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那什么”

2022-01-01 04:41王宴宗马国彦
关键词:口头禅人际语义

王宴宗,马国彦

(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 200062)

Schiffrin认为,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s)是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具有标示和组织话语的作用。[1]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话语标记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除已经广泛讨论的话语标记外,“那什么”①也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话语标记,请看以下两例:

(1)刚说半截儿是吧,我说我那什么后来翻回上北大,上那个燕京吧。(1982年北京口语调查资料)②

(2)车夫等得不耐烦了:“太太,东西往哪儿卸?”“瞧我,光顾着高兴,忘了外头还有东西呢!”姑妈忙说,“那什么,劳您驾给搬进来,先搁南房吧,慢慢再归置。哎,留神,留神,慢慢儿地,别毁了里头的东西……”(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两例中“那什么”均不表达真值语义,与其他句法结构联系较弱,主要发挥语用功能,表现出典型的话语标记用法。目前对于话语标记“那什么”的探讨还比较少。张伯江,方梅、[2]王海峰,王铁利、[3]殷树林[4]在研究“那”或者“什么”的用法时曾提及“那什么”的功能,但没有进一步展开讨论。史沛沛区分了两种固化结构“那什么”,其中涉及到话语标记“那什么”的特征、来源等问题,并列举了“那什么”的多种功能,不过该探索偏重于功能的静态描述,对多种功能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是否有主次之分等等分析得还不够。[5]朱军、史沛沛继续推进之前的研究,将类似例(1)中“那什么”的功能称为语阻应对策略,将类似于例(2)中“那什么”的功能称为语篇连贯手段。[6]两者都可以纳入话语组织功能进行解释,只不过前者在句内发挥话语组织功能,后者在句际发挥话语组织的功能。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在讨论“那什么”话语标记之前,首先将话语标记“那什么”与其他类型的“那什么”进行区分,在此基础上结合“那什么”原有真值语义,深入讨论其话语功能。

一、话语标记“那什么”的识别与特征

在讨论“那什么”的功能之前,我们有必要将以下几种结构的“那什么”与话语标记“那什么”进行对比区分,以期进一步识别话语标记“那什么”的结构和语义特点。

(一)“那”与“什么”以跨层组合的形式出现

(3)海川又嘱咐说:“甘虎,到那什么也别说,啊!”(常杰淼《雍正剑侠图》)

(4)那什么叫避席呢?(易中天《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窦婴与外戚》)

例(3)那”是指示代词,表示处所,“什么”表示泛指,“那”与“什么”以跨层组合的形式出现。例(4)“什么”表示疑问,“那”是“那么”的省音形式,作为连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那什么”作为一种整体结构使用

(5)圆圆:那我爷爷怎么就不会那什么呀?生、老、病、那什么,自然规律,我爷爷他怎么能违反规律呀?也不能因为他是你爸,你就盼着他老不那什么,那爸不成妖怪了?(电视剧《我爱我家》)

(6)即使有什么知识产权也应该是人民所有的产权,国家所有的产权!你发明的那什么‘清洁保护剂’难道不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智慧你贪天之功据为己有,过河拆桥,你忘恩负义,盗窃劳动人民的荣誉和财产!(张贤亮《无法苏醒》)

(7)(部队在)河北赤城,冷那儿,土豆,主食就是,主食就是那什么,小米儿,棒子,高粱,大米白面没有,部队能吃上,老百姓是没有,老百姓是顶多能换上点油面。(1982年北京口语调查资料)

例(5)说话人认为提及之事在习惯传统和日常交际中需要回避,所以用“那什么”发挥替代的功能,听者可以根据语境推断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实际含义。这里“那什么”与其他结构成分关系密切,删除会影响基本语义的表达,所以并不是话语标记。例(6)和例(7)中“那什么”都有词汇化倾向,“那”作为代词引进对象,“什么”表示说话人对于所指对象记忆不清晰。但是两例稍有不同,例(6)说话人虽然对于所指对象记忆不清晰,但是名称的含糊并不会影响听说双方对于所指之物的理解,所以说话人没有出现犹豫和迟疑。例(7)说话人对于所指对象记忆不清晰,同时努力检索所指之物,所以出现了拖音和停顿,那什么”后面的逗号就是对这种拖音和停顿的书面呈现形式,但是本例“那什么”还不是话语标记,“那”虽经过语法化但还是作为代词使用,“什么” 所替代之物也是具体可感的。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概括出话语标记“那什么”在语音、语法、语用、语义方面的特征。语音方面:语音弱化,“那什么”成为一个韵律单位,前后伴有拖音和停顿。语法方面:句法独立,与其他句法单位关系较弱,位置灵活,“那什么”既可以出现在句首,也可以出现在句中,但不出现在句末。语义方面:删除不影响真值语义表达,不作为句子的焦点或重心。语用方面:主要运用于口语语体,表达程序性意义。

