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峰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建设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是司法警官院校的特色类专业,是司法行政警察队伍人才培养的对口专业,是司法行政警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以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为首要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必须把加强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深入挖掘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任务落实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切实为司法行政机关培养忠诚可靠、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警察学原理”是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了解警察制度、本质、权益和职业道德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人才的忠诚意识、法治意识、职业素养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对“警察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对建设具有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司法警官院校作为政法类院校,政治属性鲜明,警务特色显著,必须坚持政治建校、思想强警,必须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使命,必须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警根本任务,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落实到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始终。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警”字特色鲜明,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育警第一任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警务化管理在思政育人方面的功能,切实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起来,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出一批批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忠诚卫士”。
司法警官院校是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等方面必须以司法行政工作需求为导向。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又是司法行政警察队伍的摇篮,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以司法行政人民警察队伍的实际需求为目标,把“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标准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始终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警察职业素养作为所有专业教材编写、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的主题主线,努力培养学生令行禁止、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警察职业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分别作为育人和育才的重要手段,缺一不可,必须统一谋划、同步推进。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建设始终,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抓好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等工作。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式,不断提升课程思政亲和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为指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队伍的训词精神铸魂育警,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对党情国情民情的认识,强化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始终突出“忠诚警魂”教育,始终把培养学生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的意识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结合的方式,把“忠诚警魂”文化融入到教材编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将“忠诚警魂”固化为求学从警路上的座右铭,为锻造“忠诚、干净、担当”意志品格打下坚实基础。
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是为司法行政系统培养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扎实的业务技能和高超的警务技能的新时代法律执行者。因此,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加强法治精神教育,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维护宪法权威、公正执法、守法用法等精神嵌入各专业各课程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民主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自觉成为法治建设的崇尚者与捍卫者。
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凸显警察职业素养教育,深入挖掘警察职业文化特别是司法警察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将其贯穿于各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先进典型案例教育和组织参加安保活动等实践锻炼,不断强化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令行禁止、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警察职业精神。
(1)“警察学原理”课程性质。“警察学原理”是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基础类必修课程,主要研究警察这一社会领域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关系的科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警察起源、发展的历程以及警察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了解我国公安、司法、国家安全等警察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准确定位警察的职能职责、熟悉警察的权益和义务,坚定崇警从警的决心,为学习专业课、开展实践课打下坚实基础。
(2)“警察学原理”课程特色。与其他基础性课程相比,“警察学原理”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学科特征鲜明。该课程主要是面向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内容与警察职业发展历程相同,与当代警察职业性质相同。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崇警从警精神,为学习各科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二是政治属性鲜明。由于人民警察队伍政治属性鲜明决定“警察学原理”课程必须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必须始终以培养忠诚的警魂意识为课程设计、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目的,这为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坚强的基础。三是与行业关联性强。该课程部分内容涉及公安、司法、国家安全等人民警察队伍的性质、作用、职能的介绍,相关教学案例主要来源于行业机关的警务实践内容,能够提升学生对警察队伍的认识,强化对警察职业的认同,与行业关联性强。
(3)“警察学原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警察学原理”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警察职业道德、警察的属性、警务实战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具有人民警察职业特点的思政元素。具体来说,一是要深挖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人民警察的本质、职能、权力、义务等方面深入阐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警察的政治属性;二是要深挖警务实战中的典型案例,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中蕴含的司法行政警察职业特性和价值规范,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生动教材,不断诠释人民警察的神圣使命。
“警察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要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导,着重在知识的传授中强调人民警察职业性质和职责使命,将忠诚警魂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学教研全过程。具体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课程思政的元素来源于实践的积累,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警务实战中的鲜活案例,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兴趣。二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警察学原理”政治属性鲜明,既要通过警察的本质、职能、基本职务等知识教育,理直气壮地讲好所具有的政治属性,又要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学生忠诚意识。三是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结合,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觉主动地领会警察职业的神圣使命意识。
(1)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按照课程特点和教学重难点内容,通过教学大纲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编写等,做好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切实把课程思政贯穿课堂讲授、实验实训、作业任务等各环节。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在“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这一章节,可以采用模拟现场执法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执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坚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2)强化第二课堂育人功能。“警察学原理”课程思政建设要运用好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作用,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社会实习实践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安保志愿活动,安排学生前往公安局、监狱、戒毒所等行业部门开展实训实习,让学生学会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双眼见证国家繁荣富强,用辩证思维观察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跟随老民警、老干警、老前辈的工作步伐中明白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坚定从警信念。
(3)着眼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建设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司法警官院校教师兼具人民教师和人民警察双重身份,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责任意识;要树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自觉,深入挖掘所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每个环节,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要加强理论武装,只有自身信仰坚定、旗帜鲜明,在讲信仰时才真正能做到理直气壮,真气充盈,体现出信仰的感染力。
(4)推进课程思政系列制度建设。司法警官院校要严格按照《纲要》要求,结合行业办学特点,认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组织各专业教研室与马克思学院开展教学研讨、典型交流活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备课制度、交流研讨制度;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经常性组织教师参与各类技能培训,完善教师能力提升制度;要完善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制度,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教学考核评价、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重要内容,切实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