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俄经济合作的路径分析

2022-01-01 14:58王娜娜
科技和产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俄罗斯

王娜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金融学院,郑州 450046)

中国与俄罗斯长期维持着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增加率正在稳步增长。受到国际政治形势不断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俄罗斯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加大。2017年,两国贸易额达到840亿美元,促进了中俄两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中国和俄罗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两国关系更高水平、更大发展的新时代。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中俄两国协同合作关系更为深入,中俄两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流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中俄两国互为经济领域内的重要合作伙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许威和陈宪良[1]认为中俄地缘经济外交为两国经济开展深入合作提供可靠基础。刘焱[2]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影响和前景。王金亮[3]分析得出中俄产业合作是两国多层次良性合作的必然结果。王一雯等[4]认为中俄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互依存度高。在文化交流层面上,李凌晨和王凤玲[5]分析了中华文化在俄罗斯传播所具有的重大战略意义。李圣[6]强调中国与俄罗斯存在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可中俄两国经济在某些方面的合作,必须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两国文化交融,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的经济合作障碍和壁垒。盛海燕[7]借助中俄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开辟经济文化合作新路径,中俄是地邻国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田君[8]认为中俄两国可依靠“一带一路”来建设两国文化交流新平台,一方面促进基础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从科技层面上看,林琳和П.Б.卡缅诺夫[9]倡议中俄两国可开展能源技术和生态技术等方面高新技术行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两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师成[10]倡导扩大中俄以科技合作为重点领域的合作,针对双边科技投资不足的问题,倡议以中央、地方、企业三方的资金共同为支撑。从教育层面上看,杨文兰和陈迁影[11]认为中俄两国开展教育合作,为国家建设培育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杨太阳等[12]在回顾中俄档案合作的悠久历史中发现,人文交流在两国政府共同支持下,其形式、程度、影响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为中俄全面战略合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此,中俄加强经济合作是两国共同谋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发展中国家,与俄罗斯结成友好邻邦,双方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对于全球经济复苏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中俄签订《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世代友好理念和共同目标。“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一系列的对外经济合作政策体现了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的强烈愿望。中俄双方在经济领域内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前景。

1 中俄经济各领域合作的现状

中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经济体,两国的经济合作对世界经济带来深远影响。目前,中俄在能源、科技、教育、交通等方面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在远东地区和东北亚区域的边缘经济合作[1],为双方经济合作增添新动力。但是从中俄双方经济贸易合作现状来看,中俄经济贸易主要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经济产品[13-16]。如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产品或轻工业产品等,技术层次低,价值不高。俄罗斯主要向中国出口一些原材料,如原油、原木、钢材等,并且这些原材料的进口规模呈现上涨的趋势。

从投资方面来看,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达40.8亿美元。2017年3月,中俄计划新建两百个亿投资基金,分别投资于基建、矿业领域。根据《世界投资报告2019》显示,中国正在与俄罗斯合作研究70个项目,总投资额将高达1 120亿美元,目前已有总值超过100亿美元的跨境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中俄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前景良好。

从科技方面来看,2014年9月30日,由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举办的《俄中创新领域前景》北京-莫斯科视频连线座谈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大使李辉指出,“中方重申,愿与俄方共同致力于加强在科技、企业和创新领域的大型项目合作,推动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科技和经济一体化”。自2017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俄罗斯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共同建立中俄“智库”,一直在国立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运行。该中心致力于评估运用技术和技术解决方案的社会经济结果。2018年6月,中俄双方在北京签订一揽子合作计划,确定两国将在示范快堆、田湾核电站、徐堡核电站以及同为素热源供货等重大项目开展合作。由此可见,中俄两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合作的重视程度,为科技合作提供必要平台和条件。

从文化交流层面上看,中国和俄罗斯分别在2006年和2007年举办“俄罗斯年”和“中国年”,这是中俄两国合力打造的国家级文化交流项目。中俄两国还于2009年和2010年举办“语言年”,掀起了两国互学语言的热潮。中国积极推动儒家文化走出世界,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在俄罗斯共建设19家孔子学院和5个孔子课堂,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理念。

从教育合作层面上看,中俄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俄签署的《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0年两国互派留学生人数要达10万人,从国家政策层面对中俄交换生及人员交流给予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分别在哈尔滨和上海设立代表处。中俄技术领域合作范围广泛,涵盖了航空、信息、天文、电子、生态等领域。在2018年,中国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成立的华北水利水电乌拉尔学院首次招生,这是金砖框架体系下第一个成立的办学实体,这为中俄双方进一步开展教育合作打开了新局面。

2 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愈发频繁,这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但是在关注两国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在两国合作中,存在的一些明显的不足。

