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年桂
缺血性脑血管病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是一种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疾病,随疾病进展,甚至会致残,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1]。当前临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广泛,是一种重复性高且无创的诊断方法,在疾病诊断中优势明显[2]。本研究探究了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3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9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一般资料完整;(2)年龄大于18岁;(3)研究期间没有参与其他研究;(4)研究组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5)认知功能正常,能够配合研究[3]。排除标准:(1)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2)多器官功能衰竭;(3)精神障碍;(4)预计生存周期小于6个月;(5)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4]。研究组男47例,女46例;病程 2~15 h,平均(5.3±0.8)h;年龄 20~70 岁,平均(53.6±1.5)岁。对照组男48例,女45例;年龄20~72岁,平均(53.5±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本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如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Vivid7)诊断,线阵探头频率10 MHz,血流、声束方向角度为60°。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对颈内动脉、椎动脉、总动脉、颈外动脉进行纵向检查,设置90°探头旋转角度,显示横切面,测量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根据阻力指数、最大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判断是否存在斑块,然后观察斑块大小、位置、回声特点与形态。
(1)两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发生率。(2)比较两组斑块分布情况。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对比[例(%)]
两组斑块分布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比较[例(%)]
老年人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发病群体,随我国老龄化现象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6]。该病诱发因素主要为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早期粥样硬化重要标志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7]。部分学者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否伴危险因素是增加脑卒中疾病风险重要因素[8]。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腔狭窄度更高,管壁增厚更明显,且随临床症状加重,破损现象更明显,斑块出血更严重,血栓发生率更高,易出现脑梗死,疾病恶化程度增加[9]。所以,临床应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准确判断,临床可通过动脉狭窄与硬化程度诊断疾病[10]。临床应用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CTA)诊断,分辨率较高,能够对斑块累及范围与形态大小全方位观察[11]。但临床检测准确度不高,且造影剂会影响诊断结果,并有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较敏感,易出现过敏现象[12]。另外,因该诊断方法具有较大辐射,假阳性率相对更高。当前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颈动脉超声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3]。经临床诊断发现,颈部血管位置不是很深,几乎不会影响超声诊断结果,是一种高重复性且无创诊断方法[14]。另外,该诊断方法空间分辨率相对更高,能够更好地判断斑块情况,能够通过多个角度观察斑块情况,可实现斑块快速诊断,能够应用回声不同,对斑块种类判断[15]。
有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体检者比较,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厚度更高,若患者颈部动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狭窄程度明显,则具有更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16]。研究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作用主要机制为:(1)脱落的颈动脉硬化斑块使得颅内血管栓塞发生率增加,脑梗死发病率更高。有关临床数据显示,大于200 cm/s流速,小于1.5 mm狭窄处管径易受高速血流冲击,斑块脱落更明显,栓子形成[17]。(2)血管狭窄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明确,且狭窄远端低灌注状态较显著,在闭塞情况下,灌注现象几乎不存在,这就是所谓的无灌注或狭窄远端低灌注。以上两种作用机制,增加了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颈动脉内膜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应用颈动脉超声诊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对斑块性质、颈动脉部位与程度准确检测,评估对疾病预后、发生及发展情况。所以,总的来说,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高敏感性、经济、重复性高、简单操作诊断方法,可评价斑块分布特征、血管狭窄情况。另外,研究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血管病变存在紧密联系,应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选取有效方法干预,对患者预后,疾病进展干预作用明显[18]。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颈动脉超声检查下,可以发现斑块及内膜增厚情况,而健康人群的斑块及内膜增厚情况较低,颈动脉超声可以用于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斑块分布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窦分布律高于颈动脉起始处,这可能和血液的切应力有一定联系,并且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性不大,因此临床中只能够将斑块在颈动脉的分布情况作为参考,不可直接判断疾病。本研究纳入符合条件样本,探究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有效依据与基础。尽管如此,该研究也有一定弊端,因纳入样本较少,且试验结果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能影响结果准确性。所以,接下来研究中需纳入更多符合条件样本,进行更深入探究,提高研究准确性。
综上所述,与健康者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检出率、内膜增厚率均较高,可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