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

2022-01-05 09:14刘振中吴金华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龈沟牙列种植体

刘振中,吴金华

(1.镇江市口腔医院种植修复科,江苏 镇江 212002;2.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苏 镇江 210031)

慢性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牙周组织疾病,一般由牙龈炎演变而成,当牙龈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时,就会导致炎症蔓延至深层的牙周膜、牙槽骨,最后发展至牙周炎,也是致使牙列缺损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对于牙列缺损患者多以移植材料填补牙齿缺损进行修复。口腔种植技术是现在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其具有清洁方便、外貌自然、固位性好、不伤邻牙等优点,又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能够让缺牙患者重新获得一副更为美观舒适的“新牙”,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但种植体是否可以应用于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仍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牙周炎是否是种植修复的禁忌证、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的破坏是否会对种植效果产生影响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体留存率、龈沟液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镇江市口腔医院于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8例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58颗种植体)作为试验组,另选取38例牙周健康合并牙列缺损的患者(47颗种植体)作为对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4~56岁,平均(35.77±5.61)岁;前牙种植体28颗,后牙种植体19颗。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5~57岁,平均(35.24±5.04)岁;前牙种植体26颗,后牙种植体32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试验组诊断标准:参照《牙周病学》[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试验组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牙列缺损时间在3个月以上者;种植位点剩余骨量充足者等。对照组患者纳入标准:无牙周病史者;牙槽骨未见吸收者;口腔卫生较为清洁者等。排除标准:重要器官疾病或功能不全者;骨质疏松者;先天性口腔畸形者等。本研究在镇江市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种植修复,患者术前需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测,医护人员在确定修复位置后根据患者个体牙列缺损情况制定种植方案,然后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以3%的过氧化氢对牙周袋进行冲洗,防止细菌繁殖。患者术前以西吡氯铵含漱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53,规格:200 mL∶0.2 g)含漱3 min后吐出,取仰卧位,对牙周及周围口腔黏膜进行严格消毒,无菌铺巾,并对手术区域采取局部麻醉。不同区域手术方法略有不同,缺牙区在牙槽嵴顶切口,相邻区在牙龈沟内切口,植骨者则再作近中切口,随后分离牙龈与黏骨膜瓣,暴露出骨组织,使用导向钻对种植床进行扩大处理,扩大深度要与种植体口齐平,在采用微创拔牙后,将牙窝内肉芽组织清理干净,随后植入与组织规格适宜的种植体,最后严密缝合牙龈与黏骨膜瓣,关闭创口。术后给予抗炎治疗3 d,然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决定拆线时间,并给予牙周常规维护。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种植体留存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周指数,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PLI)、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等,其中mPLI:无菌斑0分;有菌斑1分;PIS:无龈乳头为0分,龈乳头高度<1/2为1分,龈乳头高度≥ 1/2为2分,龈乳头占邻系间隙为3分,龈乳头增生为4分;mSBI:无出血0分;分散出血1分;牙龈沟内线出血2分;自发性出血3分;PD使用牙探周检测并记录[4]。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龈沟液IL-1β、IL-2、IL-8水平,清洁患者口腔后使用滤纸采集患者龈沟液置于5 mL缓冲液中,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龈沟液MMP-2、MMP-8、MMP-9水平,龈沟液采集、上清液制备及检测方法均同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种植体留存率 对照组患者种植体留存44颗,种植体脱落3颗,种植体留存率为93.62%;试验组患者种植体留存57颗,种植体脱落1颗,种植体留存率为98.28%,两组患者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29,P> 0.05)。

2.2 牙周指数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PD、mPLI、mSBI水平均显著降低,PIS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牙周指数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 < 0.05。PD:牙周探诊深度;mPLI:改良菌斑指数;PIS:牙龈乳头指数;mSB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

组别 例数 PD(mm) mPLI(分) PIS(分) mSBI(分)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47 3.56±0.69 1.87±0.41* 0.85±0.06 0.76±0.10* 1.58±0.61 2.26±0.78* 1.32±0.61 0.83±0.08*试验组 58 3.27±0.80 1.90±0.43* 0.83±0.07 0.78±0.11* 1.79±0.59 2.21±0.74* 1.35±0.68 0.85±0.09*t值 1.963 0.363 1.551 0.965 1.786 0.336 0.235 1.18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龈沟液IL-1β、IL-2、IL-8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龈沟液IL-1β、IL-2、IL-8水平均显著升高,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龈沟液IL-1β、IL-2、IL-8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龈沟液IL-1β、IL-2、IL-8水平比较( ±s)

