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容华
(湖北医药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关注。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所汇聚形成的劳模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是历史传承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有着高度的契合点。针对护理专业而言,学生应具备“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意识,在工作中做到有爱心、有耐心、勤奋好学、敏锐果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具有责任感和正确的职业态度,能够在遵循工作秩序的同时谦逊有礼,和谐友善。因此,在劳模精神影响下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应积极探索创新培养策略,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素养水平。
劳模精神即劳动模范精神,主要指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与品质。劳模精神是历史传承下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生动体现了时代的伟大精神。早在古代社会,便出现了富有劳模精神的思想观念,例如《左传》中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又例如《尚书》中的“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还有被人们所熟知的《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都表达了甘愿奉献、恪尽职守的劳模精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进行全国劳模表彰,涌现以一批劳模典范,如王进喜、焦裕禄、袁隆平、王学礼等人。劳模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承载着脚踏实地辛勤劳动的人生价值观和思维道德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使广大的高校学生能够以劳模作为榜样,通过奋斗与努力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广大本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在毕业后大部分人选择了参加就业。护理专业的职业选择针对性较强,但同时具有局限性,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的决定将对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在职场中立业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劳模精神的指导下,帮助学生顺利正确的就业观,选择合适的职业。劳动作为劳模精神的核心,要求学生能够热爱工作岗位,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将劳模精神与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机制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在全校、全社会营造以劳模为榜样的工作氛围,从而激励广大护理本科生践行劳模精神,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将劳模精神融入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中对促进学生辛勤奋斗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在职场中勤业的有力保障。护理本科生的敬业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及水平,关系到患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同时其工作能力也需要大量经验的积累,通过努力不断提高自身工作技能。在劳模精神的影响下,护理本科生可以从劳动模范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有效增强学生工作的热情与激情,同时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大学阶段的护理本科生尚未真正进入社会,但学校风气和学习环境难免受到社会上功利化观念的影响,侵害学生的思想判断和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散漫,有所懈怠。面对这种情况,弘扬劳模精神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劳模精神构建一个勤业的校园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践行这种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敬业是职场中必备的基本品质,对护理本科生而言爱岗敬业的精神更是尤为重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劳模精神影响下,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跳槽率居高不下,各企业和单位对大学生的工作态度不甚满意。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工作中遇到困难或稍不满意便选择放弃,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大学生的敬业问题正逐渐被关注到。将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引导学生以劳动模范为榜样,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从劳动模范们的事迹中可以看出,爱岗敬业是劳动模范的基本品质,增强学生在工作中竭尽所能,甘于奉献的意识。
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护理本科生的思想观念更为活跃,有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只有培养护理本科生在职业中的兴趣,让其能够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乐趣所在,才能够真正落实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目前,很多护理生工作时间不长便会觉得护理工作比较枯燥繁琐,产生抵触的心理,甚至辞职转行。因此,弘扬劳模精神对于护理本科生在职场中乐业是很有必要的。在劳模精神的带动下,逐步加深学生对于护理工作的思想认知,提高对于工作岗位的认同感与接受度,并进一步增强其兴趣点,有利于护理本科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工作的积极性,达到乐业的目的。
职业素养既包括基本的职业技能,还包括相关的道德素养,只有同时兼顾这两方面教育,才能够真正完善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但目前在职业素养教育中,过多的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忽略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因此高校应更新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明确要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劳模精神很好的回答了这一问题,应培养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人,为护理行业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护理人才,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高校在建立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应结合时代需求与使命,在护理本科生职业素养教育理念中加入劳模精神的内容,转变过去陈旧落后的培养理念,引导护理本科生学习劳模精神,帮助其树立积极的职业观念,让勤奋刻苦、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中,始终铭记劳模精神的指引。
护理本科生职业素养培养教育应推陈出新,紧跟时代进步与历史潮流,使相关教育内容符合学生发展需求与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校应及时补充与完善相关教育内容,在其中加入劳模精神的部分,通过劳动模范的思想品质与优秀事迹达到激励与教育的目的。在职业素养培养教育中,除必要的技能知识外,还应传授给学生必备的择业观、就业观、成才观等。择业观要求护理本科生树立职业平等的意识,正确看待护理工作。目前尚有较多学生认为护理工作低人一等,是服务于人的工作还有的学生认为护理工作又脏又累,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降低学生不理性的跳槽频率。将劳模精神作为护理本科生的职业共识,使学生们坚定职业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劳模精神中包含着热爱劳动、追求知识、努力创造的就业观,将这些内容作为护理本科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消除学生懒散、消极的工作状态。此外,成才观指的是在职业中所取得的成就的思想,正确的成才观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劳模精神的号召下,应建立在平凡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念,护理工作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思想。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帮助他人、影响他人、感动他人,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使护理本科生具备责任担当与集体意识。
现阶段高校在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工作时,主要是依托于相关就业课程,采用课堂授课的模式。虽然在就业指导与职业素养培养上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帮助,对其今后就业起到一定作用,但传统模式仍具有局限性。高校应面向护理本科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素养教育,同时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组织形式,使职业素养教育能够走出课堂,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向学生播放劳模的相关影片或纪录片,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强化教育效果。还可以邀请相关护理专业的劳模到学生中进行讲座,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同时可以借助网络的便捷性与资源的丰富性,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育,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慕课等形式,吸收更多的参与主体,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此外,还应为护理本科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劳模精神影响下的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机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作为立业的客观需要、勤业的保障、敬业的主观要求和乐业的基础,高校应更新护理本科生职业素养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手段,充分发挥出劳模精神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