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2022-01-01 17:27:52李卫星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6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部门管理工作

李卫星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00)

当前,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偏重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以及计价收款等传统业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处在一种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即使有的企业开展了全面预算管理,也是只有其“形”,而无其“神”。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具有投入多、毛利低、成本占比大等特点,如果企业资源整合不到位、管理缺位,将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投入多而盈利能力差等问题。而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施工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到位,没有提前规划,缺少执行过程管理,无法利用企业各项资源引导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企业可以从全局入手,实现各项资源合理调配,结合战略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减少内部消耗,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前做出的合理规划和安排,也就是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状况,对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判断,提前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保证企业整体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经营、生产等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并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在满足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同时,将预算目标细化处理,落实到位。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各部门人员参与其中,把整个预算目标细化处理分配成多个小目标,并将其下发到各个部门,由各部门统一完成,实现管理职责科学规划,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全面预算管理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预算管理目标

预算管理目标确定通常是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来完成,通过细化处理,确定具体预算目标,引导后续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1]。当前,施工企业在确定预算管理目标时,通常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根据项目收入计划、人工、材料、设备等成本费用,确定年度预算目标,采取的预算管理方式比较单一。这种方式即便可以展现企业预期效益,但是主要是对收入和成本罗列,不能展现出预算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并且,因为预算管理目标设定不明确,企业员工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时,缺少完成预算目标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不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企业预算管理效率,导致企业资源大量消耗,无法获取理想的预算管理效果。

(二)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

预算编制通常要求结合企业施工项目发展状况,平衡企业发展规划、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而编制的一个预算管理方案,涉及对施工企业各项活动、资金、资源的分配。但是,因为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施工内容多,如果只是把预算编制工作交由财务部门负责,将无法保证预算编制方案的全面性,在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等预算上存在误差。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有的企业只要求项目部门人员参与其中,财务人员缺少对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对材料价格、施工进度缺少认知,无法保证预算编制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后续预算执行工作的开展。

(三)预算执行监督不到位

为了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运用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将其落实到位,应结合预算编制方案,加强对预算执行细节处理,做好追踪监管工作。但是,部分施工企业由于缺少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无法保证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到位,不能及时找出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调整预算计划,影响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不利于施工企业更好发展[2]。

(四)预算考核机制不健全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预算考核评价可以发现预算管理活动中的漏洞和不足,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调整预算计划,减少损失。但是从目前情况来说,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后续预算工作将无法顺利实施。比如,部分施工企业现场施工人员工资发放,通常会根据考勤情况进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工作任务比较多,在提交考勤信息时,如果没有及时核对,施工人员考勤有所偏差,将会造成工资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薪资预算的可行性。施工企业如果缺少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各级人员将无法顺利完成本职工作,预算管理工作也不能实现全面发展。

三、全面预算管理下优化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预算管理意识

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将全面预算管理顺利地运用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将其落实到位,只是简单地对费用支出进行预算控制是远远不行的,还要加强预算管理宣传,强化各级人员理念,对工程项目成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等进行全面考虑。企业管理者的预算思维意识,将会给各级人员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企业管理者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推动企业综合发展。管理者应结合企业员工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引导各部门及员工预算管理意识的提高,让各级人员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活动中。通过提高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预算管理意识,加强各部门之间交流,顺利完成部门之间预算工作交接,为企业预算管理业务的顺利推进提供支持。

(二)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方案

由于施工企业工作内容庞杂,只有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预算编制方式,才能保证预算方案编制的可行性,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比如,建筑外墙涂料施工中,不可只采取一种涂料用量标准,而是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从温度、气候、墙体等多个方面,对涂料用量情况进行预测,不同性质墙面应采取不同预算方案,以实现对墙面涂料用量的精准计量。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施工企业可以采取滚动预算、固定预算等方式,保证预算方案的完整性,给后续预算执行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有效提高施工企业预算管理水平。

(三)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同时应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有利于提升企业预算执行效果。在全面预算管理活动中,涉及多项内容,每项工作之间都存在一定关联性,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缺少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有效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则会给关联部门工作开展造成影响,阻碍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施工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工作时,应将预算管理目标细化处理,对各个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追踪和监督,反馈监督结果,定期将预算执行监督结果反馈给上级部门,由预算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对预算方案进行调整,以便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的目标。

(四)完善预算绩效考核机制

为了促进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完成,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应建立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在各部门的配合下,促进预算工作更好地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还要在其他部门的配合下完成,只有加强各部门之间合作与交流,梳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保证将预算工作落实到位,才能顺利完成预算目标。比如,在项目投标过程中,预算部门和技术部门一同到工程现场勘察,完成初步预算方案制定,中标以后交由财务部门和项目部,做好技术交底[3]。在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对工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等资源如实记录,项目部门加强施工记录,各部门定期开展交流会议,对预算费用和实际支出情况比较分析,如果存在偏差,及时调整。通过信息交流,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到位。在预算考核机制作用下,可以对施工企业预算管理过程进行考核,找出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根据预算和实际成本偏差进行风险评估,并据此采取各种对策进行处理。

四、结语

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逐步凸显,因而企业需要加强改革创新,把管理作为重要生产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施工企业存在投入成本大、施工期限长、回款难度大等特点,为了缓解企业的经济压力,尤其是现金流压力,要求企业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从战略发展角度入手,结合财务管理要求,科学编制预算管理方案,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完善预算考核机制,整合企业各项资源,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部门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27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29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能源(2017年9期)2017-10-18 00:48:28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 14:24:13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