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茹,张艺馨
(齐齐哈尔大学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国家宝藏》前两季以高收视率完美收官,在融媒体的环境下日生不滞,可谓是文化类原创综艺节目的一匹黑马。2020年12月6日《国家宝藏·第三季》携手九座中国文明历史文化遗产——紫禁城、西安碑林、苏州古典园林、布达拉宫、莫高窟、秦始皇陵、孔庙孔林孔府、三星堆、安阳殷墟,27件历史文物卷土重来,通过故事化讲述、影视化展示,全景式再现的方式,来探讨埋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老文明的形成以及对全世界的贡献,从而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第三季》改变了以往以省级博物馆为单位来讲解历史文物的叙事方式,推出九座国家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来呈现典型的文物形象。
在现代种类繁多的综艺产业中,文化类原创综艺节目可谓首屈一指,用新颖独到的方式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宝藏·第三季》应受众的需求,另辟蹊径,推陈出新,把文化的视角落在了中国文物上。典型化的中国文物,通过它神秘且深奥的身份,带我们回到了历史文明社会,让受众在文物本身的视觉盛宴中,感受中国历史文明未褪色的中华文明底蕴。《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一期选用“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为节目演绎的开篇国宝,三足炉以翻转的海浪和山形组成,意蕴着寿山福海,江山永固;金嵌珍珠天球仪是融合科学和艺术的工艺品,它是海纳百川的综合体,但是作为警醒之器,激励之器的国宝,告诫后代的我们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天下读书人向往之地的午门,作为紫禁城的正门,打破了受众以往所听到的“推出午门斩首”的悖论,而是明朝的一种廷仗制度,廷仗制度所反映的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浩然之气。《国家宝藏·第三季》正是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文物,来提升审美意蕴,用文物的语言来彰显民族之魂。
《国家宝藏·第三季》融入现代科学技术,以故事化方式讲述文物“前世今生”的奇妙缘分,并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呈现。“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语言学转向’向‘图像转向’偏移,更加注重视觉的直观感受,倡导不加解释的,感性的,娱乐的文化体验。”[1]该节目利用镜头语言,影像叙事,音乐表达使厚重又鲜活的文物直观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摆脱了以往文博类节目中以语言叙事为主的方式,利用具体可感的画面,使文物的视觉表现力更强。在“一碑成林”的石台孝经前世传奇中,舞台造型美轮美奂,运用大量虚拟意象,LED屏幕所呈现的山石、树林等场景,道尽了石台孝经的传奇经历,著名演员李乃文用幽默诙谐的表演方式,向受众传递了石台孝经对儒生的重要性。期间音乐作为信息传达的重要构成因素,既可以传达空间信息,也可以让受众置身于“真实”的场域中;在“昭陵六骏”前世传奇一节中,片头以红色基调铺展开来,用意境的渲染唤醒昭陵六骏的感知,继而赵文卓歌声的主旋律融合带有六匹战马的3D虚拟技术,让昭陵六骏复活在观众眼前。
叙事者作为信息的传递者,是叙事文本的话语蕴藉。《国家宝藏·第三季》改变了以往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单线叙事者结构,采用了多重叙事者从不同角度对国家文物进行共同叙事。选取具有影响力的明星国宝守护人和今生故事讲述者,来展现国宝的“前世今生”、选取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人士,来补叙国宝的传奇经历,选取著名表演艺术家担任主持人来架构节目的互动机制。
演绎者与传承者作为叙事主体,是叙事文本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宝藏·第三季》每件国宝都有既定的明星守护者,他们在社会角色扮演中是以明星的身份登场的,明星代表着流量与话题,用明星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既可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也可以带动节目的内循环机制。在第二期中的演员富大龙,以出神入化的演技把秦始皇嬴政演绎的惟妙惟肖,把受众带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国,亲身感知青铜仙鹤的命运。“今生故事讲述者”作为素人登上文博类节目的舞台,他们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因为对文物传承的执著而呈现出一场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例如,文物摄像师赵震在拍摄兵马俑人像的时候,动情地讲述着他工作时在兵马俑身上发现先辈的指纹,表达了对中国历史文明的敬畏之心。他们用文物今生的故事叙事方式,带领受众领略文物的深层韵味,让受众感受到普通人所造就的不平凡。
主持人作为架构节目的核心人物,是文化的引领者。《国家宝藏·第三季》中的001号讲解员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张国立先生担任,该节目用数字语言代替主持人的称号,以国宝引领人的身份带领受众进行文物探索。张国立在国宝的“前世今生”中起着起承转合的作用,他是交流的核心,其交流是多方面的,既面向明星素人嘉宾,也面向权威者和观众,这种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九大博物馆的权威人士在节目中对文物知识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他们在国宝“前世传奇”演绎后对文物文化知识进行补叙,以便更好地让受众了解文化的起源。在《国家宝藏·第三季》的“金仗”一节中,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讲解三星堆的部落斗争,道出迁都到金沙遗址的原因。由专家的讲解可以让受众解锁文化的基因密码,从而展现文化的内在魅力。因此权威人士就需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从而增加叙事的可信度。
