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朋
(湖北省麻城市职业技术教育集团 湖北黄冈 4383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中专与高职职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然而,目前中职与高职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中,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实践教学上衔接不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管理工作的幼儿教师。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行政工作、研究工作的教师,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将由高等院校完成。为了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提高保教质量,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尤为重要。在中职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机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并努力实现向高职层次的转变。结合中职层次的现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更适合培养幼儿园的保教人员。我们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技能高考、3+2等方式,实现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变,与高职学校试行对接。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适当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培养出优秀的实践型幼儿园教师和高等院校所需要的合格毕业生[1]。
课程设置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既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同时为了加强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还必须从课程体系建设、岗位核心能力训练、教育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1.课程体系设计周密,夯实基础突出技能
具体做法是夯实语、数、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公共课的基础,重点加强普通话、教师礼仪、教师口语、书法的教学和训练,强化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及五大领域教法等专业核心课程。增加乐理、唱歌、钢琴、舞蹈、绘画、图案、手工制作、幼儿体操等专业技能课程的授课量,每学期定期举行“五个一”的专业基本功竞赛活动。构建特色鲜明的学前教育全科教学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1)实施全科教学,突出综合素质培养
建立以“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综合实践课和活动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推进“全科化、综合化、模块化”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以“综合”课程支撑学生知识架构的“面”;以专业理论课和技能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力结构的“精”;以“全面提高,特长突出”引导学生的“趣”;以研究和探究性课程努力提升学生的“智”;以实训和操作课程强化学生的“能”。
(2)开设综合课程,突破课程建设瓶颈
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整合为自然科学基础,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整合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学科领域—科目—单元”为框架建设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为参照完善课程结构,以“模块”研制开发为特点推进课程创新,以实训中心为平台开发实践性课程,以实践基地为基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引入实训概念,突破实践教学瓶颈
建立与完善“基本功训练→专业实训→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感知教学→理解教学→技能统合→形成能力→提升素质”的实训机制,“见习→模拟实习→责任实习”的实习体制。
2.岗位核心逐步达标,循序渐进提升技能
未来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学校应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重构专业课程。在坚持加强文化课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从幼儿园实践技能要求和标准入手,制订贴近实际的技能内容和标准,并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分阶段合理地进行达标考核。使学生获得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高职院校对人才的需求。
将岗位核心能力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三部分。每一项能力每学期都制定了达标考核标准。基本能力包括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包括口语、书法、绘画、幼儿手工、唱歌、舞蹈、钢琴、体育;综合能力包括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
3.教育实践形成网络,保教结合强化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实力,改善实习实训条件,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和实践基地网络。在本地区遴选几所优质的幼儿园,成为稳固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确保第2+5学期学生的保教见习和综合实习能顺利完成,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实习实训系统[2]。
保教见习: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到见习基地进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一日常规的基本情况,巩固专业思想,促进理论学习。
课程实习:是指在课程教学中与其配套的技能训练。学科教师可根据本学科实际,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安排时间进行操作训练,如教学技能的训练,教学能力的训练,保育能力的训练等。
综合实习:组织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的综合性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专业理论课程,锻炼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和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强化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
现代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还应具备较全面的保教知识和音乐、舞蹈、美术以及组织幼儿活动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通过对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必要的弹、唱、跳、说、画的技能,这样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继续深造,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衔接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对照考核标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而严格的考核,让学生形成自觉进行职业技能提升的驱动机制。
从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出发,结合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把专业技能分为信息技术、视唱练耳、琴法、声乐、舞蹈、绘画、手工、书法、普通话、体育、教育实践等十一项进行考核,每学期都有达标要求。这几个方面的专业技能突出了幼教特色。
1.专业性
以上几种技能是幼儿园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必备的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继续深造必备的技能,符合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工作特点,也能体现专业性。
2.系统性
通过几个方面的整合,才能发挥教育技能的整体功能,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职业技能。通过逐级训练和系统考核,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既能基本达标,又能不断发展和提高。
3.可行性
专业技能的学习需要在具体的训练和考核上下功夫。每项技能都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考核只是手段,训练提高才是目的,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训练的过程。
1.组建一支技能培训队伍
由各专业技能骨干组成一支技能培训队伍,着重研究制定各项技能的达标水准和考核方式。标准的制定使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师有训练的标准。
2.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有序进行
从单项技能入手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技能达标和技能比赛督促学生训练提高。如:学校技能比赛,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由单项技能赛(唱歌、讲故事)到三项技能赛(跳舞、绘画、弹唱),再到五项全能赛(弹、唱、跳、说、画),循序渐进,逐年提高,使学生有效形成整体的教育能力。
3.专业技能训练与相关课程相互配合
学校设置的各类必修课既各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其中,专业技能课程是技能训练的基础,一方面,强调各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学期的训练重点和要求,加强课内指导,另一方面,注重与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统筹安排,保证训练的高效率[3]。
1.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学生的素质是有差异的,因此技能考核不应该强求一致,适当地给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余地,技能过关时间也可灵活掌握。根据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可以把技能考核分为必考和选考两类,必考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选考技能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项目进行考核。学生从入学起,就要明确每学期每门专业技能的达标标准,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核,可以有补考机会。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否则,推迟毕业。
2.系统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为保证考核的落实,每学期期末,统一组织技能测试,即先由任课教师逐一测试,然后通过专业评估小组分类抽测考评。在考核形式和方法选择上作整体部署,基本遵循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循序渐进,这样既可以检查老师平时的教学水平,又可以督促学生的训练过程。
实践证明,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为突破口,实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极大地推进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对进一步实现中职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专业课程的对接,专业课程教学的对接,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独创价值。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还需要我们以求实的态度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