲医学界指出对于出血量较小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检查是择期性的,而对于持续大出血的患者则是急诊性的,北美医学界则建议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24 h内即应进行内镜检查[8]。内镜检查时机的不同是否会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治效果带来影响目前尚未有研究证实,故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中紧急内镜组30 d死亡率、30 d内再出血率分别为8.00%、12.00%,较同期早期内镜组的6.00%、10.00%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紧急内镜检查并不会加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 d死亡及30 d内再出血风险。但在活动性出血诊断率比较上,紧急内镜组明显高于早期内镜组(P<0.05),由此提示,紧急内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病灶,为后续的治疗工作提供的帮助作用更大。总结原因在于,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起病迅猛、病情进展迅速、死亡风险大的特点,患者就诊后6~24 h实施内镜检查往往会错过病情的高峰期,此时机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大量的凝血因子释放入血后将会促使凝血-纤溶系统发生明显改变,较小的活动性出血点或者是血管溃疡因此而自行关闭,此点也是早期内镜组活动性出血、血管溃疡诊断率较低的直接原因[9]。紧急内镜检查则可以在发病早期识别病灶,避免了机体自身凝血机制启动后对诊断结果带来的影响和干扰,使其提供的资料更具可靠性[10]。但是,本研究亦总结指出,无论是紧急内镜检查还是早期内镜检查,均需要尽可能地在内镜室内进行,如果患者不能搬动则可以于床边进行。对于需要急诊手术的大出血和/或休克患者则可以在手术室中进行内镜检查[11]。活动性出血或者是胃内潴留的血液较多时选择大孔径内镜或者是双孔内镜,可以将积血吸出并完成冲洗操作,对后续的观察及治疗均有益处[12]。
综上所述,紧急内镜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结果可靠性但与30 d死亡率、30 d内再出血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