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荣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惠能中学 广东云浮 527400)
高中生学习科目类别多,学习任务繁重。高中数学课程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学习思路上都具备较强的难度性和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未能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盲目采取死板教条的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求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结合信息技术,把握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是向成为推动教育领域变化发展的重要助力。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体系和教材内容等都有较大的改动,并提出了高考改革以及教学核心目标变动等。这些变化都说明教育必须与时俱进。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虽然现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提升,但是就教学现况我国教育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综合全面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行业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1]。信息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应用可为社会各界的发展变化提供助力,也能为教育领域学科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发展新思路。
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具备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这与数学学科自身性质和学科特点有关。同时,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内容涉及内容广泛,其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带领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并促进高中生个体有效拓展思维和想象,以促进高中生综合全面发展。从这个层面出发,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知识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地表现出来,例如关于几何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立体化展现。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通过对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对高中数学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究其原因主要是数学学科内容多涉及各种数学符号、定理、公式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找到有效兴趣点,导致部分高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要想改变这一学习现状,就需要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习对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高中数学学科相关知识的掌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信息技术的渗透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2]。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了学科相关知识展示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必再单纯以口头形式讲解数学知识理论,可通过在课前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这能改变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地位,将课堂重心地位转移到学生群体。其次,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总结、反思,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创建高中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对高中生集中注意力并更好地融入教学氛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也为教学情境的知识理论展示提供和新的方式,可引导学生面对具体和直观的学习资料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加强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均能够得到提升[3]。基于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能使教学氛围得到更加充分的渲染,也能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针对高中数学教学现况来看,部分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需要围绕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现况及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此作为参照调整教学方案,以构建能激起高中生学习兴趣的高效课堂。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对高中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氛围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在讲解几何体的相关模块时,教师可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课件中将几何体相关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小组形式总结几何体的特点,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师创设的学习氛围中,带动学生集中注意力,对课堂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理解记忆。高中生群体无论是在性格方面还是知识技能掌握方面都存在差异化,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需要高中教师围绕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进行差异化教学,对处于不同学习状态下的学生采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能够持续处于科学、有序的状态之中。例如对三角函数进行教学时,其中的诱导公式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即可通过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对不同的三角函数图像进行充分展示,并对±π/2这一条件进行应用,以帮助学生对三角函数图像变化的规律进行深入了解。
结合高中数学学科教材内容及相应的教学大纲来看,其中相关知识内容等具备系统化和长期化特征,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数学教材间的联系,并对新旧教材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以促进整个高中阶段数学教材知识点的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架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有效强化,并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针对知识体系架构中的重难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知识内容,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积极性[4]。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对各教学模块所涉及的数学相关概念进行认知并深入了解,明确各教学模块所展示的知识内容和数学逻辑思维的主要用途。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概念能够发挥基础性作用。但由于数学概念较为抽象化,导致学生个体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不清,时常出现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错误而造成解题思路混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倾向于将数学概念与数学解题思路进行一一对应,忽视了为学生讲解产生这一数学概念的过程,让学生产生数学概念无实质性作用的错误思想,认为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时只要对数学概念进行机械性的套用即可,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应用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各教学模块所涉及的数学概念。例如,讲解数列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并深刻领悟两类数列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对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两项公式的形成过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有效掌握对公式的应用,这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高中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光停留在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课后巩固复习也是一项重点。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学的重难点将被多次重复,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也方便保存下来请教老师,使学习事半功倍,教师也可以将课后思考题加进教学课件当中,让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自主思考能力、综合素养有重要作用。目前,信息技术的融合及相关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相信未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能够有效实现普及运用,这也是教育领域不断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各个学科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多重形式并不断探寻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等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出发保障学生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