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的思考

2022-01-01 20:33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秦 莉

(昆明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云南·昆明 650214)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早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如何配置好高校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不仅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其意义重大。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的招生计划、学科专业的设置、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等密不可分。要想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要想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合理就业,就需要高校提供多样性和高质量的就业服务,高校的就业工作应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全面开展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将其贯穿到高校的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等工作和活动中去,去影响和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育的受众面。本文主要从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来探索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路径。

1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开展。一是要落实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程,各高校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各二级院系的党委书记任副组长,直接全面负责抓好就业工作,从学校层面应协调好各职能部门参与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中,完善好就业指导机构,加强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管理全程服务工作。从二级院系层面应根据本院系的专业实际情况,在遵从学校大的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好适合自己本院系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指定专人专项负责就业指导工作,应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好高校就业工作评价制度和奖励机制。学校根据各二级院系的毕业生人数、不同专业的就业难易程度,将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二级院系,建立健全就业工作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与业绩评价挂钩,实施奖惩分明,激励就业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校除了指导符合条件申报大学生毕业求职补贴的一部分学生之外,应根据各校情况设立大学生就业奖励基金,鼓励学生到艰苦地方去工作、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就业奖励,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帮扶面,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质量和数量。还应制定就业奖励条例,奖励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2 构建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应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中,大学生就业观念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应根据大一到大四各个阶段大学生的特点来组织开展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

大一的学生刚刚经历了高考的磨炼,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繁重,家长和老师的管理较多,对于进入大学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一下如释重负,放松自己的同时会产生一定的失落感,会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往往会迷茫、不知所措,对于四年大学毕业后的打算更是没有概念。这时学校应抓住大一新生的特点,设置两大模块的就业指导课程。一是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二是本专业的地位及就业方向模块。第一模块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定、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测评、学生职业能力综合测评。通过测评,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业进行规划及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与设计。第二模块应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就业去向。让学生清楚本专业在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情况,为稳定大学生的专业思想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奠定基础。此模块还应介绍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职业资格认证对就业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计划在四年本科教育中多考证,将来扩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大二的学生经历了大学一年的适应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现状和生活环境,专业课程和社团活动较多,兴趣爱好更加广泛,这时的学生能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清楚明白大学专业的学习对将来就业的重要性,所以会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就业打下基础。高校在大二阶段应设置职业道德课程。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加深将来就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创业理念,并且自觉遵守各行业的行规业律,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能力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大三的学生处在美好的大学时光已走过“中点”,即将走向“终点”时期,思想会呈现短暂的急躁摇摆心理,因为关乎决定未来命运的抉择时期,学生会分化为考研群体和就业群体。这一阶段高校应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度过决策关键期,此时适合开设求职择业课程。帮助大学生做好择业的思想准备,开设求职择业技巧和就业礼仪培训课程,介绍面试、笔试,求职信、自荐书的撰写方法等。模拟就业情景,开展语言表达、公关礼仪、形象气质等的培训活动,来提升大学生求职的外在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四的学生面临顺利毕业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学生会出现焦虑情绪。大四阶段高校应侧重于就业观念和就业政策的理论宣讲。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从生活实际出发,先就业再择业。高校应宣讲就业法律制度及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让学生了解就业、签约的基本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知道毕业相关手续的办理程序和国家的有关规定,了解相关就业手续的办理等。

3 搭建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3.1 搭建好就业指导平台

高校可积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为学生开设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课程,学习可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式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其内容可围绕“三全育人”,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不断健全就业思政的工作体系。开展各类政策形势线上和线下讲座,以就业为核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活动月”,举办“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专家库”,打造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名师金课等,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3.2 搭建好就业信息交流的平台

高校要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好就业信息的交流,既要重视以宣讲会为主的具体市场,也要重视以交流信息为主的无形市场。高校应建立具有本校特点、就业信息来源真实有效的交流内网,可开通微信、QQ等相关功能,实现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让大学生利用手中的智能手机或电脑就能获取最新的就业资讯,并且大学生可以通过内网与学校内部管理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互动和反馈,又提高学生成功就业的效率。

3.3 积极搭建大学生就业困难帮扶平台

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会出现一系列就业烦恼和困难,比如职业定位不准确、就业竞争力弱、就业心理障碍、缺乏就业经验、社会需求萎缩、家庭困难、职业技能不足、缺少职业资格等。高校应根据情况加强指导和帮扶工作。对于职业定位不准确、就业心理障碍的毕业生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咨询式”帮扶;对于就业竞争力弱、缺乏就业经验的毕业生开展“就业见习锻炼”帮扶;对于社会需求萎缩、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开展“企业援助”帮扶;对于职业技能不足、缺少职业资格的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应多管齐下,齐抓共管。

3.4 积极搭建与用人单位合作平台

各个高校充分发展自己的“客户”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平台,把学生推荐给用人单位,努力把学校培养的人才资源当作一种品牌商品来经营,以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以往高校大多是通过组织毕业生开展现场招聘会来提供学生和单位面对面交流,达成就业意向。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复学复课之前多数采用线上招聘,复学之后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招聘工作。充分利用就业信息网络平台,适时更新就业动态信息,提供准确可靠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需求信息及往届毕业生在单位工作情况。同时将应届毕业生的自荐材料推荐在网络上供用人单位参考。高校在注重引荐工作的同时应注重售后服务的开展,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机制的评价意见,及时调整学校的办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方向,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3.5 努力搭建大学生创业工作平台

高校应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开辟一条以创业来带动就业的新路径。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从校外积极引进创业培训机构,引入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创业项目,想方设法吸引各类社会资源,对大学生的创业工作提供人力、资金、场地等多个方面的帮助和扶持。校内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创业讲座,加大创业宣传的力度,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