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2022-01-02 11:16胡垠莹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多模态听力教学英语听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替,当今社会为外语学习提供了各种模态高度互动融合的环境。近年来,多模态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师们利用文字、音频、视频、符号等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作为输入性技能,听力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师关注的重难点,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基础集中讨论了听力教学过程中多模态教学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听力;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多模态的定义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文字不再是现代语篇中唯一的交流手段。我们每天在社会的工作学习中,接触到各种不同媒介,例如报纸,广告,电台,计算机,招贴画等,通通离不开多模态。国际语言学界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多模态话语研究热潮,而我国最早由李战子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引入国内。现代语篇的多模态性表现在其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号系统。模态有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和味觉模态。符号系统除了语言文字之外,还有音响,音调,字体,布局等伴语言符号,也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符号及由PPT、音响扩放,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所构成的非身体符号。“多模态教学”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融声、光、电为一体,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神态、表情等不同符号和教学用具、多媒体等各种媒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模态认知,实施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

二、听力理解相关理论研究

听力理解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几乎每一个语言学习者都想理解目标语言说话者的意图,也希望能够通过各种媒介理解丰富多样的第二语言文本。同时,听力理解在二语习得中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技能,因为它的发展有利于二语习得其他方面的语言技能发展。这部分我将从听力理解的定义,听力过程,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听力策略及部分来系统阐述听力理解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听力理解的定义

听力是一项看不见摸不着的认知过程,很难用言语去描述。对于听力学习者来说,他们应该做到对不同的语音进行区分,理解词汇意思和语法结构,同时还要能够意会直接引语中的重音和言外之意。一般来说,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听者是被动接收并消化说话者传递过来的语音信息,因此听力理解一直被学者们定义为接受性技能。而事实上,听力理解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听力理解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地位。Murphy(1991)指出,听力理解是一个交互的解释性的过程,听者在这过程中进行动态的意义建构。听力理解包括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意义建构。Rost指出,从广义层面而言,听力理解是一个接受说话者发出的信息,在自我认知中建构意义并与其进行协商与回应,同时在互动,想象力和同理心的作用下创造意义实现意义转化的过程。

(二)、听力过程

在听力过程方面,比较具有影响力理论有两个。分别是Anderson提出的三阶段理论和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交互理论。

Anderson 提出了一个认知框架的概念,指出听力可以分为感知处理阶段,切分阶段和运用阶段。在感知处理阶段,听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文本上面,并根据语流将音素进行切分。因此Vandergrift指出在这一阶段,例如选择注意和定向注意(directed attention)的听力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在切分阶段,意义表征是由聽者将听到的词汇和短语与其长期记忆中储存的语言信息进行匹配后展开意义的心理构建而形成的。在这一阶段,分组策略和推断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后的运用阶段,前两个阶段收集到的信息就会和听者大脑中先前就存在的图示连接起来,听者们需要用到先前的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并回忆。Vandergrift表示,在这一阶段,详尽阐述是比较重要的策略。Anderson的这一理论模型为人们提供了清晰可见的听力理解的不同阶段,并且有利于研究者们对各个阶段展开深入研究。

另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就是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的交互理论了。当听者运用自己的语音和词形等语言学知识来建立更复杂的词汇,梳理语法关系来解释输入内容时,他们就是在使用“自下而上”阶段论。在“自下而上”的过程中,听者进行语义建构,将听觉信息从音位层次过渡到语篇层次。同时,听者也会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使用“自上而下”模式。“自上而下”模式指的是听者利用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已掌握的知识和宏观组织去帮助理解听力内容。

(三)、听力理解策略

Vandergrift将听力理解策略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他将其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和监控。在听力理解中,计划就意味着学习者主动培养起为了完成某项听力任务有哪些工作需要做的意识,并且主动思考应急策略以备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潜在困难。计划包括提前组织,比如理清听力任务的各项目标并想好相应策略应对;包括注意策略,即提前通读听力理解的相关内容,并在听力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于关键信息。计划还包含着选择注意与自我监控管理。选择注意策略选择不同的语言输入或情境性细节来帮助自己的意识顺利理解听力任务。自我监控管理策略要求学习者必须清楚知道自己成功完成听力任务的条件并将自己调整到那样的状态中去。监控包括了理解监控,再监控,评估。理解监控和再监控都是对学习者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自我理解能力的修正。评估则是针对听力理解的输出结果而言的,评估结果是否具备完整度和准确度。认知策略包括推断,阐述,总结,转述,翻译,比喻,重复,笔记整理等。情感策略涉及合作,提问,自我对话调整心态等等。