1)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上的科技大国,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是在经济贸易当中,两国的科技优势没有展现出来,并没有合理的贸易商品结构。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科技产品微乎其微。俄罗斯输出的产品主要是能源原料型,附加值较低。由此,中俄两国在今后贸易交流过程中,可以考虑科技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输出,促进两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中国对俄投资存在风险,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①俄罗斯国内资金十分紧张张,严重缺乏后期资金补给;②投资收益时间长,因为中俄合作区域在很多方面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础建设当中,主要包括高铁、港口等项目,投资收益率低,周期长;③法律层面不完善,重复征税现象频繁发生,俄罗斯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外商投资管理上各自分工,在审批流程过程中,容易造成管理多头、程序繁琐等问题。

3)中俄两国因教育标准的不同,势必会导致教育体制有所不同,这有可能会导致两国在合作过程中,出现一方不能如愿履约的现象。教育合作所需要的前期投入资金比较大,大多学校想通过收取学费来弥补投入,这必然会影响办学规模,促使许多合作项目夭折。追求短期回报,不立足于长期发展。过高的学费使许多留学生无法承担,这造成生源不足问题,难以形成规模。此外,许多合作办学无法真正立足于本国国情需要,无法为国内当地建设培养对口的高素质人才,产学研相互脱离,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渠道单一。中俄文化交流仍以官方为主,民间、商业交流不足,官方对于民间、商业文化交流引导不足,使得许多文化交流渠道闭塞,无法扩大文化输出的影响力。中俄文化交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所欠缺。中俄两国通过签署多个交流计划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但是此类活动仅限于北京、上海、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而其他地区并无文化交流,这严重限制了两国进行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

3 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路径分析

3.1 加强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中国和俄罗斯来说,加强科技合作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两国科技领域的合作,有助于两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从第一第二产业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现代化,改变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把经济建设转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大国,在航空航天、核技术利用、生物科技、新能源利用、新材料和重型机械制造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装备,并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中国在纺织、通信、造船、电子、高铁、桥梁和道路建设等方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和明显优势。开展科技领域的合作符合当代两国对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需求。

中俄两国政府十分重视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表示,俄罗斯同中国具有在高科技及创新领域建立互利合作的一切机遇。他说,中国在“科学和技术等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俄罗斯也拥有大量的科技成果。他同时还强调,科技合作为两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合作奠定广泛基础。

因此,充分挖掘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潜力,加强两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利用双方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组建联合攻关小组解决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自在不同领域的研发优势,实现互补的科技合作,是中俄两国目前开展高科技合作的基础和选择。中国对俄罗斯在航空航天、能源开发、生物工程、新材料、化工技术、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需求较大。而俄罗斯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通信设备、电子、纺织、食品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需求较大。目前两国已将高科技领域的合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高科技领域的深入合作将提升两国综合国力。政府或者选择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参与选择并引进俄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尤其是引进俄目前由于资金短缺而搁置,无法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高新技术发明和创造,在中国国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合资企业。许多专家认为,把俄罗斯的技术同中国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和资金结合起来,共同创办集技术、工业、贸易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合营企业,有广阔的前景。

3.2 改善投资环境和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

中国对俄投资额度的增加,首要步骤就是俄罗斯本国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因为历史、政治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俄罗斯的法律与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条款存在一定的冲突。俄罗斯应在法律层面,尽自身最大努力,不断完善俄罗斯自身的法律法规,与世贸规则保持一致。并且,在此基础上完善充实招商引资的法律法规,提供一些优惠的政策措施,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免税区等,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吸引投资,扩大自己的引资力度,弥补本国资金不足等问题。俄方也应充分完善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通信设施、网络设施等一系列相关的服务。这些基础服务设施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能有效地吸引外国投资。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实际就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境内投资设厂,中国企业要想在俄罗斯谋求市场,应多关注俄罗斯境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多金属等资源。同时要密切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建设、铁路建设等,还有俄罗斯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贸易建设,促进成熟工业的有效合作。

中国实施的供给侧改革也为中俄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为了保证对俄出口企业的长足发展,中国企业应重视品牌的打造和宣传,严把质量关,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了解俄罗斯消费者的需求喜好,在品牌和质量上做功课,巩固现有的市场占有率和逐渐通过营销模式来扩大新的市场份额。俄罗斯长期处于靠资源密集型产品换取生活消费品的贸易结构,对其经济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俄罗斯可借助反西方国家制裁为契机,实行以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为主并逐步开展进口替代的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属于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该模式通过关税贸易保护政策,优先扶植发展本国的制造业,用本国生产的产品来替代过去需要进口的商品,以此来推动其他经济部门,带动本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是发展最终消费品的制造业,以替代消费品的进口,当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发展到其产品已经能基本满足俄罗斯国内消费需求时,进口替代工业应转向俄罗斯国内需要的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一些新兴工业国采取了进口替代战略来发展本国的制造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新加坡、韩国、巴西等国家。进口替代战略对俄罗斯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降低俄罗斯对国外经济的依赖性,平衡国际收支以推动工业化进程。中俄两国除了巩固和扩展现有的贸易模式外,还应大力加强开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贸易来获得更多的价值和利益。

