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常荣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广东·深圳 518049)
随着高考的改革,高中地理学科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在备考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有序的学习进度,能够较好的补缺漏,破难点。但是从当前地理学科备考情况看,大部分学生依然处于盲目的情况,大搞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这样不仅造成身心疲惫,同时,复习成效也不高。可见,非常有必要分析出具体的备考策略,提升学生备考效果。
随着新高考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备考阶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在备考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复习效率,让学生地理学科成绩有所提升。但从当前大部分高中备考阶段的学生看,并没有足够的自觉性、自制力,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非常不注重学习策略,依然按照大面积撒网式学习,这样反而造成学习没有侧重点,存在的学习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此,在地理备考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查找自己的缺点,同时,也明确自身优势。从知识技能、应试心理、答题规范、审题习惯等多个方面,全面的分析自己的问题,解决一些容易发生错误的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同时,要梳理出思维卡脖点、解题障碍点等等。
在地理知识方面,教师需要结合考纲要求以及历年高考地理试题,整理出具体的侧重点知识,比如经纬网图、日照图的判读、等值线图,还有区域图、地球的运动等,此外,还需要注重时间的计算、天气与气候情况、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工业和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等。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内容后,要针对其中的难点,比如日照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分析等内容,整理后进行专题复习,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利用相关例题,让学生进行重点突破,采用此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以有效突破重点、主干知识,提升复习效率。
在地理备考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结合以往所做题目,进行快速浏览,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提升复习效率,保证学生学习高效性。
从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但学生的地理能力主要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所以,需要学生夯实地理知识基础,同样也需要提升能力。在临近高考时,为有效防止学生出现“返生”情况,需要回归到课本、地图,重点查看一些地理知识的概念,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等情况,让学生做进一步的巩固。课本作为知识的根本,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明确不熟悉、吃不透、容易遗漏的知识,让学生认真看书,增加记忆力,提升理解能力。
高考地理知识点,考查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可以进行合理运用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书本基础上,有效梳理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知识迁移能力。
以地理气候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气候的具体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评价此类思路,整合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影响气候的成因、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同样,可以对比各大洲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利用此种方式,将各个知识进行联系,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可以构建知识网络,灵活调用知识原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复习成效,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除了要回归课本之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整体知识,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归类,在归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回顾了知识点本身,也进一步梳理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复习成效,提升学生记忆量,也可以逐步形成思维规律性、逻辑性,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地理复习的最后阶段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一点,不能试图通过大量的做题,提升效率,而是需要注重练习的质量,而不是盲目的追求练习难度,首先,要学会审题,保证准确性后再提升解题速度。
在高考前复习阶段,各种类型的练习铺天而至,学生想要全面应付存在较大困难。对此,地理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关注一些新题型,从而摸索出高考考试方向,通过此种类型的题目,培养学生题感,促使学生增强审题准确性、提高解题效率,当考试时出现新题型、新情境时,可以稳定不乱,清晰思路。
在日常训练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审题时的反应能力,对于题目的思考方式,是否可以快速找到解题技巧等等。当学生完成一道题目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审题过程进行总结,有没有做到冷静准确,如何确定解题思路,是否达到完整性、选择的解决方法是否适用,在表述过程中,是否做到规范到位等等,通过学生的反思,可以保证各个环节做到查缺补漏,与此同时,学生也通过反思过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审题、解题方法,不断熟悉解题的思路与技巧。
地理学科不同于政治,需要对热点问题进行大量的记忆,对于地理学科的复习,应当重点关注的是热点事件中,涉及到的地理区域位置、区域特征、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涉及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比如区域中的工业、农业、城市发展中导致出现的生态问题等,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没有掌握好,依然要回归课本,再次研读地图。
在高考备考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复习的学科以及内容非常多,这对部分学生提出了较高挑战,想要一手抓是不太现实的,学生需要明确自身优势,有侧重点的复习,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复习效率。首先,地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好巴特需曲线(二八律),这一曲线说明的是,使用20%的时间可以获得80%的分数,而利用35%的时间则可以取得90%的分数,想要获得100%的分数,需要付出100%的时间。所以,要告诉学生,适当的学会放弃,不要在已经尽力但却没有取得成效的科目上浪费时间。对于地理学科而言,需要清楚地理知识块以及主要题型,梳理出相应优劣势,合理进行复习,以求得效果的最优化。
例如,针对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合理复习,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在复习过程中,并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仔细地复习,而是借助区域地图,有效提升复习层次。首先,教师要利用将局部放大的区域地图,分析出其中的知识点,能够准备判断出具体的地理位置、方位、计算距离的长短、推算出季节和时间等;其次,借助区域地理图,找出重点区域,并进行对比,并分析出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最后,引导学生从区域特征出发,学会客观的评价区域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具体可行性解决对策,在此过程中,要应用到系统地理的原理和规律。
除此之外,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梳理和归类过往错题,按照知识、能力、答题、心理、方法等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学生自主积极的建立错题档案,将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题、猜对题等,进行及时记录,为复习积累错误经验,进一步提升地理解题能力,强化题目解答能力,提升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地理学习成绩。按照此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概括能力,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节时高效的目的。
在高考前,多数学生都会愈发紧张,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在地理备考期间,首先就需要做好对学生心理、身体等方面的调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高考。
地理备考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清理情绪,稳定情绪,避免让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烦心事所干扰。教师可以站在科学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使得学生明白,要保持饱满的精神,从而激发出肾上腺素提升,进而加快代谢,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如果经常情绪低落、消沉、急躁,人的神经系统会变得抑制,进而降低学习效率,更加容易感到疲劳。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放松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为高考做好心理建设。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充满自信心有助于增强自己的实力,收获成功,只要全心投入,必有回报。在地理学科备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但是要告知学生不能过高的期望,避免造成心理负担,反而导致出现消极情绪,抑制学生思维活跃性,降低学习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通过一些小事,建立自信心,比如做对一道题,突破一道难点题目等等,不断提升健康情绪,有效提升成绩。
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本身就大,如果不注重身体健康,加班加点的学习,反而会造成精力消耗大,但学习成效并不高,得不偿失,教师要告知学生,注重身体健康,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才可以保证考试水平有效发挥。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适当的做一些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通过运动放松大脑,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迎接高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备考效率,提升学习成效,采取切实有效的复习策略,开展地理学科的有效复习,帮助广大考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满意的结果,在高考中超长发挥出最好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