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电子专业建构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以《电子技术》课程为例

2022-01-01 08:00:34朱婧玮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职业课堂教学

朱婧玮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理工学院,甘肃 兰州新区 730300)

2019年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应“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1]课堂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建构高效课堂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因入学成绩相对较低,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学习能力欠佳的情况。笔者在对所在地区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课课堂教学现状调研问卷中发现,83%的学生课堂上出现过思想不集中,有时不认真听讲的问题。65%的学生承认自己在课堂上有玩手机或睡觉的情况发生。47%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老师提问,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35%的学生表示因基础差对老师讲授的课堂内容在学习时感到困难,听不懂,不感兴趣。47%的学生有过不认真完成作业,或是抄袭作业,作业中错误多,书写不工整、不规范的现象。6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通过问卷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表现差,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较普遍的存在于高职学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如何改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水平,是高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最优形式。高效的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2]。

3 建构电子专业课高效课堂的有效性策略

3.1 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首先一定是切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辅助作用的课堂。以电子专业《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我校该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包括咨迅、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环节。项目提倡学生以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项目任务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设计一步步的开展学习活动。

以充电台灯制作项目为例,教师首先用5分钟时间介绍充电台灯项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该项目实施的合理步骤,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思路、达成一致后制定项目任务实施步骤并分配任务,大约用时10分钟。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分步骤实施项目任务,包括清点、检测元器件,插装、焊接元器件,连接导线,连接电源,目测检查,通电调试功能,装配共七个步骤。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独立完成各个环节,教师巡回检查,答疑解惑,辅助学生进行操作,大约用时50分钟。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对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大约用时10分钟。最后,教师根据学生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总结,指出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与评价,大约用时5分钟。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占用的课堂时间不超过整个项目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占到四分三,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2 项目引领,循序渐进,调动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喜爱的课堂,能积极参与其中的课堂。因此,教师首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3]。《电子技术》课程选用项目式教学校本教材,专业课教师根据该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设计了充电台灯、直流电源、八路抢答器、波形发生器、数字时钟、收音机、遥控车、机器狗等教学项目。这些项目将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点由浅到深一个个融入其中,每个项目都创设了一个学生喜爱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项目。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每一个项目任务包含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生动有趣、学生全程参与到项目任务中去,完成项目就可以制作出一个实用的小产品,并掌握该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项目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重难点内容。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增强了动手操作的技能,提升了职业素养,培养了创新意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就感。

3.3 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职业教育”助力高效课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信息化支撑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提供新思路[4]。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效课堂,教师应充分借助信息化媒介为打造高效课堂助力。

3.3.1 用好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

目前,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如雨课堂、智慧树、超星学习通、腾讯课堂等都是较常用的[5]。我校《电子技术》课程,使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建课,上传教学计划、教学课件、电子课本、微课视频、教学动画、教学录像、课后练习题、测试题等数字化资源。教学活动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维度。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上传学习资源,布置预习任务和课前自测题,学生进行线上预习。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课程面授。课后,教师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答疑、布置作业、上传在线测验试卷、进行学习评价等在线教学活动,辅助课堂教学。上传到网络平台的教学微课视频和动画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制作的适合学生学情的个性化数字资源。教师使用美摄、美篇等视频制作软件将常用元器件(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电声器件、传感器等)的检测识读方法、手工焊接操作方法、SMT表面贴装操作方法、电子产品组装工艺流程等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录制成微课视频。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直观、清晰的看到教师的演示操作,解决实训课堂上因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演示操作学生看不清,看一次学不会的情况。同时,学生课下也可随时随地在网络平台观看学习,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全员参与的网络平台交流讨论和学习测试题,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开展针对每个学生的辅导和评价。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3.3.2 教师合理选用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教师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电流运动的画面,形象直观的将抽象的电学理论知识以图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用FLASH软件的动画效果,制作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的运动轨迹,将微观的运动以直观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使用Multisim、Proteus、Altium Designer等仿真软件进行电路板设计及电路模拟仿真。通过使用这些教学辅助软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简单、高效。

3.3.3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

通过百度、360、Google等搜索引擎可以轻松的查找到课本上没有的电子专业知识。例如学生学习集成芯片时,由于芯片的种类非常多,并且新产品陆续上市,教材中不可能将所有的集成芯片知识都介绍出来。在遇到不认识的芯片时,学生就可以使用搜索引擎来查找芯片的数据手册,可以快速获得该芯片的引脚排列、功能说明、电参数、典型应用电路等内容。另外,电子线路中的各种典型应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电参数计数公式等,如NE555的单稳态电路、双稳态电路、施密特触发器等都可以通过搜索查到。海量的网络知识,可以补充书本知识的欠缺,助力学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来提高学习效率。

3.3.4 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知名学校的网络公开课、精品课程

目前,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年)》的指引下,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逐年提升。丰富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可供职业院校学生使用。这些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辅助。

3.4 开展多元化评价,全方位衡量课堂教学质量

传统的期末理论考试形式,不适合于专业实训课程,片面、单一的试卷无法考核学生的技能实操水平。我校电子专业开展理实结合、形式多样的多元教学评价模式。《电子技术》课程开展专业理论知识竞赛活动,“科科有训练、周周有展赛” 学生作业作品展赛活动、专业技能比武活动、职业技能定级考试、学生电子社团活动、学生赴企业实践活动等,将这些活动的成绩融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学生的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活动、技能定级、技能展赛、竞赛活动成绩按比例加权得到。评价模式改革后,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兼顾,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并重。多元化评价模式全面衡量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果,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提供有力的评价体系保障。

3.5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学习氛围,教师即教书又育人

高效课堂归根结底应该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下,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收获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教师在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德育培养,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注重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素质能力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在追求高分、高能、整齐划一的同时,更应注意分层教学,关注学困生教育;在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和谐课堂学习氛围、良好师生关系的创设。

4 高效课堂建设成效

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是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之一。《电子技术》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从2014年重点专业建设之初至今,该课程教学一直在积极实践探索建构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并取得良好的成效。该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浓厚,课堂学习氛围良好,以项目任务驱动的学生作业作品成果以电子小制作展赛的方式呈现,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关注与肯定。该专业学生参加兰州市、甘肃省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赛项近6年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24人次。实践证明,该课程建构高效课堂的经验和有效策略切实可行,可做为职校建构工科类专业实训课高效课堂的有益参考。

5 结语

建构高效课堂教师应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获得高效的知识收获,同时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践行多种有效策略,努力营造一个学生想学、肯学、会学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终身学习。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职业课堂教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