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红娟 蒲春红
(黄冈师范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农村小学的学情和发展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成效,本文在对湖北黄冈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访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小学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该专业学生的访谈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思考。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动下,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相比于城市,农村教育的发展仍然受到了办学条件、生源流失、师资力量弱等原因的阻碍。
国家大力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各项相关政策,目前黄冈地区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有了大大的改善,修建了新型的运动场和宽敞的教室,部分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由于对农村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未能跟进,对设备维护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
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相当数量的家长向城市发展,选择送孩子到县市生活和学习,促使农村小学的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因此,农村小学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又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会产生诸多问题。家庭教育的不足和缺失,附加给学校更多的对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发展和生活的责任。
小学生处于心智快速成长阶段,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影响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视野的广度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发展前景。然而,农村的教学、生活环境以及教师待遇,发展前景等问题,农村小学留不住教师;坚持守在农村小学岗位老师,不仅年龄较大,还身兼数职,能够投入教学的精力自然有限。
访谈中了解到关于学习资源类的三方面的不足:首先,很多农村没有图书馆,学生们期望的图书角也没能配齐,更谈不上配备各年级推荐的必读书目,所需的系列传统纸质图书资源极度匮乏;其次,学校已有的图书部分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家里带到学校分享的书籍,这些书籍类别繁多,内容繁杂,甚至有些不适合学生们阅读;另外,在网络和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农村小学生的资源摄入途径有限,教师和家长对资源的过滤把关更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提出“终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既热衷于小学事业,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力全面的老师,从传统学科知识传授、音体美艺术素养培养到班级管理都能大显身手的卓越小学教师。近年来,全科教师培养目标推向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内涵。从心理层面来看,农村学生的期待老师能远离繁华城市,置身于偏远乡村拥抱农民的孩子,对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从精神层面来看,农村学校需求的教师应该具有教育情怀,愿意扎根农村、奉献农村,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在学习或经济上的弱势儿童群体。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培养农村教师出发。师者,行为世范,教师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启蒙者,也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一个老师的引导可能改变一个农村孩子的一生。从现实来看,农村教师需要懂得教育基本理论,更应懂得儿童心理学,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其次,能着眼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愿意脚踏实地的教书,陪伴孩子成长。
教育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对思辨、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知识创新地运用(田振华,2016)。在培养全科教师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构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应基于“教育本位”,使未来小学全科教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技能。
新时代对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新的要求,综合表现为三个层面的九种素养。首先是社会层面的三种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其次是个人知识层面的三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最后是心理和未来发展层面的三大素养: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农村全科教师专业的学生对以上9大素养的理解尤为重要。社会责任是指要了解农村学校的现状和需要;人文底蕴在农村学校是要结合乡土人情;科学精神既是指身为教师的科学精神,也是要培养未来学生的客精神;身心健康是未来教师的一切之本,放眼世界,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是未来教学工作中时间创新的基石。因此,目前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农村小学的需求,可以从以下方面优化课程设置,以期实现培养目标,为农村小学教育的未来创造美好的前景。
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农村小学有必要重新设置课程,把“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缺口大,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师是主教其他科目,外兼英语教学。这些老师在英语学科上离该学科的基本要求有一定距离,在英语教学上仅凭责任和热情在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所以针对现状,在教师培养计划里,在通识课程中增设农村教育学课程,要培养农村全科教师的乡村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在理论教学课程学优化这些理论课程的授课学时,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至少完成以下专业基础课程: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基础英语、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等基础与学科课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应至少完成以下专业核心课: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小学教育学、班级管理与活动组织、小学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
在基础课程设置模块,以本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实例看英语课程设置的优化。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中,基础英语的教学计划分布在三个学期总学时192,占12学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法分布在实验课程中占16学时,占1学分。至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可以在结合农村小学的需求进行优化。课程的实施计划嵌入三个学期,在基础英语课程内容上进行优化选择,切入以下内容:英语类视听说;英语朗诵、演讲;英语视听说写作;英美概述儿歌;课堂游戏设计;毕业汇报。课程实施中培养全科教师的国际视野,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因此,一个具有较高英语素养的教师,是具有国际视野的,能为学生的成长铺开一条更加宽广的路。
小学全科专业的毕业生一上岗就要置身于复杂的教育环境,不仅要承担全科教学任务,还要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如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生综合表现参差不齐、班级管理等。因此,搞好教学实践环节是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重要环节;全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落实各科目教学试讲环节,更需要深入农村实地田野调查,深入了解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现状。到农村小学实习的周期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专业总学分的30%。包含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军训、劳动周、教育见习、课程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三字一话训练、教育调查研究、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含设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课程:教育实习含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观摩与调研,教育实习等活动。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课程实验、实验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组织专业实习。教学大纲里明确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课程的比例和基本要求,实际教学过程中予以落实。教育实习实践建议从第二学期开始安排,可多次进行,时间累计不少于18周。
高校培养师范生的师资队伍是由学校教育学专业的教师和其他各学院对应学科的教师组成。这些教师保证了小学全科教师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在现实中和农村的教学需求对接存在一定的差距。为农村小学培养优质师资,高校应借助转型发展大背景来优化农村小学全科专业的师资队伍。从教学层面出发,出台“名师课堂”。从当地市区的中小学聘请骨干名师给小学全科的学生授课,同时亲授课堂管理经验;从理论层面出发,可邀请负责农村教育发展改革方面的专家或教授开展讲座,真实的数据、看问题的视角、高度能够给未来的教师以启发,开启智慧之道。
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引领着下一批未来栋梁的成长之路,在培养全科教师的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未来教师的英语素养,为未来教学和研究铺开序幕,帮助学生打开看世界的一扇门,迎接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