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水体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以Z县为例

2022-01-01 19:42李玉丹侯婧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水体

李玉丹 侯婧璇

(平顶山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乡村水环境治理,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等提供有力支持。《Z市碧水工程行动计划》实施后,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地区水环境质量得到了阶段性改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 现阶段Z县水体污染治理现状

1.1 饮用水源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

通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地区河流省控断面水质优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质量得到改善。

1.2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

通过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聚集区污染治理,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

1.3 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改善

结合海绵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采取截污纳管,生态补水,水系连通等措施治理水污染,地区黑臭水体得到明显改善,河流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得以初步改善。

2 乡村水体污染存在问题

2.1 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出现“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大部分乡村没有污水排放、收集和处理设施,已建处理设施的运行保障机制也尚未真正运行,环境治理进展缓慢。

乡村水体污染的特点是水体污染面源广、污染物数量大、分布广。水体污染面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农业污水和乡镇企业污水。由于乡村地域面积较广且多分散,人口庞大,污染物成分复杂多样,数量较大,难以集中处理。

(1)排水设施。由于乡村没有健全的污水收集和排放管网,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工业有毒废水因地势排至马路、河道、及露天土坑,污水横流,臭水杂草多发,不仅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和居住,更影响农业灌溉和水产品。

(2)污水处理设施。乡村污水中含氮、磷、硫及病原菌和寄生虫卵等较多,易生恶臭物质,乡村缺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再加上乡村河流水体流动性差,污水在河道沉淀形成淤塞,地表水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人居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2.2 污水治理体系不健全

乡村污水治理缺乏系统规划,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农村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使得水污染治理缺乏长效保障;且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不健全,乡村大量污水直排或偷排现象屡禁不止,水环境污染严重。

(1)法律法规体系。第一,我国水环境保护缺乏系统法律法规,目前对于农村水环境的保护还主要依靠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和部分行政法规规定,涉及农村水环境保护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不强,给乡村水污染治理的实践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第二,相关部门执法力度不足,水污染惩罚手段单一,处罚力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者违法成本低的怪象。

(2)监管体系。第一,县乡两级政府监管体系不健全。县级环保部门没有针对乡村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和业务经费,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第二,村委监管体系不健全。乡村环境监管可用资源有限,在涉及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处理等监管领域,可采用的管理手段和资金非常有限。

(3)信用体系。政府相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不彻底,存在环保违约失信现象;企业未根据规定严格控制排污,污染物直排或偷排现象严重。

2.3 水污染治理主体保护意识不足

政府环境整治力度不足,村民文化水平较低,随意堆放生活垃圾,过度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等问题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养殖企业家随意排放污水至露天土坑,污染环境,影响村民日常生活。

(1)政府保护意识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对环保工作态度马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不够,不重视乡村环境整治力度,保护意识不足,督查整改工作推进缓慢,城乡环保工作进展不平衡。

(2)村民保护意识不足。村民对于环保关注度和参与度不足,对环境污染问题漠视,虽然能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不太愿意为环保付出太多的经济及时间成本。

(3)养殖企业家保护意识不足。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和畜禽粪便处理方面的知识,选择直接将大量污染物随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鱼虾及各类微生物死亡,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4 水污染治理责任主体不到位

乡村环境问题责任主体不明确。当前,乡村环境保护的推动工作要靠协调,难以形成合力,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薄弱,对于环境污染的责任难以界定。

(1)政府治理责任不到位。政府相关部门生态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对乡村环保工作不重视、不作为,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水环境破坏问题频发,影响乡村环境治理进程。

(2)村委治理责任不到位。村委治理主体组织性不强,水污染治理主体混乱、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变得艰难,环境治理效率不高。

(3)乡镇企业家治理责任不到位。乡镇企业家缺乏治理责任主体意识,专业管理能力不足,对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投入不足,倾向于赚取更多经济利益而漠视环境效益。

3 乡村水体污染治理措施

3.1 健全基础配套设施

乡村水体污染治理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渠道融资做好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健全乡村基础配套设施,推动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1)完善排水设施。由于乡村污水流向严重影响人居环境质量,当前需要完善排水设施。第一,铺设污水地下排水管网,实行雨污分离,确保污水排放的连续性和污水的集中分类管理;第二,修建排水渠道,依照地势形成连贯的排水通道,确保污水集中分类处理。

(2)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乡村水体污染面源广,污染物复杂多样,需要建立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污染物处理。第一,划分乡村数量,在邻近村庄间集中修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的利用效率;第二,养殖场污水成分较为复杂,应建立储粪池及雨棚,沉淀池、干湿分离机全面运营,提高粪肥还田的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比例;第三,建立冷却、循环水等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提高工业污水的循环利用效率,处理工业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3.2 健全污水处理体系

乡村环境治理需要进行长期规划,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是健全污水处理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污水治理长期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第一,健全农村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地方性规章,完善制度规范,增强农村水环境保护法律之间的协调性,为乡村水污染治理的实践应用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生产者违法成本,从根本上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2)完善监管体系。第一,健全县乡两级政府监管体系。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县及各乡镇环保部门力量,落实县乡环保部门农村环境监管、执法等相关经费。第二,健全村委监管体系。应配备村级专职或兼职环境监管人员,完善农村环境公共监督网络体系,加强基层环保力量。

(3)完善信用体系。第一,完善政府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将地方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因违法违规、失信违约被行政处罚、问责处理等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

第二,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立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企业依法依规纳入失信惩戒对象名单,依法向社会公开。

3.3 增强水污染治理主体保护意识

政府、村民和养殖企业家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主体性作用,应当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工作合力,鼓励全民参与农村污水治理。

(1)增强政府环保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纠正应付环保检查的不良心态,贯彻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努力奋斗。

(2)增强村民环保意识。村民是乡村生活的主体,应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环保宣传。第一,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进行环保宣传和实践,提高村民的环保自觉性;第二,乡镇政府定期进行环保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形成环保文明的生活新风尚,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

(3)增强养殖企业家环保意识。推选明星环保企业,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加强环保宣传和污染物处理培训教育,增强养殖企业家的环保意识。

3.4 落实水体污染治理主体责任

应加快完善水体污染治理主体问责机制,建立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管理体系,结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等活动,落实各水体污染治理主体责任。

(1)落实政府治理责任。完善考评机制,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业绩挂钩,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2)落实村委治理责任。督促村委依法对本地水环境质量负责,夯实工作责任,建立奖励绩效机制,将治理责任落实到户,定期检查,相互监督。

(3)落实乡镇企业家环保责任。对乡镇企业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实乡镇企业家环保责任。

4 结束语

乡村水环境治理是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水体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三亚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欧盟将禁止八种水体有毒物质
从人体内环境治理解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