二、话语标记“那什么”的功能

Halliday认为语言有三个方面的元语义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7]一个词语或组合性结构在演变为话语标记的过程中,概念功能逐步减弱,而组织篇章话语、实现人际互动等方面的功能却日益凸显。因此,话语标记“那什么”功能主要体现在话语组织和人际互动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话语标记的概念功能虽然减弱,但是原有的真值语义对其人际功能和话语组织功能的分配依然有一定的影响。“那什么”的核心语义在于缓冲和启后。“那”具有定指性,表明说话人想要指称的对象是确定的,“什么”具有不定指性,表明说话人出现短暂的思维停滞。所以,“那什么”首先发挥缓冲的作用,组织话语,待组织好后,发挥启后作用,将指称对象补充完整。“那什么”的话语组织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均建立在此基础上。

话语标记“那什么”的功能虽然切分出两个角度,但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话语标记在使用时更像是一个综合体,多种功能相伴而生,只是内部表现有所侧重。“那什么”的位置对于功能内部表现具有影响,由于“那什么”具有很强的启后性,所以,“那什么”不出现在话轮的末尾用做话轮结束的标记。如果“那什么”分布在话轮中间可能转换位置(TRP),缓冲对象是话轮的一部分,此时“那什么”的人际功能是延续话轮,但其最主要功能是在延续话轮的前提下对于话轮内部话语的组织。如果“那什么”分布于话轮起首的位置,缓冲对象是完整的话轮,此时“那什么”可以表现话轮间话语的组织功能,但因其位置显要,主要体现听说双方对于话轮整体运用与话轮转接处理的人际互动功能。接下来我们将从“那什么”位置出发,依照“那什么”的虚化程度讨论其话语组织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一)话语组织功能

Schiffrin认为,话语标记为话语提供了情景坐标,因而有助于话语的局部和总体连贯。[1]话语标记的篇章组织功能是自下而上进行的,它能够在篇章中的话语单位之间穿针引线,使它们连贯成较大的单位。根据“那什么”缓冲的对象我们将话语组织功能分为话轮内部话语组织功能和话轮话语组织功能。

1.话轮内部话语组织功能

“那什么”缓冲的话语小于一个话轮。“那什么”位于话轮中间可能转换位置(Werth[8]),相当于沉默填补(silence filler),作用在于阻断过渡,保证话语权不旁落,延续话轮是“那什么”处于话轮内部时的人际功能,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那什么”在实现话轮延续的前提下如何组织话语。话轮内部的话语组织功能包括句子(小句)内部话语组织和跨句子(小句)话语组织功能,话语修复是前两者的特殊表现。

(1)句子(小句)内部话语组织功能

“那什么”分布于句子(小句)内部非起首位置,发挥缓冲作用,从而使前后话语表达连贯,由于“那什么”缓冲对象是句子(小句)的一部分,所以“那什么”前后的句内话语不论从句法结构还是语义表达上来看均是不完整的。如例(1),下再举一例:

(8)我们学校那什么,【玻璃碎了】,让那学生站在那个,那个窗前哈,用脑袋堵那个窟窿,吹着,让那冷风吹着,因为是他打碎的。(1982年北京口语调查资料)

单看“我们学校”和“玻璃碎了”均不是完整话语,“那什么”句内主要功能是组织句内话语,保证话语的完整性。

(2)跨句子(小句)话语组织功能

“那什么”发挥句子内部话语组织功能时,缓冲的对象是句子(小句)的一部分,“那什么”发挥跨句子(小句)话语组织功能时缓冲的对象是完整的句子(小句)。可以说,“那什么”跨句子(小句)话语组织功能是句内话语组织功能在更大句法范围内的扩展,前者虚化程度高于后者。

由于“那什么”处于句子(小句)间起首位置,其前后话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均是相对完整的,从话题的角度来看,“那什么”的功能表现为话题的延续和转换。“那什么”表示上述两种功能时,除了具有启后性之外还具有承前性。

