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在《西方哲学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1-01 16:25陈水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哲学史幸福观步法

陈水长

(嘉应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1 在《西方哲学史》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哲学(philosophia)是“爱智之学”,介于科学与宗教之间,具有抽象性、思辨性、批判性和反思性等特点,非常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然而由于西方哲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思辨性特点,对于刚接触的大学生来说难以掌握。如何教好这门课一直是我头疼的问题。我原先采用传统“干讲”教学方式授课。所谓“干讲”就是按部就班地将书本上的知识点通过PPT灌输给学生,把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大体内容讲清楚,偶尔提问让他们思考并回答。然而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首先,课堂氛围沉闷。只有少数几个感兴趣的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大多数同学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有时死气沉沉,导致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累。其次,教师难以准确掌握教学进度。由于“干讲”,师生之间互动比较少,因而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有些章节的教学进度把握不准,不知道是讲得太快了还是讲得太慢了。最后,难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习西方哲学最大的功用就是增强思辨能力。然而以这种传统“干讲”教学方式来教授《西方哲学史》却适得其反,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哲学问题,反而使学生按部就班,思想僵化,导致大多数同学对哲学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无动于衷。

2 “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的主要内容

如何解决在《西方哲学史》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难题,这是我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去年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为期八天的教师培训,其中对丁志勇教授讲授的《创新性培训课程设计方法》中的“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印象深刻,感觉似乎可以解决上述《西方哲学史》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

何谓“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顾名思义,所谓“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是指一种系统性的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案,主要包括获取注意力、建立联结、介绍框架、激活旧知、引入新知、练习与反馈、复习与总结、制定行动计划等八个步骤。这八个步骤环环相扣,密切相连。

第一步是获取注意力。所谓获取注意力就是通过一切手段获取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这个步骤对整个教学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整节课的成败,因为万事开头难,只有首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对这门课或这节课的兴趣才能活跃课堂氛围,进行有效地教学。也可以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成功教学的开始。第二步是建立联结。建立联结是通过某种方式(比如分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建立某种联系。这个步骤的目的破除学生以个人学习为主的传统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为后面的有效教学提供铺垫。第三步是介绍框架。介绍框架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介绍框架应当具体扼要,切记大而空,面面俱到,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第四步是激活旧知。激活旧知就是要与以前学过的知识建立联系,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导入新课之前有必要激活旧知,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记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也有利于更好教学。第五步是引入新知。引入新知是整个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前面步骤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铺垫,都是为了讲授新的内容做准备的,因此如何引入新知显得尤为关键。讲授新知切记不要再采用传统填鸭式或灌输式“干讲”教学方式,否则事倍功半,而是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为教学新理念,采用启发性互动式的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步是练习与反馈。练习与反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七步是复习与总结。回顾和总结教学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好的总结应该言简意赅,切中要点,对整个教学来说甚至会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一步是制定行动计划。制定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3 “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的实际运用及其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是否可行,能否解决《西方哲学史》教学中所面临的困难?只有实践才能回答。因此,本人培训之后就马上尝试着将“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运用于《西方哲学史》实际教学之中,以讲授“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为例来检验“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的实际效果。

首先,本人将第一步的“获取注意力”和第二步的“建立联结”在分组过程中同时进行。本人所教的那个班有五十位同学,有七位男同学,我按报数的方式随机分为七组,每小组至少配备一名男同学。随后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讨论并完成小组任务:相互自我介绍,选出一位小组长,并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小组成员(尤其包括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通过这个环节,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了起来,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获取注意力和建立联结”的步骤。第三步是介绍框架。本人扼要介绍本节课具体要讲的内容: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难点在于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第四步是激活旧知。在讲授“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之前,本人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幸福观。与以往沉默寡言不同,各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回答问题。第五步是最为重要的“引入新知”。在这个步骤中,本人先播放一个CCTV1特别调查视频:《你幸福吗?》,再给五分钟让同学相互分享自己的幸福观,即你所谓的幸福是什么?经过小组讨论之后,我让每个小组派三名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现场气氛尤为热烈,同学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说,幸福就是一种快乐感,一种满足感,比如,对于乞丐来说,能吃饱穿暖就是幸福;有同学说,幸福就是睡到自然醒;有同学说,幸福就是有钱,父母健康,心想事成;有同学说,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还有同学说,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同学们发表了自己对幸福的看法后,我来总结同学们的观点:幸福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有钱,还要父母兄弟健康,还要有人爱,能帮助别人。总之,心想事成,一切皆好。我发现,如果将同学们对幸福的观点整合一起,其实已经很接近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亚里士多德认为,“仅就最高目的的名字而言,大多数人的看法都一致。一般大众与精英人士都称之为幸福。他们认为活得好与做得好即等同于幸福。”康德所谓的幸福就是“一生活得好做得好”。“做得好”就是要有德性,体现德性的活动。“活得好”是指拥有充足的外在善包括健康、好的容貌、金钱、朋友、子女和荣誉地位等等。也就是说,幸福之人不仅要自我充足,而且要完美一生。更为通俗地说,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幸福其实就是“心想事成,一切皆好”。第六步是练习与反馈。我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和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很多学生比较认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认为其通俗易懂,比较合乎人之常情,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过于严格,难以实现。第七步是“复习与总结”环节。我扼要总结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活得好做得好,完美一生”。不知不觉快到下课的时间,最后我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如何实现你的幸福?这应该是“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的最后一步──“制定行动计划”。

实践证明,“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是非常好的教学方式,至少对《西方哲学史》行之有效,克服了我以往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困难。首先,“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更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其次,教师采用“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能够及时准确掌握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最后,“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课堂氛围和学生的积极性之后,学生更愿意思考问题了,一改原先被动学习的惰性,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思考问题。

虽然“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众,总体效果明显,但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却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严格按照“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进行教学的话,课程进度往往较慢,有时一节课只能讲一个重要知识点,其他内容就没时间讲了,这对于《西方哲学史》而言尤为明显。《西方哲学史》这门课本身内容多,难度大。对于新教师来说,利用“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教学很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只对某个知识点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不够全面系统了解和掌握西方哲学史的整个面貌。也就是说,如何在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如果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首先需要教师完全熟悉“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才能按照“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做好教学设计。其次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吃透教学内容,并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里必须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如果教师在运用“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过程中能够处理好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之间平衡问题的话,“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哲学史幸福观步法
《企鹅哲学史》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自由观”——庄子现代诠释的重要进路及其反思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学书五步法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