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 虞璐,黄静,夏天,曾国秀
2021年,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是仍存在贫富差距大的问题,中、东部发展超过西部,西部一些地区办学环境恶劣,在教育方面经历瓶颈,如家庭教育缺失,师资不足,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1]。为帮助解决部分问题,改善教育条件,社会各界每年都以各种形式参与助学,其中也包括大学生个人和组织以支教的形式助学。
如今公益助学已成为人们践行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之一。助学需求较大的地区多为新疆、贵州、甘肃、西藏等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这些地区交通不便,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体系不够完善,这使得很多大学生的助学之路困难重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信息化可以帮助大学社团和大学生个人实现助学梦。受新冠疫情影响,自2020年初全国就开展了线上教学。同样,支教助学也可以在线进行。
目前已经有一些组织机构的云支教助学项目以“互联网+教育扶贫”的方式帮助了很多乡村中小学校。这些项目充分发挥了云技术优势,让更多师生接触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与技术的融合,连接了城市与乡村,助力教育公平和乡村教育发展。这些项目参与人员众多,受众广泛,涉及面广;授之以鱼及渔,给学校和学生支教助学,对教师进行培训,实现教育长期发展。
根据“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促进计划”官网介绍,该计划联合多方力量于2018年设立其核心项目“云支教助学计划”,为大学生助学支教提供可持续教学直播平台,助力乡村中小学校教育。截至2020年,“云支教”覆盖海内外63座城市的139所高校,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的378支大学生团队积极响应。其中28座城市的51所学校的92支大学生团队,在安徽、青海、云南等28个省级行政区的76个地区的81所学校,开展3,457课时云支教课堂教学,1196名大学生直接参与,16639名当地学生直接受益,970名教职工直接受益。自设立以来,云支教直接受益人次1181490,间接受益人次8043296。
根据“一起云支教”官网介绍,“一起学习·希望同行”项目于2020年1月1日诞生,其目标愿景为未来三年,该项目计划联合100所高校,培养100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为边远山区超过100000名中小学生和老师提供信息化教学服务。2021年1月7日,“一起云支教”公益行动启动,通过科技赋能支教,为教育欠发达地区提供长期、免费、开放的网络直播教学云平台。该计划倡导热心公益的大学生积极参与该公益活动,鼓励新时代青年弘扬奋斗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奉献爱心的同时锻炼身心。
依赖云科技的线上支教助学已不是难事,将来可以发展为常态化、可持续的远程支援教育模式。相对于以往的实地现场助学模式,云助学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具有很大可行性。
从学生的角度看,云助学不受场地限制,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也就无需克服交通不便、天气恶劣等客观条件造成的限制。目前中国的手机普及程度的大幅度提高,也为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获得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在一定程度上也缩短了学生接触教育资源的距离。通过手机,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按需学习。
从教育的主办方来看,云教育利用网络系统和网络技术,便可以构建起一个面向广大有教育需求的学生的云公益助学平台,实现精准对接。网络平台受众面广,可以同时对多个班级授课。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师生交流范围广。
在线下助学课堂中,助学教师课前需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学习状况,在此基础上备课以确保学生的知识接受度,课堂上通过提问巩固知识,课后通过有关测验和作业检测教学质量,这些都是要用时用力完成的事项。
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这些事项可轻松完成,大大提高效率。例如,在云课堂中,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位同学缺勤,也可以看到每位同学对应的姓名,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点名花费的时间。有些助学地区的孩子很腼腆,尽管遇到一知半解的情况也不会主动求解,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云助学可以帮助这些孩子更主动地解决问题。他们不用担心自己的问题是否太简单,也不用担心别人的看法。
另外,大数据可以监测学生的屏幕动态,有效反映出学生的听课状态,摄像头和麦克风可以按需打开,虽不能完全检测但也起到督促作用。课后,老师可以在系统中发布课堂作业并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学生完成情况。
由于云助学具有公益性质,开展云助学的资金投入大部分来自政府、社会公益组织、个人捐款等多方面支持,这便降低了教育资金成本。同时云助学的教学工作多数由大学生担任,既节约人力资源也增加了教学工作的流动性和灵活性。通过云助学,教师只需按时授课即可,课程结束后形成的课堂实录也可供学生反复观看,有效节约教师时间成本。与此同时云助学大幅缩减了线下助学在授课场地选取、志愿者衣食住行等方面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节约的成本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技术支持和优质授课教师(志愿者)队伍中去,以便收获更好地云助学效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相较于线下课程所需投入的成本,云助学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其1/3-1/10,对于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来说,云助学更具有明显优势。
在当前我国疫情时有起伏的形势下,线下助学势必造成人员的跨地流动,为疫情防控管理工作增加难度。云助学则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且随着国家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趋势来看,云助学也会随之慢慢成为教育助学的主要方式。
以往的很多助学往往是机构、组织或个人通过捐款捐物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大学生公益助学也往往是“以支教及爱心捐赠等方式展开,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局限性”[2]。而云助学也不例外,虽然云助学新模式有很多优点胜于普通助学模式,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其缺点。
团队成员通过一次线上对口湖北省鲍集小学的支教活动,一些明显的问题暴露了出来。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处在网络状态里,师生不能面对面接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容易被别的事物分心。由于是线上授课,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学生的走神行为。且通过开视频的方式,也仅能看到孩子们的脸,具体孩子们在做什么,授课教师都无从得知。
其次,在现实中授课可以很好地培养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例如,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并做出回答,而在线上授课的过程中,则有不可避免的延迟卡顿等现象,互动也必然受到影响,课后师生也很难直截了当的沟通。
本团队成员事先进行了调查问卷的相关工作,其中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段、分布城市等,也调查了受访者对于基本助学以及云助学内容的了解程度以及参加助学活动的意愿,也有很多受访者提出了自己对云助学的看法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受访者表示由于一些因素,对参与助学持保留态度。其中大多数表示助学花费时间精力,自己教学水平不足。也有少数受访者表示助学辛苦劳累且没有报酬使之望而却步。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参加助学公益活动时有难以长期坚持、缺乏意志力、对长期工作缺乏耐心、难以善始善终等缺点[3]。
所以在云助学期间,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约束,如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就需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完成目标任务后可以稍加休息以保持集中力。对助学老师来说,要具备奉献精神、注重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做到家校联通,对于突发状况需懂得灵活处理。尽管是云助学,老师在教学期间也需要保持自己的教师权威[4],这是促进学生德行养成与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注重学生的品格修养,成为孩子的道德标杆,这对师生双方都有积极作用。结合助学实际,相关人员可以加强上课软件对学生的监管能力,升级课堂功能。社会各界也需加强对云助学的宣传工作以及加大福利力度,促使大学生为云助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云助学尚未成熟,还有很多事项需要不断打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调查问卷受访者认为未来公益云助学的发展虽然面对重重阻力,但是前景美好。目前摆在云助学前的主要问题体现为网络通畅及软硬件设备问题,有些偏远贫困地区难以达到云助学所需要的设备要求。这就需要云助学与普通助学的灵活结合,双管齐下。随着时间推移,云助学的推广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加强科技教育,这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相信在不懈努力下总有一天能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