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交通青年英才开启“地球村”可持续交通接力跑

2022-01-04 07:18张洪涛郭天阳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修交通发展

文/张洪涛 郭天阳

编辑/祁娟

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根基在于可持续交通人才的培养,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将全球交通英才“请”进来,不仅为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级别平台,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编织青年一代友谊纽带的一次良好契机。

金秋十月的北京,银杏渐黄,丹桂飘香。正值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召开之际,首届“青春中国”——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以下简称“研修项目”)于2021年10月13—25日在北京和深圳两地开启。该项目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和招商局慈善基金会主办,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上海海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招商局港口集团协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支持。

这是一场围绕“可持续交通”主题的青年人的盛会。研修项目旨在宣介中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成就,展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合作成果,增进交通运输领域青年人才的国际交流,助力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

这是一场洋溢着青春与朝气的交流大会。研修项目汇聚了国内交通运输行业四大知名高校在华留学生80人,他们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交通运输相关领域的杰出人才,涵盖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道路与铁道工程、物流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等30多个学科专业背景,其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比约70%,女性青年占比40%。研修项目为可持续交通人才培养搭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级别平台,也成为中外青年友好沟通的一次良机。

“把全球交通英才‘请’进来,把中国经验‘带’出去”——创新开拓国际教育培训新思路

2021年上半年,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拓创新开展国际教育培训项目成为摆在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合作教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时任学院副院长李兆良提出:“外国人进不来,我们就邀请交通运输行业内高校的在华外国留学生来北京。在大会召开期间,以讲述‘我与交通的故事’、参加大会活动、聆听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分享和介绍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今年6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中说,“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学院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对留学生们的重要寄语精神,研修活动由此有了更为重要的使命:通过专题讲座,分享中国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通过现场教学,加深对中国交通发展成就的感受;通过撰写交通的文章和参加讲坛活动,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交通故事,分享对交通发展的理解和体会。研修项目的举办,给全球交通青年英才提供了展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力合作成果的窗口,助力各国民心相通以及平等、互助、包容、和谐、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建立。

“搭建交通运输国际合作的友谊桥梁”——整合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支持

此次研修项目的顺利开展得到了中宣部、交通运输部以及部属各单位、行业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项目的策划、学员甄选到执行落地,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公路局都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李扬、副司长李冠玉多次给予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指导,部公路局调研员张慧彧、部国际合作司施凯航为学员现场授课,部人事教育司副处长姜彦宁参加了“我与中国交通的故事”征文的颁奖活动及北京段结班仪式。

10月14日,在研修项目的开班典礼上,李冠玉以视频形式出席并寄语学员: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为在华优秀留学生共话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平台,让全球交通青年英才有机会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中国。

学院党委书记易振国在欢迎辞中亦表示,研修项目立足可持续发展,发挥各方优势,努力打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促进民心相通”的国际人才培养品牌项目。希望各位优秀留学生代表成为中国交通故事的讲述者、中外交流的使者,成为中国交通发展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在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兴盛这一点上,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也因此而心性相知、心灵相通。”招商局集团社会事务高级专员、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理事兼秘书长钱益兵说。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对全体学员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继续深耕交通专业,并通过交通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技术、中国经济、中国文化,把你们的观察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希望你们充分地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并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推动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沙爱民非常支持此次研修项目,并表示,青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外青年之间的学习、沟通,为完善全球治理汇聚了更多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力量。

在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赵友涛看来,古丝绸之路,搭起东西方之间的连接通道;今“一带一路”倡议,再现交流互鉴与合作共赢的智慧格局。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高度评价了此次研修项目的重要意义,“全球交通青年英才研修项目就是为可持续的交通人才培养搭建一个可持续交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级别平台,一个中外交通精英人才沟通与了解的高效率通道,一个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才培育和提升的高质量加速器”。

上图:师生交流

下图:学员认真听课

学员集体观看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习近平主席主旨讲话

此次研修项目受到中宣部及多家中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五洲传播中心黄静表示,该项目将全球交通英才“请”进来,覆盖面广、各大高校留学生参与热情高,是讲好中国故事、编织青年一代友谊纽带的好契机。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开设专题讲座分享中国经验

为期13天的研修活动形式丰富,课程内容多样。其中,特邀业内专家进行的多场专题讲座颇受学员欢迎。课堂上专家分享中国经验,使学员对中国交通的发展历史、可持续交通的理念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们交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建设交通强国,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强起来’。”在开班第一场《中国交通发展回顾与展望》的专题讲座上,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向学员们讲述了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恢宏历程、面向未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交通低碳转型发展。

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博士在联合国系统工作长达25年,有着丰富的联合国工作经验,在《未来全球青年领袖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为主题的讲座中与学员交流:面对当今世界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全球青年要勇于担当、勠力同心。“青年负有特殊的使命,应对大变局,需要所有人的共同智慧,才能克服全球化治理的挑战。”

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忻顺康从1997年开始,先后在马耳他使馆、英国使馆工作,曾担任驻津巴布韦大使、驻纳米比亚大使,是资深外交官。他用大量外交案例介绍《中国的对外政策》,深入浅出,反响热烈。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调研员张慧彧和国际合作司施凯航分别以《中国公路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政策发展》为题向学员们介绍了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新成就、新政策和新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冯晓云利用在京参加大会间隙为学员授课,向学员介绍我国铁路领域特别是高铁的发展成就,以及我国在非开展铁路建设的情况。

