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云峰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南昌 330008)
笔者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江西省汽车和家具产业链企业。选取这两个产业链的原因是它们同属于江西省14条重点产业链,且对线下消费场景依赖程度较高,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相对突出,因此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164份有效问卷,其中73份为汽车产业链企业,具体包括4家整车生产企业,57家汽车配件生产企业,12家为汽车销售企业。91份为家具产业链企业,具体包括75家家具终端产品生产企业,5家为原木供应或家具配件供应企业,9家为家具销售企业。
总体来看,当前汽车和家具产业链企业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稳定恢复态势,产业链企业家信心由谨慎观望逐渐转向谨慎乐观。特别是在“就地过年”政策的推动下,企业的开工时间和范围均好于往年,但是两条产业链的恢复存在不平衡性,需求端修复仍弱于供给端,且供给端的投资意愿总体较弱。其原因在于,与阶段性疫情影响相比,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产业链企业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一是增加不确定性,影响未来预期,继而深度改变产业链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行为。二是增加防控成本和经济交易成本;三是加剧风险堆积,放大风险因素。受此影响,产业链企业的融资趋势和融资痛点均呈现出鲜明特点。
调查显示,随着汽车和家具产业链企业生产逐步恢复,融资需求持续回升,总体上增加融资总量的意愿较强。这与前期努力维持存量贷款平衡的情况形成对比。从家具产业链看,在调查的91家企业中,有76家企业表示有增加贷款的打算,占比83.5%;而在汽车产业链中,企业的融资需求更为强烈,在调查的73家企业中,94.5%的企业均表示需要增加融资。从目前看,产业链企业融资需求增加,主要由三个因素推动。
1.上游价格上涨,增加了资金占用需求。今年以来,受国际供应紧张和海外物流运力下降影响,国内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据江西某客车有限公司反映,今年轮胎已经出现三次涨价,累计上涨了17%,其直接原因是橡胶价格由去年9月份8000元/吨上涨至目前的16000元/吨。据江西某家具有限公司反映,原木价格受俄罗斯木材产量减少和满洲里通关效率下降影响,2021年第一季度累计上涨了30%。原材料价格上涨不仅增加了中下游企业的生产投入资金,还推升了企业囤货意愿,从而产生较大的流动资金需求。
2.产业升级投资加快,增加了中长期贷款需求。随着江西省产业创新政策全面实施,因疫情中断的产业升级投资在今年出现恢复性增长。如江西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良好的发展预期,计划扩建二期项目,需增加5000万元的中长期贷款。
3.节后复工进度较快,提前激发了资金需求。受“就地过年”政策影响,各地陆续提前开工,一些企业在春节期间就已全面开工。据了解,某市汽车行业在2月21日(正月初十)的复工率就达到62.79%,高于去年节后一个月企业开工水平。江西某家装行业往年一般过了元宵节才开始动工,而今年提前一周开工,受此影响,很多家具生产企业也选择提前开工。企业复工提前,资金需求也相应提前释放。
据对汽车和家具产业链企业融资状况调查发现,同一产业链的企业往往倾向于集中在一家或少数几家银行融资,“抱团融资”的现象较为明显。如调查的汽车产业链企业大多集中在两家全国性银行贷款;家具产业链企业更多地集中在两家当地法人银行贷款。这反映产业链融资成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因此,金融机构在支持制造业过程中,不宜将产业链企业割裂开来,而应从全产业链视角开展支持。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从产业链视角可以带来更大业务空间。从传统信贷业务的单家营销,转向对以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应商为对象的批量营销,能够增加交叉销售机会,深入挖掘新的客户群体,加快业务拓展;另一方面,防控企业信贷风险需要从整条产业链角度着力。由于授信企业具有产业链相关性,其风险不再单纯来源于其自身信用风险,还可能通过贸易环节接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风险传染。
1.保理服务需求增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产业链终端需求恢复较弱,造成产业链资金回笼周期延长,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以调查的家具产业链为例,91家企业应收账款比上年末平均增长11.3%,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达到52.6天,比上年末高4.3天,整个产业链对保理服务需求大幅增加。但截至目前,江西省商业保理公司仅有9家,其中一家保理公司还处于停业状态,导致当地商业保理服务缺口较大。
2.保险服务需求增加。从家具产业链看,目前木材进口环节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如市场掉价风险、销售不畅的库存风险、国外采购资金风险等,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木材能否按时正常通关成为木材进口环节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环节。为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不少家具产业链企业希望保险服务的介入。据江西某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反映,公司60%的进口木材停留在满洲里口岸,停留期限已超过三个月,将面临较大的赔偿责任。
调查显示,当前产业链企业的融资获得感有了显著改善:一是融资可得性提升。调查的家具企业反映,去年以来至少接到过3家以上银行的融资推介服务;二是对融资贵问题反映下降。一些企业在比较了不同银行利率后,果断将高利率贷款置换成低利率贷款,实现了融资成本下降。
但目前对融资的便利性和快捷性诉求较为强烈。一是加快产业链循环畅通要求提高融资节奏。当前汽车“缺芯”和“缺电池”成为汽车产业链循环的主要堵点。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加快融资节奏是解决这一堵点的关键所在。据江西某客车有限公司反映,宁德时代电池(特斯拉主要的电池供应商)非常紧俏,需要在申请供货的三天内付清全款,这给公司的融资节奏提出了很大要求。二是增强产业链循环效率要求融资便利性提升。不少家具企业担心疫情反复影响下游销售,大幅缩短备货周期,从而使资金需求频率加大,对期限、时效等融资便利性要求提高。
从融资需求端看,疫情冲击下企业自身条件变化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是产业链融资的主要痛点,表现在三方面:
1.企业真实经营状况难以判断,可能引发逆向选择问题。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江西省汽车和家具产业链中小微企业的平均生存率下降18.64%,即相对于2019年末,目前存活率只有81.36%。在此情况下,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利润率、现金流等指标基本失灵,同时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的不确定性大幅提升。银行很难将真实而较好的企业遴选出来,为此要么进一步提高风控标准,要么惧贷、惜贷。
2.企业实际信用水平难以掌握,可能提高道德风险的概率。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维持经营,通过民间借贷方式筹集资金,隐性债务较高;另一方面,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使部分企业的信用风险延后暴露。