成功的原创类综艺节目有自己特定的叙事审美意蕴和审美价值需求,《国家宝藏·第三季》的叙事审美意蕴就表现在其节目所表达的意义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以传统文化为中轴线,人文情怀、民族情感,大国匠心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品,是泱泱华夏不可或缺的分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25日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艺术价值和时代的特征与要求,善于通过中华文化瑰宝来获取灵感,提炼题材及汲取养分,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表达,将涵育人心,具有深厚底蕴的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出来”。[2]《国家宝藏·第三季》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镶嵌在灿若繁星的文物中,紧随着时代的步伐,避免曲高和寡,用使文物“活”起来的表现手法,让受众直接感知传统文化的气息。用现代科技还原历史真实,对传统文化的意蕴进行再创造。例如在安阳殷墟一期中,三千年前的文物陶三通,跨越时空的界限“完整”的来到21世纪,与我们当代的三通水管连接器如出一辙。它是古代人智慧的象征,也是当代人探讨环境治理,建设海绵城市的警醒之器;“亚长牛尊”——殷墟里唯一一个牛型青铜器,它由满身的龙、虎、凤,象等神物造就的精美纹饰,代表着不同民族的共同成就。正因为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才有如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时代,这正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延续和再述。
南朝梁时期刘勰编撰的《文心雕龙》提出了重要而著名的诗学范畴“风骨”,宗白华先生说:“‘风’可以动人,是从情感中来”,“咬字是骨,即结言端行,行腔是风,即意气俊爽动人情感”。[3]对于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形态而言,人文情怀的情感是“优美的”,是触及心灵的情感共鸣。通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今生呼唤中完成了情感的传递,感受到文物守护人热忱的使命感。如“现代的文成公主”,曾任西藏大学副校长的北京姑娘张廷芳与藏族学生次旺俊美大学毕业后留在西藏,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教育资源,他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让受众为之动容。时隔一千三百年两代文成公主相聚于《国家宝藏·第三季》的舞台,受众深深地感受到浓厚的汉藏情谊,让汉藏两个民族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高冷”的碑林所展现的不仅是古人高超的艺术水平,还有碑石背后温情的人格魅力。文物虽是冷冰冰的古董,但却是记忆解封的象征,是历史的辉煌再现。在当下娱乐至死的年代,《国家宝藏·第三季》以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物为载体,以具有人文情怀的国宝文物为主线,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和人文内涵,用优美婉转的叙事审美意蕴来凸显人文情怀。
相比较人文情怀的优美婉转,民族情感的意蕴就是壮美的显现。《天道》说:“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4]庄子的壮美是阳刚之美,是能激起人自豪的对象。《国家宝藏·第三季》呈现出的壮美之感,在媒体的引领下,在多重主题并重的前提下,通过寓教于乐的传统方式将文物与民族情感意蕴相融合,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进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连接两岸中华基因纽带的YH127甲骨窖穴,用它那跨越地域,穿越古今的文字,彰显了两岸同根同源的中华基因,潜移默化地告诉受众,两岸一家亲;秦始皇陵中的秦陵铜马车,跪射武士俑凸显中国大一统的主题,进而使受众产生民族自豪感。央视的原创文化节目贴合时代的主题,面向未来,以博大的包容心面向世界文化,唤起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强,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三圣像”今生传奇中“生性高贵”的丁龙把中国的儒家文化带到了美国,开启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将中国的儒家文化延伸到国外。节目中每件国宝都是民族情感的印记,是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桥梁,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交流甚广,作为新时代的受众,在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更要坚守本国的文化自信。只有坚守本国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激发民族自信心。该节目带领受众走近国宝,让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国宝的丰富意蕴,进而提升受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张祜的《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中提到“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匠心者,倾注一生心血,造就非凡。大国匠心展现了节目蕴涵的文化底蕴,国宝是“匠心”的传承者,是物质文明的时代标签。