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2022-01-05 09:14张铭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谷胱甘肽黄褐斑

张铭珺

(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皮肤科,广东 清远 511518)

黄褐斑属于皮损性疾病,对面容美观度的影响极大。通常情况下,临床多是采用激光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治疗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治疗过程中极易受到参数设置错误、操作不当或避光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1]。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均为临床常见的抗氧化剂,其中,氨甲环酸常用于治疗慢性或急性、全身性或局限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情况;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对酪氨酸酶的活性产生抑制的作用,从而可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及其在皮肤中的沉着;维生素C能够有效抑制多巴的氧化作用,将皮肤中已经存在的黑色素还原为无色的物质,还能够将黑色素转化为水溶性的胶状物质[2]。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激光治疗的同时加以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在提高黄褐斑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作用显著[3]。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对黄褐斑患者雌二醇(E2)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黄褐斑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58岁,平均(44.54±3.25)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7.25±1.54)个月;病变位置:面颊、下颌、中央分别为18、11、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9~60岁,平均(44.63±3.32)岁;病程2~26个月,平均(17.31±1.48)个月;病变位置:面颊、下颌、中央分别为15、13、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符合《黄褐斑和白癜风的诊疗标准(2010年版)》[4]中关于黄褐斑的诊断标准;经皮肤镜检查确诊为黄褐斑者;斑片呈对称性分布者;面部清晰可见褐色斑片者等。排除标准:因炎症所引发的颧部褐青色痣者;患有内分泌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近期接受维A酸治疗者等。本研究经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激光治疗。患者完全清洁面部皮肤后,采取仰卧位,根据患者的皮肤敏感度、病变部位、黄褐斑颜色调节激光治疗仪(合肥广安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型号:QY-520 A)参数,波长为1 064 nm,频率为10 Hz,光斑直径为8 mm,能量密度为1.0~1.5 J/cm2。将仪器垂直于皮肤上方,对皮肤进行2~3次扫射,对局部反应观察3~5 min,随后逐渐增加能量密度,直至患者皮肤微红,再次扫射2~3次即可。每隔4周进行1次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25 g注射用氨甲环酸[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87,规格:0.5 g/支]、1.2 g注射用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2398,规格:1.2 g/支)及4 g维生素C注射液(四川长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1023908,规格:2 mL∶0.5 g)与200 mL 5%的葡萄糖溶液混匀,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60 min,2次/周。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黄褐斑和白癜风的诊疗标准(2010年版)》[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黄褐斑基本消失,色斑的消退率达90%以上为显效;黄褐斑颜色变淡,色斑面积消退率达31%~90%为有效;黄褐斑颜色无明显变化,色斑消退率为30%及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黄褐斑面积、黄褐斑颜色评分。黄褐斑面积采用标尺进行测量;黄褐斑颜色评分标准:0分为正常肤色,1分为淡褐色,2分为褐色,3分为深褐色[5]。③血清E2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5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E2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MDA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SOD水平。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红斑、肿胀、灼热或刺痛感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例(%)]表示,分别采用t、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黄褐斑面积、黄褐斑颜色评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黄褐斑面积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黄褐斑颜色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黄褐斑面积与颜色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黄褐斑面积与颜色评分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黄褐斑面积(cm2) 黄褐斑颜色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6.21±0.22 2.21±0.14* 2.48±0.18 1.42±0.25*观察组 38 6.25±0.25 1.11±0.12* 2.51±0.21 0.68±0.11*t值 0.740 36.774 0.669 16.701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E2、MDA、SOD水平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2、M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E2、MDA、SOD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E2、MDA、SOD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E2:雌二醇;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组别 例数 E2(ng/L) MDA(nmol/mL) 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125.25±5.36 112.36±5.48* 9.36±1.14 8.36±1.31* 95.31±1.21 103.58±1.14*观察组 38 127.24±5.32 91.32±5.14* 9.25±1.36 7.35±1.36* 95.36±1.24 117.11±1.12*t值 1.624 17.263 0.382 3.297 0.178 52.18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遗传、紫外线照射及自身疾病等因素相关,病变部位多以面部中央、下颌及面颊为主。该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传统治疗以激光为主,激光可作用于真皮、表皮、角质层等结构,但激光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刺痛、红肿等皮肤反应,进而影响治疗效果[6]。因此,为提升治疗的有效性,还需与其他方式联合治疗,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其病程。

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治疗是临床常用于治疗黄褐斑的药物,3种药物均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其中氨甲环酸属于抗纤溶止血药的一种,进入人体后可与对酪氨酶与酶的结合进行抑制,起到灭活酶的作用,从而达到阻碍酪氨酶代谢产物黑色素蛋白合成的目的,有助于消除、淡化黄褐斑[7]。谷胱甘肽可激活多种酶,进入人体后可有效激活巯基酶,使还原系统激活,在清除超氧离子、减少色素沉着等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对细胞的代谢过程造成影响,加快色素细胞的代谢。维生素C在人体中能够参与多种生物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可将颜色较浅的黄褐斑还原。通过激光联合治疗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药物的渗透,使其能够快速到达病灶部位,增强药物的淡斑作用,加快色素细胞的代谢,使黄褐斑快速淡化、消失[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黄褐斑面积小于对照组,黄褐斑颜色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激光、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对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小黄褐斑面积,还能淡化患者的黄褐斑颜色。

E2可通过增加黑素细胞活性促进皮肤色素沉着,而黄褐斑患者通常机体E2水平会升高;SOD能够消除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可显著抑制机体内氧自由基活性;而MDA属于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具有显著细胞毒性,可反映自由基损伤程度[9]。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激光、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对黄褐斑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血清E2水平,调节激素平衡,改善氧化应激指标。究其原因在于,人体真皮细胞中存在着大量的雌激素受体,且黄褐斑皮损部位的雌激素受体较高于周边正常真皮细胞。采用氨甲环酸治疗,可阻断容酶原分子中的赖氨酸结合位点,从而起到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通过与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治疗的方式,可提高巯基与自由基的亲和力,使其能够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离子和自由基,改善氧化应激指标,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利用激光与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的药物渗透速度,使得黄褐斑皮损部位尽快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降低血清E2、MDA浓度,升高SOD水平的目的[10-11]。

综上,采用氨甲环酸、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联合激光治疗黄褐斑患者,不仅能够缩小患者的黄褐斑面积,改善其黄褐斑颜色,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血清E2浓度,改善其氧化应激反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谷胱甘肽黄褐斑
1632例老年患者使用氨甲环酸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基于氧化应激通路的朱砂肾毒性机理研究及针灸对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
谷胱甘肽:防治中风改善帕金森症状
Q开关1064nm激光联合光子嫩肤治疗黄褐斑效果观察
面对黄褐斑,中西医治疗有方法
黄褐斑的病因与治疗专栏
谷胱甘肽功能化有序介孔碳用于选择性分离富集痕量镉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防衰老,别忘消灭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