3.企业收支流水稳定性下降,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指示器作用减弱。调查显示,当前江西省汽车和家具产业链复苏仍不平衡,上游复苏较快,而下游消费端恢复偏弱,这使得整个产业链的资金流放缓,多数企业的收支流水不稳定、不充足。
从融资供给端看:
1.银行风控达标难度较大。调查显示,在疫情时期,多数银行尽管风控标准没有调整,但相对于濒临透支的企业信用仍然较高,不少企业甚至认为银行风控标准有所提升。如一些企业反映,在贷款中,除了提供抵质押或担保之外,还需要股东、法人代表及其配偶签署个人连带责任保证。另一些企业反映,个别贷款在有充足抵押物的情况下,企业由于一名合伙人存在个人信用问题而被拒贷。
2.税收达标难度较大。近年来,一些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贷款(如财园通、小微通、家具通等)成为缓解江西省产业链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信贷产品。但疫情以来,税收达标成为不少企业的融资痛点。如江西某市的“家具通”信贷产品设有税收准入标准。受疫情影响,调查的某家具有限公司由于收入下降交税额度未达到准入标准,导致其“家具通”贷款到期后无法办理续贷而逾期。
1.有效核心企业减少。疫情影响下,不少核心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也受到了较大影响,难以继续发挥供应链金融中的支撑辐射作用。江西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民营整车制造企业,自2018年起成为汽车供应链平台的核心企业,但自2020年8月以来持续处于停产状态,使供应链上41户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不能接续。
2.核心企业配合意愿降低。在疫情影响下,产业链供货效率并不完全由融资决定,而且为上下游企业确权、回购等还给自身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和成本压力,因此,核心企业参与意愿较低。调查的某木业有限公司是江西家具产业链的龙头企业,自2020年以来被多家商业银行邀请作为家具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但到目前为止仍未作出明确回应。
3.核心企业的辐射能力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江西省汽车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渗透能力往往止步于一级供应商,对二级及以下供应商的影响衰减较快,导致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大量小微企业无法得到核心企业的确权和回购服务。
目前,数据和信用生态圈建设难度较大:一是各政府机构和部门信息难以有效归集利用。工商、税务、社保、公安、水电、生产建设等政务信息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尽管政府成立了信息中心等部门,但存在使用权限少、申请手续繁杂问题,尚无法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帮助。二是跨区域的数据难以归集利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往往分布于各个地区,当地法人银行很难跨区域收集这些企业的信息。三是科技投入较高。在缺乏有效收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资金投入上动力不足。
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区性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平台,降低银行信息收集成本。如可以构建区域“企业收支流水大数据平台”,帮助银行全面掌握贷款企业的不同时期现金流,上下游供应链等数据和结构,解决产业链企业信用不透明问题,有力支持银行获客和风控决策。二是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依托各类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风险识别能力。三是提高产业链企业的信用意识。选择部分具有创新精神且管理者素质较高的产业链企业为宣传对象,充分发挥其在全产业链的示范效应。通过商会、行业协会等机构进行企业信用责任义务教育,明确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小微企业作为市场参与者的基本责任与义务,提高产业链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大力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一是要夯实数字化供应链基础。强化供应链数字化的技术与管理能力,构筑信用体系更为牢固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二是以数字化技术优化供应链金融流程。在供应链资金流规划过程中,以核心企业作为节点,向联盟链中的供应商节点提供身份认证,以主节点企业协调制造业上下游分节点企业,合理布局业务活动,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点对点资金的合理分布,满足主节点核心企业的产业生态的加速转型和升级。三是以数字化提升供应链风控与融资效率。将各类收益权凭证逐一数字化后,运用智能合约来实现对联盟客户的评估和控制,为联盟客户提供衍生性风险管理,以提升供应链内部的融资效率和风控水平。
一是提高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意愿。促进核心企业与节点企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切实满足核心企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提高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的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优化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客户等衍生价值。降低核心企业参与风险,可将应收账款转让给第三方机构,减少自身风险和管理成本。鼓励核心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提升核心企业自身融资实力。引导银行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大资金支持,给予合理信用额度,提高核心企业自身资金实力。在此情况下,鼓励核心企业加强对上下游企业的确权工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质押等进行融资。三是提升核心企业的数字化能力。鼓励核心企业强化自身数字化能力建设,联合商业银行,以“连接、融合”为基础,分类施策、进化进阶、相互赋能,整体提升产业数字化基础,为上下游客户提供全链式数字化金融服务和增信作用。
一是夯实产业链信用信息基础。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产业链相关的信用信息,自上而下打通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二是完善产业链信用场景建设。建立以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的信用为基础,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与商业确权,覆盖整个产业链的交互数据链的信用场景。三是深入挖掘产业链的数据信用。推动从主体信用、物的信用到数据信用,从人际信任到数字信任的转变,构筑“数据信用”和“数据资产”,切实解决产业链融资的确权难、抵押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