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农信初心让红色基因焕发金融服务新活力

2022-01-01 16:41王兴源
青海金融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信农村金融青海

■ 王兴源

(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青海西宁 81000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党史,亦是百年红色金融发展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中国金融。回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史,1919年薛仙舟联合一部分学界人士创办“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1923年华洋义赈总会组织设立的第一个信用合作社在河北香河县正式成立;1927年湖北省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组建,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夕,邓子恢、张鼎丞等老一辈革命家,一手枪杆子,一手钱袋子,白手起家投入资金融通实践;在毛泽东同志倡导下,闽西才溪苏维埃政府创设的才溪乡“三大合作社”(劳动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以及中共闽西特委根据毛泽东关于自力更生发展苏区经济的指示,发动群众,招集私人股金创办的中国最早的红色信用合作社——福建省永定丰田区信用合作社的诞生。红色农信从诞生起便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农信人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定位,全力以赴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转型、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农信人站在历史潮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投身到助力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中,投入到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中,投身到满足结构性、多元化、有差异的实体金融服务需求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积极努力,“为人民谋幸福”成为了农信人亘古不变的历史使命。

聚焦青海,1952年12月青海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青海农信”)在民和县第五区官亭土族乡成立,建国之初的青海大地上崭露农信萌芽。燎原的星火,经历了合作化运动、改革开放、农行代管、行社脱钩,直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青海农信跟随着共和国成长的步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尤其是改革开放的40多年来,红色初心在青海农信系统持续传承和发展,愈加牢固,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战略的实施,坚持服务“三农”宗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坚持支农支小、支持实体经济、扶贫扶绿,积极发挥“三农”主力军、普惠金融领跑者、地方金融排头兵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农信初心,发展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服务最贴近农牧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通过努力,全系统已设立“双基联动”办公室3161个,设立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点3100个,惠及农牧社区65.91万居民,实现了对全省369个乡镇4173个行政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为全省23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超过300余亿元,普惠性贷款余额超过500亿元,累计投放扶贫贷款80亿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5亿元,有力助推全省42个贫困县脱贫,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张满意的青海农信金融答卷。全系统各项业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资产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在全省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二位;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履职监管评价为三级,在全国省级联社排第七位,西北地区第一位;2020年全系统各项存款余额和增量分别位居全省各金融机构第三位、第四位。贷款增量和余额分别位居全省各金融机构第二位、第四位。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被省政府授予“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AAA级”单位;2021年2月25日,省联社还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追寻足迹,回顾红色金融精神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事业,是波澜壮阔的伟大金融实践。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党领导下的红色农村金融历经革命战争的考验、经济浪潮的洗礼,留下了一串串光辉的足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奇迹。金融机构的设立、金融业务的开展、货币制度的形成、金融政策的制定,在没有金融经验也没有理论参照的艰苦条件下,每一步都深深地打上了红色烙印。在艰苦卓绝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力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开辟了激烈程度不亚于正面战场的金融战场,在发展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调剂军需支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稳定物价,维护红色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步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设立了名称中含信用合作社、农民银行、工农银行、苏维埃银行、边区银行等的红色农村金融机构,创建了独立的货币体系和货币制度,开展了借贷、储蓄、兑换、担保、信托等金融业务,取缔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金融特权,创立了独特的红色农村金融体系。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真正代表广大工农利益的红色金融事业,为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培养了一批优秀金融管理和专业人才,奠定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基础。

在红色农村金融发展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坚定的信仰、无畏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勇于探索和尝试,肩挑红色金融命脉的“扁担银行”,翻山越岭、开垦战地金融的“马背银行”,试水金融创新、实现诸多“革命根据地金融史上的创举”的“窑洞银行”,在我国金融史上留下了一道道清晰而深刻的精彩印记,通过建立基层惠民、便民经济组织或金融机构,运用金融手段,打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金融压榨和剥削的枷锁,支持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充分体现了红色金融普惠为民的初心,践行了为劳苦大众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领导红色农村金融事业的奋斗历程所形成的实践创造、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锻造的红色金融精神财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二、感悟历史,传承好红色金融基因

中国现代农村金融事业,是一项承载着历史与未来、艰辛与辉煌的事业,其中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很多,需要继承红色金融革命传统,焕发革命精神,夺取新的胜利。

(一)坚持党的领导,在传承中开拓前行

红色农村金融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金融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只有掌握金融事业,握紧属于自己的“钱袋子”,才能赢得战争的主动权,才会开辟革命新天地。只有筑牢“根”和“魂”, 农村金融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理相连,才能开花结果、聚木成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金融工作方向性、战略性,农村金融要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天职和宗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二)坚定理想信念,在传承中坚守初心