3.3 开展教育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企业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中国和俄罗斯都是世界教育大国,两国国内都有着深厚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开展教育合作,能够促进两国教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为企业发展、经济发展和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

吉姆·奥尼尔在《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中首次提出“金砖四国”的概念。金砖国家的某种机制的形成,也促进了金砖国家间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组织精干力量,高屋建瓴的设计适合两国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极力克服人才培养当中容易出现的“教育教学弱于科学研究”“价值属性弱于工具属性”等方面的弊端,突出教育教学的基础性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基本原则。把握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要求,认真学习和领会中俄合作办学的有关要求和规定,培养新时代需求、高度契合的高素质人才。要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大纲。在编写各科教学大纲时,要深刻领会两国社会的最新需求,体现时代需求,不能按陈旧过时的知识点来进行教学,各知识点之间需要有密切的关联,避免跨度太大。制定课程体系,要切记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

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要有效互动,高等教育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分配,教育资源的配置受到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的双重作用。政府为教育合作提供相应的平台,例如在内蒙古举办的“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与高等教育科技合作国际论坛”“中蒙高等教育发展论坛”,通过这些平台和活动,可以加深中俄两国对彼此合作对象的了解,促进合作。中俄留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能够促进留学质量的提升。在政策方面,中俄可为教育合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发挥国家公派留学对高端人才培养的调控补给,提升中俄两国之间的吸引力,扩大来华俄罗斯留学生数量。同时,也要提高留学生层次,鼓励更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进行深层次交流。中国可安排更多留学生赴俄学习石油工程、航空技术、生物技术等俄罗斯具有优势且对中国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专业。

教育的发展不可忽视市场的需要,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平台,汇聚各行业资金资源、市场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建设开放型研究性实验课程,实现教学平台体系和行业资源开放融合和共同发展新局面。采用课程嵌入的形式,解决现实中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以项目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学习的投入性,培育各行各业所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17]。

3.4 强化民间文化交流,扩展旅游开发,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文化交融是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扩展,也是推动两国经贸合作深化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是长期历史积淀的结果,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发展历史,这必然导致文化之间的差异。俄罗斯善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重理性,集体思想比较浓重。并且俄罗斯地跨亚欧大陆,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典型的地域边际文化,多民族文化在俄罗斯和谐共存。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三大文化体系为支撑,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包容性,以海纳百川的思想对待异质文化,重视大局观,以感性直觉为主,注重谦逊精神。

中俄两国通过开展民间交流年活动互办“语言年”“旅游年”“青年交流年”等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对方国家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中俄两国政府要主动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文化活动,单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国内人民没有足够的参与感。政府可利用文化交流平台吸引两国企业共同参与进来,鼓励民间艺术团、商业演出团等团体积极参与,形成政府引导人民、企业的新局面。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习俗,地方政府要发挥地方优势,积极输送民族文化,全力打造中国最具特色、最具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中俄两国的地理位置相邻,但纬度上有较大差异,形成了自然景观的差异和互补性,加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中国老一代人对俄罗斯的特殊情怀,都会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再者,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古老而独特的文化氛围,温暖湿润的江南美景,阳光沙滩魅力海洋,以及多方位多层次的购物环境吸引着俄罗斯的民众,这些因素都是发展中俄旅游业的先决条件。通过开展旅游业也可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促使两国在交通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改进。俄罗斯人口稀少,自然风光优美,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而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较强的优势。两国可以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和加强两国旅游领域的相互投资。旅游业合作发展可以拉动经济的发展水平,带动各个消费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从而带动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

4 结语

加强中俄经济贸易合作有助于推动中俄两国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合作化进程,以区域合作促进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对于俄罗斯来说,强化中俄经济合作是加速开发东部地区,推动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俄罗斯今后能否快速崛起,称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很大部分取决于东部地区的发展形势。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丰厚的自然资源、世界领先的科技技术、广阔无垠的土地都是中国目前急需的战略资源,开展中俄经济战略合作,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安全性、适应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俄两国应在协商交流中,借助“一带一路”发展道路继续深化合作关系。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俄罗斯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另辟蹊径
穿越新丝路——渝新欧暨中俄两河流域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