注:与术前比,*P < 0.05。IL-1β:白细胞介素 -1β;IL-2:白细胞介素 -2;IL-8:白细胞介素 -8。

组别 例数 IL-1β(ng/mL) IL-2(μg/L) IL-8(μg/L)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38 0.58±0.10 0.62±0.11 9.23±4.30 10.66±5.14 5.13±1.23 5.57±1.01试验组 38 2.11±0.24 2.25±0.26* 65.49±15.33 73.11±14.69* 35.64±7.35* 39.24±7.31*t值 36.275 35.592 21.782 24.736 25.238 28.12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龈沟液MMP-2、MMP-8、MMP-9水平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龈沟液MMP-2、MMP-8、MMP-9水平均显著升高,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MMP-2、MMP-8、MMP-9水平比较( ±s , ng/mL)

表3 两组患者龈沟液MMP-2、MMP-8、MMP-9水平比较( ±s , ng/mL)

注:与术前比,*P < 0.05。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8:基质金属蛋白酶 -8;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 -9。

组别 例数 MMP-2 MMP-8 MMP-9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38 4.75±1.23 5.22±1.36 0.38±0.07 0.40±0.03 20.37±3.15 21.35±3.96试验组 38 9.30±1.42 9.95±1.32* 4.56±0.47 4.78±0.44* 41.53±7.27 45.75±7.84*t值 14.929 15.385 54.226 61.222 16.463 17.1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牙菌斑侵入牙周组织从而引起慢性炎症,使牙周支持组织被破坏,最后导致牙齿松动和被拔除,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且由于该病早期并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经处于牙周炎的中晚期,牙槽骨已遭到严重破坏,牙齿松动,牙龈萎缩,对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义齿修复分为固定义齿和活动义齿,但固定义齿需要将两侧健康邻牙磨掉一半来固定人工牙;活动义齿则会对健康的邻牙造成磨损,都会对口腔内的健康牙齿造成一定损伤[5]。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口腔临床发现种植牙可最大程度降低对邻牙损伤的同时,且能够维持较好的固定位置,因此,口腔种植技术也逐渐被患者和临床治疗所接受,但目前关于种植修复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近远期疗效仍存在争议[6]。相关研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牙周健康患者与慢性牙周炎患者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同时,也有临床研究显示,与牙周健康患者相比,慢性牙周炎患者植体留存率较低[8]。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可取得较好的短期疗效。

研究显示,种植后植入体周围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种植失败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在于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牙周膜结构缺失,使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微生物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引发炎症的产生,进而出现骨吸收[9]。何军等[10]研究显示,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发生时间多在术后1年内,且时间越长,骨吸收量的变化幅度呈下降趋势。牙菌斑中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其是导致慢性牙周炎的启动因子,致病菌及其产物数量随着牙菌斑的聚集而逐渐增加,并在牙周支持组织聚集,进而导致牙周软组织炎症的产生。因此,可将牙周指数作为判断牙周炎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PD、mPLI、mSBI水平均显著降低,PIS水平显著升高,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种植体留存时间的延长,慢性牙周炎可能会对种植体周围组织产生不良影响。IL-1β、IL-2、IL-8是反映炎症程度的细胞因子,IL-1β、IL-2、IL-8水平越高,炎症程度越严重[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龈沟液IL-1β、IL-2、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表明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6个月后致病菌已大量附着,因此,慢性牙周炎患者经种植体修复治疗后应于早期注重种植义齿的清洁维护,以此提高远期成功率。同时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龈沟液IL-1β、IL-2、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与牙周健康患者相比,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患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明显增加。

基质金属蛋白酶具有破坏细胞外基质与基底膜分子的作用,机体受到细胞内毒素或炎性因子的刺激,基质金属蛋白酶类以酶原形式在细胞内分泌,从而加重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及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12]。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龈沟液MMP-2、MMP-8、MMP-9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且术前、术后6个月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龈沟液MMP-2、MMP-8、MMP-9水平与牙周炎程度密切相关,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炎的过程,随着炎症反应的加重,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也逐渐上升。

综上,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虽与牙周健康患者近期疗效相当,但其炎症反应更显著,从而影响远期疗效,而MMP-2、MMP-8、MMP-9水平与种植体周围炎存在的一定的联系,临床可通过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龈沟牙列种植体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龈沟液中IL-1β、hs-CRP、LPS水平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关系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简化生物功能性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临床效果评价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