从第一家红色银行创立,到国家银行的诞生;从发行纸币、存款放款、代理业务,到建立新的金融体系等,无不体现共产党人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崇高境界。建设现代农村金融事业,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工作,同样需要理想、信念、纪律,同样需要志存高远、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只有让农村金融成为“人民的金融”,才能够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代农村金融要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高水平金融支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三)秉持为民情怀,在传承中开拓前行

毛泽东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分得土地的老百姓,缺乏生产资金时,红色农村金融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解决困难。秋收后,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交土地税。他们还要求提高税率,以支援战争经费。为支持红色农村金融工作,他们购买公债,踊跃入股合作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此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的根本价值追求和方向。建设现代农村金融事业,全面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我们必须坚持农村金融的人民性,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农村金融人的奋斗目标,把群众的满意与否当做最高标准,开展广泛的金融合作,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农村金融事业新的飞跃。

(四)敢于担当责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红色金融发展中蕴含了探索创新的强大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探索创新,红色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法制建设等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积淀了红色金融发展中的诸多实践创造。金融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汲取深邃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金融先辈们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的精神,学习他们“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和敢于犯错、勇于改错的魄力,秉承家国情怀,攻坚克难,为农村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五)承继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凝练升华

“无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精神’是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金融事业也是同样,要找寻和传承一种‘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红色金融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源泉。新时代农村金融人须以金融先驱为榜样,发扬红色精神,汲取红色精神营养,并升华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事业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

三、做好当下,发扬好红色农信精神

红色农信的发展史是红色金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基因是青海农信最突出最鲜明的特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农村信用社继续传承红色农信基因,坚持正确改革发展方向,深入践行红色农村金融初心,让红色基因焕发出地方金融服务新活力。

(一)不忘红色初心,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金融是国之重器,农信社、农合银行、农商银行是党领导下的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金融纽带。对于青海农信来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根”和“魂”。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青海农信将不忘红色初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不懈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前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充分发挥农信系统党委领导、统一管理的优势,建立完善党委、支部、党员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坚守定位、聚焦主业、回归本源、支农支小深化为农信系统的共同意志,以“红色引擎”汇聚“红色动能”,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

(二)不忘宗旨本心,让主责主业更加专注

红色农信以“便利工农群众经济的周转与帮助发展生产,实行低利借贷,抵制高利贷的剥削”为宗旨,致力于让农民真正实现经济上的独立。青海农信因农而生、为农而兴,服务“三农”是初心、是使命,也是青海农信最响亮的品牌。“三农”是农信系统的根基,只有扎根“三农”,农信事业才能根深叶茂。青海农信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服务“三农”经营宗旨,专注支农支小金融服务主业,将业务重心回归主责主业,重点满足“三农”和小微企业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需求,持续增加金融供给,提升服务匹配度和有效性,打造好托举“大三农”腾飞的金融羽翼。

(三)不忘服务匠心,让农信品牌更加响亮

红色农信在成立初便确立了“立足本土、服务群众”的服务模式,这也是农信系统不可复制的独特竞争优势。青海农信将传承好老一辈农信人缔造“背包精神”“马背精神”“三铁精神”,准确把握自身在银行体系中的差异化定位,发挥点多面广、客户基础好、经营机制活的优势,持续深耕县域阵地和农村牧区市场,持续增强金融产品与“三农”的契合度,塑造好与农牧民关系最亲、最近这张最鲜活的农信品牌,打造坚实的客户群体,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提高金融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青海农信金融发展“贡献度”、服务实体“满意度”、改革创新“活跃度”、金融生态“安全度”和金融工作“保障度。”

(四)不忘发展重心,让乡村振兴更加有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新时期我国“三农”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也是新时期青海农信系统深耕“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发展重心。作为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将肩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的使命与担当,发挥好青海农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和产品体系,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为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农村环境建设,推动新型主体创业创新,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落地。

(五)与百姓心连心,让普惠金融更加可得

红色农信应群众的需求而生,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青海农信将不忘自己的人民立场,与百姓心连心,用实际行动发展普惠金融,把做好绿色、普惠、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精准去除“痛点”、疏通“堵点”、解决“难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所急所盼”的金融服务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发展质量体现更多“民生含量”,让发展成果彰显更多“幸福指数”。

吃水不忘挖井人。有着“红色基因”的青海农信人,将不忘红色农信初心,牢记支农支小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使命,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务实的精神,不断谱写金融服务新篇章,在新青海建设的征程中展现地方金融机构新担当、新作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农信农村金融青海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山西农信今年将投放47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大美青海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