A.话题的延续

信息推进处于单一话题管控之下,“那什么”可用作帮助延续话题的支点,使话语进程平稳。

(9)佟湘玉:婚礼那天再重新戴上呗,你不摘我可自己摘了啊。

白展堂:别别别……那什么,我还没有做好准备。(电视剧《武林外传》)

例(9)白展堂说完“别别别”之后,感觉自己的表达并不太合体,后又重新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是对“别”的说明,两者语义联系较为紧密,所以可以判定为话题的延续。

“那什么”表示话题延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语段两端话题是延续的,中间发生话语插说(马国彦[9]),使话题断开,“那什么”作用在于辅助话题返回主线。

(10)我六零年到那边带班儿就是那六十门,这六十门转那边儿去。我给他们带了九个人。带回来以后我又翻回来南校。翻回南校呢,因为我就不干那个这行儿了,(干这个这耳朵也不行,耳朵干那个时间长了也不行。老戴上那耳机,你知道这一面就这边这耳朵,我这耳朵已有毛病了,现在呆个来月就掏出就至少得说是这么大块儿,粘乎乎的掏出一大块儿来。就这边老戴耳机戴的。)啊所以我就那什么回来以后就不干这个了,就不干这个了,就分我跟木工厂儿这儿来。(1982年北京口语调查资料)

如例(10)说话人本在讨论自己的人生经历,后插入对于耳朵差的描述(括号内部分),返回主线的标志是关键词“回来”、“不干这个”的复现,“那什么”的作用除了补全句子外,还协助找回这些关键词,使叙述返回主线。

B.话题的转换

信息不再满足于单一话题的管控,“那什么”缓冲补充的信息与前面信息截然不同,“那什么”的作用在于实现话语从旧话题到新话题的转换,并使之过渡自然。这是“那什么”句内话语组织功能的核心。

(11)“那怎么啦?也不想想我妈是谁?”

“不提你妈了,那什么,我妈可特喜欢你,打小儿。”(网络文章《北京胡同孩子的求婚词》)

例(11)“那什么”前面在讨论“你妈”,“那什么”后面在讨论“我妈”,前后表述的对象出现变化,所以可以判定为话题的转换。

(12)顾秀才:是不是?假充维新!地明明是平的,楞瞪着眼造谣,说是圆的!难道地上处处都象罗锅桥?

曾墨侠:老师,您别生气!那什么,我看看老太太去(搭讪着走出去)(老舍《秦氏三兄弟》)

例(12)“那什么”前面曾墨侠在呼应顾秀才的话,“那什么”后面曾墨侠话锋一转,表示自己去看老太太,曾墨侠“那什么”前后话题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可以判定为话题的转换。

从我们分析来看,“那什么”表示话题延续的情况较少,而表示话题的转换情况较多。方梅在对比指示代词“这”“那”时提出,“这”、“那”都可以用来表示话题的连续性,但是受认知倾向的影响,“这”多用来保持话题的延续。而“那”多引入对比性话题,着意表现差异。[10]所以“那什么”成为话语标记后,也多用来表示话题的转折,着意表现前后话题的差异。

(3)话语修复

Brown和Yule在比较写作者和演讲者表述方式的差异时指出,由于演讲者在讲话时分配的时间有限,所以他在演讲时处于压力之下,如果出现错误或者不符合意图的地方,他将不得不对话语进行公开的修复(repair),[11]话语修复可以纳入句子/跨句子话语组织功能进行分析,但是与一般话语组织功能不同的是,话语的修复缓冲补充的对象并不是新信息,它只是对已有信息进行修复。“那什么”往往出现在口头表达中修正话语前面,起到标记修正话语的作用。

(13)甲 我告诉你二五眼同志。

乙:您别叫我外号行吗?

甲:不是什么——那个杂哩古董,那什么——宝瑞同志。(侯宝林 刘宝瑞相声《讲帝号》)

说话人说出“杂哩古董”之后感觉词语使用不是特别恰当,所以使用“那什么”作为话语更正的标记,将“杂哩古董”更正为“宝瑞同志”使其符合说话人的表达意图。

2.话轮话语组织功能

“那什么”发挥话轮话语组织时位于话轮起首位置,缓冲的话语是完整话轮,而我们上文所讨论的“那什么”话轮内部话语组织功能缓冲的话语是话轮的一部分,所以说“那什么”话轮话语组织功能是话轮内部话语组织功能在更大范围内的扩展,前者虚化程度高于后者。

