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静(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张八小学/山东省青岛市)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加深,素质教育以更加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符合当下学生对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尤其在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培养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学习成为当今教育行业的关键。班主任作为学生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参与者,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明确教育目的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实行德育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保障教学目的能够顺利达成。如果只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忽视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生活变化日新月异。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典范,教书育人的辛勤工作者,拥有深厚的知识积淀,走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前列。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跟随时代发展的大环境,规划制定符合小学生的教育方式。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常用各种策略来引导学生将德育进行实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规划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法,对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科学规划,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已经普遍开展了德育教学,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专门的德育课堂,并且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高学历不仅指文凭,其中高道德素质、做人原则也是重要的考察因素。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德育,以改变固有的、不合时宜的德育模式,从而改变德育效率低下的现状。高效率的德育课堂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他们茁壮成长,培养他们成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建立完整是非观的关键阶段,但由于年龄较小,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三观”。在传统的小学管理教育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制定各项管理计划,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德育管理,导致被管理的学生丧失了自主性。在德育管理工作中,小学管理的德育教学逐渐模式化,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难以对学生产生较好的教学影响。班主任通过课堂教学与自身的言传身教,培养小学生成为一个乐观善良、正直纯粹的人。这对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课堂的正向引导与不断激励,不断改善和促进学生的进步,影响他从小成为一个践行美德的人。因此小学德育作为培养学生“三观”的启蒙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践行真善美的优秀品质,且使他们受益终生。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极缺人才,随着我国教学水平逐步提升,虽然德育是小学的重点教育课程之一。从事这项职业的教师也很多,但他们的教学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自身的德育水平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
在现阶段小学教育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一些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正确。认为只有语、数、外处于主课地位,其他学科都处于辅助地位,可学可不学。教育方法也存在不恰当之处,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的成长,反而揠苗助长阻碍了学生进步,这样造成了小学生德育存在极大的问题。
素质教育学科知识比较冗杂,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是单向的,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基本被消解,不利于课堂本该有的思维发散与碰撞,如此则会压制学生本该展现的丰富想象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总是将自己总结好的知识全部通过课堂讲解灌输给学生,思想品德课程也不例外,学生只能机械式地听教师的演讲,课堂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德育是以思想理论作为基础的学科,但也要设计一些课堂小互动、小游戏或者播放网络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关注,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潜移默化地增强思想品德的认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参与者与生活管理者。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现代学生的教育情况,设置一些合理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也要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培养德育素质,让学生改变一些原有的错误认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总结观察,根据学生的表现以及问题规划总结德育教学方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渗透学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及别人身上的缺点,不断通过德育培养来规避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行为。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引导与奖励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接受德育教学和主动实践,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会恰当地设立一些奖励措施,然而这种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首先,这种奖励机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班主任的工作繁多,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都有关注,这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做了好事却无法得到及时的奖励,可能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不好的影响;其次,学生的助人为乐活动教师要注意及时记录,假如缺少记录便无法对学生进行奖励,进而可能会消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一些学生做着名曰美德的好事但终极目的却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心,得到教师的夸奖或是赢取奖励,而不是在于培育自身的素质。
小学是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德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正确的“三观”,同时让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而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开展对学生的德育,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德育落到实处。同时,在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及个性特点,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激励,使他们感受到德育的快乐,更乐于去帮助他人,不断完善自我。小学生作为社会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生活及心理状态时刻关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去指导自身的行为。然而,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也会影响其道德品质。作为小学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学生的问题,要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并帮助他们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了许多有效的生活化内容,这些知识点以立体化与鲜活化的形式,丰富了课本内容,还与课外内容密切相关,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散思维展开思考。与此同时,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元素,以具体的生活化情景为依托,能最大程度上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形成正向的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眼界,促进学生构建课外思考与成长空间。在践行切实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益,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互动。在一些学生的观念里,思想政治课堂处于次要的地位,教师对他们的教学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堂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忽视思想品德教育课堂的重要意义,学习态度不认真,难以得到有效的课堂学习与进步。多媒体教学法在近年来的各科知识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教师要立足于德育教学课堂内容,提前准备好多种教学方案,在课堂上能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反应,调整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学有所得。多媒体教学法能以将书本上的文字和案例整合成更加具象化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有效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并实施激励的同时,不应该只一味地给予学生夸奖,也要根据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如果小学生犯错误,则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让他们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上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激励与惩罚相结合,才是正向激励学生进步的关键。班主任要把握激励与惩罚的尺度,根据相应的准则,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只有对自身错误的行为有明确的认知,去思考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反之,假如只有严厉的批评,虽然能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但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可能会超过了他们的可承受范围,这样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比如,部分学生不喜欢劳动,常常在劳动的时候找借口逃避,或经常在劳动过程中偷懒,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不平衡。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只有让他们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才能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卫生打扫,使其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而不是,当知道个别学生偷懒时不由分说便去惩罚他们,这样即可能会造成物极必反的状况,让学生更加讨厌劳动。只有通过激励与惩罚相结合,才能促进小学生端正个人行为及思想,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自身的劳动和汗水,潜移默化地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生活中的感知和经历去提升认知能力,比如辩论会、手抄报、演讲等活动,学生们都可以报名主动参与,在实践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德育素养,开阔自己的眼界,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解决各种问题,在不断实践中得到自我成长和进步。小学班主任需要侧重在德育自律方面实施激励策略,对于学生的德育优点给予肯定和认可,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去进行德育体验。例如,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学校可以组织小学生去养老院探望老年人,并为他们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带领小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清扫垃圾等。在活动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有十分积极的表现,如:善于与老年人沟通,垃圾清扫的干净,能吃苦耐劳等。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交流沟通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德育,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自身对社会的了解,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关心弱者、吃苦耐劳、保护环境等优良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三观”,拥有健康的心理,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实施激励策略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具有较好的效果,班主任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表扬。建立相应的表扬规划表,在小学生表现优秀时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做好事的乐趣,并逐渐转化为个人习惯并常常用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假如班主任未能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小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健全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被人看到,对班主任的表扬也就会不重视,长此以往便会放任自我。这对班主任后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一定的阻力,同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实施及时的激励教育,以保证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例如,小学班主任每周以班会的形式总结过去一周,学生的好人好事评选并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对于记录在册的班内好人好事学生进行公示,引导学生向品德优秀的学生学习。然后让其他学生以民主的方式选出班级最佳德育好儿童和优秀德育好儿童(名额囊括了所有登记在册的学生),最后,将记录在册的优秀德育实践学生的名字在班级光荣榜上进行张贴。显然,这样的德育自律激励策略,形成了德育自律模范引导作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德育自律氛围。
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了有效融入德育课程,教师要理解德育课程的重要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小学班主任是学生进行德育的领头羊。总体上来说,小学班主任在德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班主任在德育中实施激励策是可取的,小学班主任肩负重大的责任,只有不断完善德育,通过多样化教学的方式、采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和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理,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