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能力,为其今后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较为简单的基础知识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积极影响。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帮助其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文章将通过论述如何提高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为相关教学者提供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解决问题能力;低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不但要把知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要强调数理能力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理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理学习习惯。在开展教学课堂活动时,提倡探究性课堂构造,给予学生自由练习的机会,使学生有直面数学知识探索的空间,并通过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校教育必须以现代化课堂意识为首,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运用新奇和好玩的教育手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气氛活泼的教育课堂,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即便是面对简单的小学低段数学内容,也到让学生通过探究,拓展知识准备,丰富知识体系,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教学课堂。
一、提高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价值
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对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低端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注重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数学学科而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第一,数学知识的把握能力。数学知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必要夯实基础,才能通过观察问题找准问题的实质。第二,数学知识的使用能力。学会如何使用数学知识是提高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一环。第三,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会对数学课堂更感兴趣,教师教学课堂才能顺利开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能够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起始阶段,他们内心世界觉得数学学习是很困难的,通过培养其决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学习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让学生更主动地面对数学课堂,跟随教师的教学进步,为教师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二)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数学学科,因其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的关键。通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能够促使学生在面对抽象数学知识内容时,能够灵活应对,进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激励,为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打下基础。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充分熟悉教材课本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喜好构建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又开放、趣味性极高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观察数学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特征,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再提升其数学观察能力的同时,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熟悉的童话故事设计教学情境,如三只小猪的故事,通过三只小猪建房子,引入相关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用生动立体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让学生们在观察完图片开展小组探讨,探讨不同图形的特性,通过学生观察问题,针对疑惑提出问题而后利用知識解决问题的流程,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使其能够更高效的开展探究剖析过程。在学生们热烈的交流沟通中,既活跃了班级氛围,又推动了学生用数学思维对待童话故事,进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观察实际生活。
(二)合理安排学习步骤,数学学习具象化
1、整合数学信息
在面对一道数学习题时,学生要了解这道题在考察什么内容,才能解决问题。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习题一般都是图文结合的形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从整合数学信息开始,了解习题的实质内涵。在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抛出问题“从图中你能整理出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带着思考去观察数学习题,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然后针对整合内容找出解题方法。
2、思考数学信息
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学术语,在面对习题时,能够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完成解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学生提出想法时,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并耐心给予指导,让学生规整问题理解的思路,实现有效教学。
3、解决数学问题
经过之前的基本步骤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才进入到最重要的步骤,指导学生学会处理数学问题。学生要按照已有要求,从自己所积累的数学知识中找出相对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仔细计算,再仔细检查,得出确定的结论。培养低年级学生解题的基本能力,是为了实现数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应有有机融合的教育课堂,使技能和专业知识共同发挥。老师在课堂中要指导学生迅速发现新问题,认真思考旧问题并提出新疑问,最后正确地解决,从而充分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强化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夯实了基础。
(三)联系实际生活,有效应用知识
既然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学就要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课堂时,可以让学生将生活出现的与数学相关的场景或事件描述出来,通过小组整理提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实践解决,既能增加师生有效互动,又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相关知识内容时,老师就可以让他们按照秒、分钟、小时等进行时间换算,虽然同学们在生活中每一天都要看时钟,但是学生们只有通过认真地在数学课程上掌握有关知识点,在解决有关知识问题时,才能体会到数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联系,以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们在提升和训练小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时,往往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角度出发,让学生在练习中独立探索、参与练习和解题,并最终促进其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完成核心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盼盼.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36):31-3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15.
[2]徐国安.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36):61-6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30.
[3]闫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