习近平主席在给北大留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你们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这对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十分有益。”外交学院英语系主任冉继军教授用地道的英文从历史、国际政治和传播学等多重视角解读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故事,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道路的理解与认识。在问答环节,学员就“中国制度选择”“中非合作机制”和“绿色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等关心的问题与老师交流。

项目主办方和支持单位领导合影

研修项目开展期间,恰逢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召开,在大会现场展陈区,学员参与录制的“留学生看中国交通”短视频、研修项目的各国青年代表寄语大会的短视频循环播放,吸引了不少各国参会代表驻足观看。学员们通过线上观看了大会开幕式,并聆听了习近平主席题为《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 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主旨讲话。

“对我来说,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太有启发性了,尤其是习近平主席的发言,不仅介绍了中国在实现可持续交通的决心,也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姿态。”来自刚果(布)的大连海事大学博士生玛莎说,“打造可持续交通、实现‘碳中和’需要各国精诚合作,我们同处一个地球村,而交通连接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青年,我们更需要放眼未来,多考虑如何降低交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负荷。”

“扛起使命,不负青春”——中外交通青年深情讲述中国交通故事

为了讲好中国交通故事,共话美好交通未来,研修项目策划发起“我与中国交通的故事”征文活动。征文活动共收到交通运输行业中外青年投稿75篇,其中外国青年43篇,中国青年32篇。专家组共评选出外国青年组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0篇、优秀奖若干。一篇篇生动真实、热情饱满的文章,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交通、身边的交通故事和心中的交通梦想,以及与中国交通的真挚情感。

此次研修项目还举办了“可持续交通国际交流讲坛”,从征文活动获奖的优秀作品中挑选12位中外青年作者,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交通、身边的交通故事和心中的交通梦想,共话世界交通未来发展。

来自“全球航运枢纽”巴拿马的乔书亚,目前就读于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中国学习的5年中,他不仅拓宽了眼界,也加深了对全球航运产业的理解。在中国的学习经历让他对中国谚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了深切体会。其中一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是他身边那些为梦想努力的同学们通过不懈努力,共同开发了一个无人机监测船舶废气排放含量的项目,解决了海事监管中硫含量检测的技术难点,对一群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学员在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合影

学员参观公路交通试验场

“去年年底,中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近7.7亿中国人摆脱了绝对贫困。要知道,这个数字接近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来自塞内加尔的马婷是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工程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她在演讲中表示,“要想富,先修路”是摆脱贫困的一条铁律。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万众一心。马婷感慨说,过去几十年,中国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方面取得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中国的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世界交通发展带来新思路,并对全球交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霍凯是阿根廷人,目前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他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碳中和”都是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霍凯对中国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表示,如果在广袤的乡村做好可持续交通,阿根廷的农业、畜牧业和矿产资源或许就能得到更好的开放。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林雅是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员,她说:“研修项目让我更全面地了解到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正含义。回到自己的祖国后,我希望自己能用好在这里学到的成功经验。”

“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奋斗和奉献。发展交通、造福民生,是全球交通青年的初心,不分国籍。”80岁高龄的部原总工程师、著名桥梁专家凤懋润与学员们分享了中国交通建设者像老黄牛一样扎实勤奋刻苦耕耘的故事,生动地描述了当年建设“中国第一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过程中的感人事迹。他表示,希望在未来交通蓝图实现的过程中,展现青年人的作为。”

“一场领略中国历史文化与工艺匠心的奇妙旅途”——让学员深入了解真实的中国

除了专题讲座和国际交流论坛,学员们还在交通运输部公路试验场等现场进行了教学实践,并前往故宫、长城开展文化考察。

公路交通试验场是交通运输行业自动驾驶车辆、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和新型交通运营模式的研发和测试基地。学员在拥有面向自动驾驶测试的智能驾驶试验道路上进行体验,听专家讲述支持智能车辆、道路设施、通信设备的研究和测试等智慧交通发展现状,认真查看每一个试验环节和样品,目睹了科技创新在提高公路耐久性、节能减排上的巨大力量,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

深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深圳,学员实地考察了前海自贸区、妈湾智慧港和袁庚纪念馆,领略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风光。通过了解港航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学员对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先行、创新引领、互联互通的发展成果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来自俄罗斯的舍妮亚表示,在参观过程中她领会了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一直在促进世界经济的融通,一直在坚持创新引领。“我决心要把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带回自己的国家。”加纳学员汤普森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在交通领域的合作非常重要,如果我们没有连接每个国家的机场、港口、公路和铁路,我们的发展就不会达到预期。”

上图:学员在深圳前海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参观考察

下图:学员参观深圳前海深港商贸物流小镇

在参与故宫和长城的文化考察活动后,学员们在学习体会中写道:“一次非常棒的经历和体验。”“登上长城始终是我的梦想,我终于实现它了!”通过文化考察,让留学生感知中国、了解中国,并认识到真实的中国除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之外,更有自力更生的奋斗及艰苦卓绝的探索精神,以共享发展经验,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学院副院长严红表示:“我们希望此次活动能为中外优秀青年英才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广阔天地,通过分享在交通各领域中大家身边发生的故事,以及交通发展为每个人生活带来的剧变,让中外青年在跨国家、跨专业的背景下在此交汇、碰撞思想,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为共建人类美好家园谱写蓝图。”她指出,此次研修项目旨在重点筛选和跟踪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背景过硬的国际交通青年人才,培养其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中国交通故事的友好使者,未来在与中国开展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做出努力,为传播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研修交通发展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繁忙的交通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小小交通劝导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