如果“那什么”出现在始发话轮起首位置,其主要作用是开启话轮,话轮的开启通常意味着话题的开启,所以从话语组织功能来看“那什么”主要功能是开启话题。如果“那什么”出现在接应话轮起首的位置,既开启当前话轮,又承接上一个话轮。这里虽然涉及到话轮的转换,但是其话语组织功能也不外乎话题的延续、转换(丰国欣[12]),就“那什么”而言,表示话题的转换仍然是它的核心功能。

综上来看,“那什么”话轮话语组织功能包括话题的开启、话题的延续和话题的转换。这与我们上面所讨论话轮内话语组织功能类似,所以不再展开讨论。由于“那什么”处于话轮起首的显要位置,除了能够体现话语组织功能以外,最重要的是能够凸显听说双方对于话轮的整体运用与话轮转接,所以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处于话轮起首位置的“那什么”的人际互动的功能。

(二)“那什么”的人际互动功能

人际功能是指语言具有建立、维系和反映人际关系的功能,说话人用明确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受话人的关注。“那什么”分布在话轮内部表现维持话轮的人际功能,这里不再讨论。我们所要关注的是那什么”分布在话轮起首位置时,涉及到话轮的开启与转换的人际互动功能。

1.首话轮起首位置——提醒听话人交际活动的开启

“那什么”大多具有表示提醒注意的功能。特别是出现在首话轮的起首位置作为开启交际活动的标志时,其提醒作用更加明显。有时,“那什么”前后会出现人名,起到强化提醒注意的功能。

(14)营副已然卧倒,似乎极疲乏,手枪放在小几上。排长还不敢卧倒,只摘了灰帽,拚命的抓头皮。老五没敢惊动营副,老远就向排长发笑:“那什么,我把这些炮放在上面好不好?”“干吗?”排长正把头皮抓到歪着嘴吸气的程度。老舍《“火”车》

(15)杨太太:大哥——噢,按说应当说局长,好在咱们都是一家人——大哥这两天倒好哇?还是那么忙呀?

洗太太:还好,谢谢!

杨先生:那什么,二爷(笔者注:指洗仲文),请你也听着点。我有件事打算求大哥给办办;怕大哥太忙,所以我们俩(向杨太太一笑)先来跟大嫂说一说。二爷,你也给记着点。太太,是你说,还是我说?

洗仲文:(本打算一语不发,可也不是怎么说出一句来)男女平权!(老舍《残雾》)

如果涉及到多人交流互动,听说任意一方发生变更的第一个话轮应确定为首话轮,例(15)涉及到杨太太、洗太太、杨先生、洗仲文等多人会话,前面是杨太太和洗太太对话,后杨先生使用“那什么”开启与洗仲文的话轮,听说双方同时发生转变,所以此处“那什么”功能也应归入提醒听话人开启话轮功能。

3.接应话轮起首位置——向听话人传达超预期的信息

“那什么”位于接应话轮起首位置时,可表达自身的犹豫和思考,且多向说话人传达与预期相反的内容。具体而言,“那什么”出现在接应话轮起首位置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接话(taking over),受话人基于对话语的判断,并借助话语结束的标志开始接过发话的机会。

(16)(包善卿:)“记性是真好,真好!”包善卿喜欢人家记得小姨太太的生日。(包善卿:)“第二件?”(方文玉:)“那什么,那什么,他听说,听说,未必正确,大概学生又要出来闹事!”(老舍《且说屋里》)

例(16)“那什么”以重叠的形式出现,起到情感强化的作用。方文玉在说话之前对他所要表达内容的可接受性进行假设,他认为这个信息对于包善卿来说可接受程度比较低,所以连用两个“那什么”既突出了自己内心的犹豫,也向包善卿说明自己所要表达信息的出乎意料。

(17)昨天下午,我正坐在公交车上,老同学庞兄突然打我手机,他说他最近刚刚升官,给我报个信儿,我忙说恭喜恭喜,请客请客。他接着说明天马上就到北京来看我,顺便办点公事,还说要带老婆孩子一块儿来玩儿几天。我一听只觉得头皮发麻,支吾了一会儿,想出个对策:“啊——那什么,老庞,不好意思,我现在在上海,出差,恐怕不能招待你们了——”(网文《京味十足》)