三、多模态教学在听力教学中的研究

(一)、认知领域的多模态教学探索

Walma van der Molen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侧重研究符号学之间的关系,它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去研究视频材料中视觉和听觉模式符号学之间的语义联系。因此,语义相关的视觉信息可以给受众提供附加的记忆代码从而帮助提高听力的理解能力,而语义不相关的视觉图片会增加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并影响听力理解。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者要始终处于动态认知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效理解二语语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依据已有知识不断形成即时假设并对其进行验证。因此,当视觉信息与听力材料不对应时,只会平白无故增加学习者的记忆负荷和认知负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习者同时接收不同的信息产生过高的认知代价,使学习者们不能有效进行信息加工。

(二)、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建构

一般而言,我们将符号模态、感官模态、情境模态、文化模态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建构多模态英语听力学习模式。

在社会符号学理论中,模态即符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多种模态有机结合,大体可分为语言模态,非语言模态,音频模态和图像模态。语言模态的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包括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学指令,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言语,学生的回答问题和提问等口头表达等。非语言模态,指的是教师的手势,表情,语音语调,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走路路线等。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师非语言模态的观察,捕捉到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等。非语言模态不仅是教师提醒学生学习重点的途径,更是学习者有效把握重难点的方法。非语言模态对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有着重大意义,运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每一个高效学习者都能够很好地把握非语言模态。

情境模态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景模态的组合,例如文化情境,生活情境,问題情境,娱乐情境等。比如,当在进行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背景信息强的听力素材,教师们可以通过创设文化情境模态来让学生们体会不同的文化背景,打开学生的视野。

英语教学在多模态环境下同时也不能忘记结合文化模态的构建。英语毕竟不单纯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想要在本质上提高英语听力能力,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许多练习的机会,为学生创设特定的语言环境,更要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只有学生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基本文化语境,学生才会容易产生共情,并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听力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听力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根据听力理解的相关理论,我们在听力教学过程中通常将听力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环节。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环节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特点对相关听力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首先在听前阶段,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布置任务时,就向学生抛出一些能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并和听力内容有较粘合关联度的问题。

其次在听中环节,教师可以尽可能得运用自身的手势、动作、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刺激学生的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紧跟教师的手势、语调而调节,从而较为容易得捕捉到听力任务的重点和难点。课上提供给学生的幻灯片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听力效率的关键。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选择的图片要有张力且贴近学生生活或社会时政。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播放音频的语音语速同样值得教师们大做文章。刚开始的第一遍泛听建议教师们选择让学生熟悉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减轻语音语调及语速带来的焦虑和紧张。第二遍或者第三遍的精听,当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捕捉细节信息时,教师可是适当加快音频语速或者提高音频声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是听后环节。听后环节教师多利用多模态互补关系实现多模态互动,强化听力效果。在前两个环节,教师已经较妥帖得运用了听觉模态、视觉模态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理解。在听后环节,教师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总结、巩固并强化听力效果从而进一步实现意义的模态建构。结束听力训练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听力材料中的情境,尽可能模仿说话者的语音语调。如果能找到类似的视频则再好不过了。学生们在听后环节甚至可以模仿说话者的面部表情、神情、动作和手势等等。学生通过视觉阅读和大脑理解来完成模仿。

(二)新媒体资源的巧妙利用

目前,“教师使用音频素材授课,学生听完材料后回答问题并完成单元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追求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模式了。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视野更加开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师们越来越多得将目光集中于新媒体资源。在英语听力练习的过程中,集合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身的新媒体学习资源能够实现视觉、听觉、书写等多种模态等转换,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影响听力能力好坏的因素有很多,最显著的几大因素是单词积累量,语音准确度,听力方法等。词汇量和语音是听力理解的基石。现在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帮助记忆单词的app,比如墨墨、知米和扇贝等。以“墨墨背单词”这款app为例,它提供了打卡、学习遗忘曲线词汇量测试背单词过程中的记忆模式等作用,学生背过的单词,复习的次数和累积的学习量都会呈现给学习者,一目了然。

五、小结

多模态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听力教学中以听觉为主要输入模态、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单模态教学方式。形成了以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模态互相作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加切合实际语言应用场景等多模态教学模式。教师们应该多将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听力教学过程中,并鼓励学生在多模态教学模式下进行知识积累、听力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言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多模态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意义的多模态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06(6):3-12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1-10

[3]张德禄.多模态话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4]张德禄.外语教学多模态选择框架探索[J]外国语言世界.2013:No.156

[5]冯德正.“多模态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第七届国际多模态会议评述” [J]外国语.2015(04)

[6]史煜.多模态视角下英语视听认知影响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

杨子莹.多模态理论下新媒体资源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20(25):

[7]贾晓琳.多模态环境下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初探[J]海外英语.2020(5):44-45

[8]田玉霞.多模态视域下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有效构建.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73

作者简介:胡垠莹(1996——),女,汉,浙江杭州,全日制硕士在读,杭州师范大学,311121,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多模态听力教学英语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