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临床诊断

2022-01-01 08:51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11期
关键词:狂犬病毒小体狂犬病

王 秀

(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无棣 251900)

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可分为两个进化组,七个基因型。第一组:基因型Ⅰ(RABV),Ⅳ(DUVV),Ⅴ(EBLV-1),Ⅵ(EBLV-2),Ⅶ(ABLV);第二组基因型,Ⅱ(LBV),Ⅲ(MOKV)。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和流行季节 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自然界中主要易感的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及某些啮齿类动物、翼手类动物。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许多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毒后,可成为传染源,猪、牛、马、鹅、鸭等家畜、家禽也可感染狂犬病病毒。在发达国家狂犬病主要是由蝙蝠和野生动物引起,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犬,占85%~95%,其次是病猫占4%左右。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夏季发病率稍高。

本病流行的连锁性特别明显,常以一个接着一个的顺序散发出现。伤口越靠近动物头部和前肢或伤口越深,发病率越高。

1.2 传播途径 狂犬病大多通过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经消化道、母体胎盘、呼吸道等途径也可传播该病。

2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咬伤史可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检测或病毒分毒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2.1 病毒分离 取患病动物脑或唾液腺等材料加缓冲液研磨成10%乳剂,脑内接种5~7日龄乳鼠,每只注射0.03 mL,每份标本接种4~6 只乳鼠,唾液或脊髓液可直接接种。接种小鼠出现症状后,取其脑组织检查包涵体。有条件的可同时将上述病料接种原代仓鼠肾细胞或BHK-21 细胞。

2.2 内基氏小体检查 切取海马回置吸水纸上,切面向上,用载玻片轻压切面,制成压印标本。室温自然干燥后染色,检查有无内基氏小体。

内基氏小体位于神经细胞胞质内,呈梭形、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着染(鲜红色),但在其中常可见嗜碱性(蓝色)小颗粒,在犬、狐、猫、小鼠等脑组织中常可见非狂犬病包涵体,可用Seller法染色加以鉴别。内基氏小体内部存在嗜碱性颗粒,基质小、均匀,折光性较差,碱性复红染成淡紫色,非狂犬病包涵体无内部结构,基质均匀,折光性较强。狂犬病内基氏小体在发病早期不典型,晚期剖检检查可发现结构完整的包涵体。

2.3 其他检测方法 也可采用中和实验,直接免疫荧光检测(FAT)及乳鼠脑内接种实验(MIT),酶联免疫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技术,狂犬病的快速酶免疫诊断(RREID)。

猜你喜欢
狂犬病毒小体狂犬病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聊聊古代是如何防治狂犬病的
异常早幼粒细胞Auer小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病毒感染与NLRP3炎性小体
科学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关键“开关”
打败狂犬病
论狂犬病病毒对人类危害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4株狂犬病毒感染小鼠的临床症状及脑组织病理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