例(17)中对于老庞来说,接受是预期内的事情,但是受话人拒绝了老庞的请求。沈家煊在讨论对于请求的回应时提出,“接受”是无标记行为,所以直接利落。“拒绝”是有标记行为,所以应答前会出现停顿。[13]话语标记“那什么”前后伴有拖音和停顿,是有标记行为,所以接下来的应答很有可能是拒绝。前后伴有拖音和停顿是很多话语标记的共有特征,但是并不是所有话语标记都具有拒绝请求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从“那什么”原有真值语义来进行分析,“那”最初表示距离远,后来类推产生心理距离远,心里距离远则表示不感兴趣或者不赞同,而我们知道“什么”也衍生表达否定的用法(什么呀),两者都蕴涵否定的含义,所以更容易组配在一起,表达相同的否定态度。

第二种情况是插入(putting in),插入目的在于打断他人的叙述从而为自己发话赢得机会,与接话相同,此时“那什么”不但具有启后性,还有承接话轮的作用,但是接话遵循礼貌原则,而插入则违反礼貌原则,所以说这种承接方式非常态,如果说话轮延续是“那什么”出现在可能转换位置阻断话语过渡,那么“那什么”插入的作用是出现在话轮可能转换位置,实现话语的过渡。

(18)老头:对对对对……(众人各说各人,乱成一团)

志国:我不管我管不了……(下)

圆圆:不是我不姓和我姓贾……(下)

老和:那什么你你你们先忙着我先回去了(下)(电视剧《我爱我家》)

话语的目的是影响对方想法,受话人耐心倾听是说话人的预期。而插入则是违反预期的表现,隐含对于说话人话语的拒绝。例(18)中众人各说各话忙作一团,老和对于他人的话语不接受,所以试图用“那什么”打断他人的会话,为自己争取会话的机会,从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从话语标记到口头禅

上文我们对社会群体所使用“那什么”功能进行了概括,但在实际考察中我们发现部分人“那什么”使用频率远远高出言语社团,甚至成为一种口头禅。③[14-15]我们将结合例(19)确定口头禅“那什么”的特点。

(19)“那什么,”王二搓着手说,“我来看房,怎么进去呀,大门锁着呢。那什么,雪后寒,真冷!那什么,曹先生,曹太太,都一清早就走了;上天津,也许是上海,我说不清。左先生嘱咐我来看房。那什么,可真冷!±祥子忽然的想哭一场!刚要依着老程的劝告,去找曹先生,曹先生会走了。楞了半天,他问了句:“曹先生没说我什么?”“那什么,没有。天还没亮,就都起来了,简直顾不得说话了。火车是,那什么,七点四十分就开!那什么,我怎么过那院去?”王二急于要过去。(老舍《骆驼祥子》)

口头禅的判定主要涉及到口头禅与话语标记的区别。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使用频率上看,口头禅的频率明显高于话语标记,说话人具有无意识脱口而出的特点。

2、从使用者来看,话语标记反映的是言语社团整体的特点,而口头禅主要反映言者个体特点。个体口头禅与社会性口头禅存在互动现象,如名人的口头禅可能引得他人效仿,个人口头禅由此扩大为一种社会现象。

3、从形成机制来看,口头禅是话语标记进一步虚化的结果。在有限时间内组织流畅连贯的话语是会话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这种要求,说话人倾向于使用固定形式实现组织话语的目的,话语标记的功能就在于此。言语社团使用“那什么”通常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口头禅则是说话人对“那什么”形成心理依赖,成为表达中的一种优先选择,具有脱口而出、反复使用的特点。使用范围的扩大带来“那什么”进一步虚化。由此,马国彦认为口头禅是话语标记在修辞意图驱动下,由于认知心理机制和语言机制的协同作用而形成的,是话语标记进一步虚化的结果。[16]

4、从功能来看,言语社团在使用话语标记时有位置倾向。由于口头禅使用频率大幅度提高,概念功能进一步弱化,从而造成语义泛化、语法化程度加深,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口头禅可以出现在话语标记每一种功能实现的位置,从而实现其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说,个体口头禅的用法是对言语社团用法的总括,需要指出的是,口头禅用法也有边界,如上述口头禅“那什么”也不会用做话轮结束的标记。

注释:

(1)“那什么”存在变体,如:那个什么,那个啥,那啥。除形式略有区别外,其功能、来源等与“那什么”基本相同,为了使文章论点集中,本文选取使用频率最高、最为典型的话语标记“那什么”。

(2)本文所用语料均为现代汉语口语材料,文中一一注明出处。

(3)厉杰区分了语法化口头禅与语用化口头禅,[15]后又提出了习语类口头禅。[16]其中与话语标记有密切关系的是语法化口头禅,下文所指口头禅均为语法化口头禅。

猜你喜欢
口头禅人际语义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等一会儿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妈妈的口头禅
妈妈的口头禅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