《国家宝藏·第三季》中具有“青铜之冠”之称的秦陵铜车马,工艺精美,经过十八万道工序,造就了伟世之作;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三足炉,通过空白期瓷器,佐证瓷器的出土年限,具有修复历史功能;我国的航天技术,工艺繁杂,需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匠心,造就了这个时代的“车马”;紫禁城的午门,无数先辈竭尽所能的去保护它,建筑学家利用4年的时间完成紫禁城中轴线的测绘,每一张图纸都是工匠的伟作。大国匠心的意蕴不再单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工艺巧匠,而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支撑,是表达了一个中国人对中华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媒体是传播正确价值导向的催化剂,肩负着树立社会正能量舆论导向的使命。《国家宝藏·第三季》发掘匠心精神,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将国宝与新时代主流价值观念融合,打造匠心品质的电视节目。通过优质文化节目,对传统文物进行热忱的探索,让受众多方位的感受大国匠心。大国匠心对于民族来说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贡献精神,《国家宝藏·第三季》的出现,满足了受众对于新时代大国匠心的诉求。
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电视传媒要在新媒体新兴的大环境趋势下别出机杼。《国家宝藏·第三季》打破了传统固有的模式,内容技术双驱动,在技术的支持下,节目的内容标新立异。以“融”人心的姿态让受众深深地感知埋藏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文明。
在曲高和寡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家宝藏·第三季》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进行全媒体传播,实现了优质内容的流动效应。节目内容创新,通过明星演绎还原历史真实,提高了受众的兴趣;通过“前世今生”的文物讲述形式,扩大了受众对于文物历史的接受面;通过星素具有“仪式感”的宣读守护文物的誓言,唤醒受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用多重叙事方式丰富了综艺内容,多方面、多角度地让受众感受国宝辉煌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媒体融合首先从“融”科技入手,占据新媒体,新技术的制高点进行平台优化和建设,内容生产和分发,价值聚合和表达”。[5]该节目以优质的内容表达形式,向受众传递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国家宝藏·第三季》利用新旧媒体融合,扩大了传播范围,与腾讯、爱奇艺、央视频,微博等新型媒体联动,提高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受众的参与度。节目的话题效应,弹幕技术也是综艺的一大看点,在节目的播放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弹幕”对节目进行评述,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从而对文化知识进行再创造。利用新兴媒体技术传播传统文化是该节目的外核,而让受众流连忘返的却是节目的视觉效果——现代舞台技术。现代科技手段是原创类综艺节目的一件重要利器,将新媒体技术与3D虚拟技术结合,给受众以视觉冲击力,让原本枯燥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更具观赏性。新兴的科技与中国传统的文物融为一体,让文物更具有亲和力。
融媒体视域下的《国家宝藏·第三季》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通过新型媒体形式面向年轻的受众,依据艺术化的演绎,跨学科的立体解读,揭示国宝的前世今生。《国家宝藏·第三季》借鉴真人秀节目的优势,以人为本,以大众喜闻乐见的舞台效果,来展现国宝的细致纹路,再融合文物的厚重意蕴,从而建构浓厚的文化认同。融媒体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融“人心”,节目与受众之间有足够的互动与粘性关系,媒体工作者确定了更多的互动方式,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营销策略。《国家宝藏·第三季》通过具体化的演绎和解读,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使节目充满了人文情怀。人文情怀的实现需要电视综艺节目的内涵和品质来支撑,只有坚守主流媒体导向,传播社会正能量,才能创造优质的文化类节目。优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以受众为出发点,抓住受众的眼球,了解受众群,明确受众的普遍需求。以知识传播为主,娱乐为辅,既有意思,更有意义。
综上,《国家宝藏·第三季》把视野落在了九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上,以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展现典型化的中国文物以年轻化的心态展现中华的泱泱文明,以融媒体融贯通的姿态激发了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文化是国家的血脉,是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国家宝藏·第三季》从传统文化、人文情怀、民族情感,大国匠心这四个方面展示了该节目的叙事之美,满足了受众对于电视节目内涵的诉求;用虚拟化的视觉效果,新旧媒体的双重传播,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底蕴;用“融”人心的叙事策略,彰显节目的人文情怀;用新颖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吸引受众,在寓教于乐中,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